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两汉儒释道关系之浅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格义   谶纬  
描述: 在两汉时期,儒家宗教化,道教产生,佛教西来,一系列事情的发生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及文化渊源。一种学说的兴衰与政治有密切的联系。儒释道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儒家为释道的兴起与发展留下发展空间,伦理道德观念;道家为佛教提供思想资源;佛教为道教提供了宗教仪式,戒律及组织形式。
南朝天命转移的援佛入谶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天命转移   谶纬   南朝  
描述: 宋齐梁陈开国皇帝均利用佛教制造谶言与祥瑞,如刘裕以释慧义制造金璧之瑞,释玄畅迎合萧道成制造齐兴寺瑞应、梁武帝儒佛道谶纬并举、陈霸先拜迎佛牙等,为禅位合法性制造舆论。佛教在南朝政权更迭时参与谶纬活动,满足南朝诸帝的政治需要,是三教融合进程的体现,佛门高僧深明谶纬,以此作为交通皇权政治的工具。
浅析汉代谶纬对原始道教形成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太平经》   道儒融合   谶纬  
描述: 谶纬是汉代社会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也是汉代道儒一以贯之的政治神学与政治思想指导理论相结合的文化产物。随着汉代儒生政治地位的衰落,谶纬也从政治神坛走向民间,被民间的信仰相参照,带动了原始道教的产生。
齐派今文经学与谶纬关系的初步考察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川守文化   齐派今文经学   谶纬  
描述: 汉初传儒经者多为齐经生。齐经生解经更加具有神秘色彩,与汉代谶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从汉代齐经生所传、所解《易》学、《书》学、《诗》学、《春秋》学与谶纬间的密切关系中可以看出。其中原因,主要在于两者同受上古山川守文化的影响所致。
谶纬与蜀汉政治
作者: 暂无 来源: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活动   谶纬   蜀汉  
描述: 谶纬产生于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内容博杂,可以较好地为政治服务.三国时刘备集团与其他政治军事集团一样,也积极利用谶纬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蜀汉的谶纬活动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表现在刘备的称帝和巩固统治上,后期则是蜀汉统治集团内部一些士人利用谶纬进行的反蜀斗争.
论汉代的谶纬之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谶纬   儒生   批判   经学  
描述: 谶纬是汉代社会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谶纬的产生有两方面的条件 :汉代经学的发展与特点是谶纬的思想文化基础 ;而儒家以及儒生在汉代的社会地位则是谶纬产生的社会条件。汉人对谶纬的批判出发点并不一样 ,大致有学术思想与意识形态两个方面。而谶纬的消亡则是经学与儒生社会地位衰落的必然结果
《赤伏符》与刘秀的帝业道路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刘秀   帝业   谶纬   《赤伏符》  
描述: 《赤伏符》是刘秀建立和巩固帝业最重要的符命,本文认为:一、《赤伏符》本为刘邦受命之符,脱胎于《公羊》学的"获麟"之说,后被刘秀集团利用和改造。二、在从"复高祖之业"到"同符高祖"的历史进程中,刘秀集团以"人谋"为本,符命为用,"人谋"和符命成为了集团崛起的两翼,是帝业依凭的根本所在,《赤伏符》由此应运而出。三、以政治理性精神为基础,刘秀集团结合军政实践,通过修正和再诠释,推动《赤伏符》不断动态演进,在意识形态建构中,使帝业不断稳固。
从黄巾拜郑玄看汉末隐逸与地方秩序的重建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方秩序   郑玄   崇隐   太平   京氏易   谶纬   黄巾  
描述: 史籍所载黄巾拜郑玄事,并非向壁虚造。郑玄兼综今、古文经学,在其博大的知识体系当中,善图谶、通《易》理这两项内容,与黄巾太平道存在着思想交叠之处,且在终极理想秩序之追求层面,黄巾、郑玄所祈望之“太平”更有深相契合者,此为黄巾拜郑玄的思想根源。与此同时,黄巾对郑玄之敬拜,不仅反映了他们对于道术通达者的自觉思想认同,也是汉末时人对于隐沦民间的贤人隐者抱有神秘理解倾向及普遍尊崇心态的自然呈现。汉末隐逸群体以其亦儒亦道的知识背景,成为引导、连接人们价值观念的中间知识阶层,对汉末地方秩序的重建以至汉魏之际的历史变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刘勰是站在汉代经学“古文学派”立场上的信徒么?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学遗产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文学派   郑玄   谶纬   白虎会议   今文学派   石渠会议  
描述: 范文澜提出"刘勰撰《文心雕龙》,立论完全站在古文学派的立场上",影响后人甚巨。实则刘勰在《序志》篇中说,本想注经,但"马郑诸儒,宏之已精",故改为论文。这里只是举例性质,不能说明他的经学"立场"。魏晋南北朝时,经学界早已出现融通的气象。刘勰既非经师,又不墨守,故不可能专主一家一派,这些都可通过经学史的疏理和《文心雕龙》内部的考察而加以澄清。
巴西名士 蜀汉硕儒--谯周述评
作者: 暂无 来源: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西   《三国志》   述评   谶纬   谯周   经学   蜀汉   巴蜀士族   史学   《易》学  
描述: 陈寿《益部耆旧传》载,晋时,益州从事李通为文颂巴西谯周:“抑抑谯侯,好古述儒,宾道怀真,鉴世盈虚,雅名美迹,终始是书。”确乎,“好古述儒”、“鉴世盈虚”,很能勾勒谯周既精于经史、又洞明世变的形象特征。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