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宋代儒宗欧阳修诗歌中的佛禅因缘
作者: 暂无 来源: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禅理诗   寺院诗   欧阳修   佛禅因缘   禅僧交游诗  
描述: 被冠为“宋代韩愈”的儒宗欧阳修,在对佛教的态度上跟韩愈一样力主排佛。但是在细读其诗歌文本时考见其是北宋士大夫“外儒内佛”的典型代表。他外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风范,内含远离尘俗修真养性的佛禅心境。文章从欧阳修的禅僧交游诗、寺院诗、禅理诗三个角度对欧阳修宽容乃至亲近佛教的情况展开论述:一是从禅僧交游诗中隐现仕与隐的矛盾态度,二是寺院诗中展现出诗人心路历程的轨迹,三是以禅境入诗境的禅理诗显现诗禅互融后的诗情禅意。通过细读分析欧阳修的诗歌文本,全面展现其“有心排佛境归属,无意参禅心结缘”的精神历程,有助于人们了解欧阳修反佛与崇佛之关系,认识欧阳修作为儒宗的佛禅因缘。
诸葛亮形象的伟化与儒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诸葛亮   崇圣   原始形象   儒化  
描述: 三国以降,在历代统治者的倡导下,士大夫阶层与文人墨客不断对诸葛亮形象进行着包装。通过讴歌诸葛亮其人其事、美化其政治素养与伦理道德、重塑完美的仁义新造型、不断追封加冕各种称号等多种方式,最终将诸葛亮改造成儒家圣贤中的极品代言人。诸葛亮形象被伟化、儒化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与历代重视的"宗本之心"密不可分。
形神关系梳理及其论争反思
作者: 暂无 来源: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神之义   形神之辩   反思  
描述: 形神问题是中国思想史上重要的问题之一,形神关系在不同时期的论争也显示了当时的理论水平。通过探究形神含义及其形神论争,关于形神关系的发展则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表现为"形神相即"和"形神相离"之争,第二阶段则体现为"形尽神灭"与"形尽神存"之争。通过考察形神论争的过程,在三个维度上进行了有益的反思,第一是对形神论证的反思,主要对比喻论证进行了反省;第二是对儒佛之间形神论辩进行了反省;第三是提出了形神问题的另一种处理方式,即以信仰的视角和理性的视角对待不同领域的形神问题。
历代题咏濂溪理学的诗歌中之莲意象
作者: 暂无 来源: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学   道家   理学诗   周敦颐   儒学   莲花   《爱莲说》  
描述: 周敦颐开创了濂学一派,随着他地位的提高,自宋至清,历代人围绕周敦颐写作了不少诗歌.在《爱莲说》的影响下,这些诗歌中对于莲花意象从月、草、牡丹等角度,对莲花之香味、姿态、颜色进行了反复吟咏,体现出鲜明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倾向.
胄子从师,罕能由礼:韩愈写作《师说》的现实背景
作者: 暂无 来源: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代学风   韩愈写作背景   韩愈   《师说》  
描述: 韩愈写作《师说》对儒、佛、道三家的思想资源均有所择取,而一向排斥佛道、推尊孟子的韩愈作出与他一贯思想不太相符的思想选择,其实与他所处的"语境"有密切关系。《师说》的写作与他的仕宦经历直接相连,其最直接的刺激则是当时学校风气的败坏:老师不能为人师表,学生纪律糟糕,还经常轻侮老师。如果我们举一反三,"前后左右"地读史,对于古人思想的理解会更加明晰。
巴西名士 蜀汉硕儒--谯周述评
作者: 暂无 来源: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西   《三国志》   述评   谶纬   谯周   经学   蜀汉   巴蜀士族   史学   《易》学  
描述: 陈寿《益部耆旧传》载,晋时,益州从事李通为文颂巴西谯周:“抑抑谯侯,好古述儒,宾道怀真,鉴世盈虚,雅名美迹,终始是书。”确乎,“好古述儒”、“鉴世盈虚”,很能勾勒谯周既精于经史、又洞明世变的形象特征。
“四川近代人物”开栏语
作者: 暂无 来源: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文化   民国时期   治学   巴蜀   四川   大师   同盟会   孙中山   护法   政治事件  
描述: 自西汉文翁兴学始,巴蜀大地人才辈出,固有“人文之盛,天下莫与京焉”之说。后“唐皇幸蜀”,更有“天下才人皆入蜀”之兴盛。然近代以降,外侮不断,民生多艰,泱泱帝国残败,对川人政治、文化心理形成巨大冲击,其忧虑愤然尤以文人志士为最。在近现代维新变法、辛亥革命、讨袁战争、护国护法、抗击外侮和国共之争的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中,巴蜀之士以“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精神,有的抱儒治世冲出夔门而成蛟龙,有的守道言佛潜心治学敢为大师,他们济苍生于政治权力中心,或治问学游弋于政治主流之外,默默地为保存华夏文化根脉做出自己的贡献。巴蜀大地,历来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晴雨表,又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之说。四川近代知名人物的活动广泛涉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国际关系、学术研究和教育等领域。发掘和研究四川近代人物,管中窥豹,可透过他们的人格风貌、命运遭际,探索百年来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许多在近代文化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或成为批判贬低的对象,或被屏蔽于主流传媒而鲜为人知。随着文化研究的深入,这些在近现代史上叱诧风云的人物,开始引起学界的关注,以至有“重写现代史”的主张(谢泳)。为此,本刊特开辟“四川近代...
白起与荆柯──兼论儒、法二家的历史功过
作者: 暂无 来源: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功利主义   王道   “虎狼之国”   理想主义   霸道  
描述: 本文从白起与荆柯历史活动的因果关系入手,指出秦的统一主要是对内严刑峻 法实现国家机器和人民生活军事化,对外不择手段征服、诈取、屠戮的结果;单独的法家学说只 适合打天下,而不适合治天下:多方面比较儒、法二家的是非功过,显示过去史家对法家的评价 颇为片面而肤浅,而导致儒家“迂阔”的许多要素恰恰是传统文化中弥足珍贵的东西。
刘禅历史文化模式意义再透视
作者: 暂无 来源: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保身   历史文化   刘禅   人格  
描述: 刘禅历史文化模式的意义在于,在封建专制政体严酷高压的背景下,保全自身就得韬光养晦,处世柔弱、机变、假痴不癫,避免陷入事无巨细的自扰中而不能自拔,这些应变权谋,冲破了儒家学统的“道德”为人标准,显示了方圆有度的价值取舍。“君子儒”与“小人儒”在现实政治环境中的交织,反映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色,此乃刘禅文化模式应予重新审视的意义所在。
孟子仁政观简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宣王   凶年   薄税敛   仁政   孔子   梁惠王   战国时代   文王   孟子   神权  
描述: 孟子的政治思想,以仁政为其核心。如果说,孔子所创立的“仁”的学说,与政治还没有明显联系的话,那么,孟子之儒,则不但把二者紧密联系起来,而且把它作为“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手段,放到极为显著的地位。孟子说过:“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均见《孟子·公孙丑上》。以下引孟子文只注明篇名。)看来,要认识孟子,就必须认识孟子的仁政观。本文打算就其具体内容及其意义,谈一点初步看法。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