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一湖文脉——读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有感
作者: 暂无 来源: 焦点·风土中国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古今往来,西湖,容涵了多少谪官隐士、文人墨客的抒怀笔墨:容涵了多少人世间的沉浮荣辱、进退悲欢和闲情逸致:容涵下他们车载斗量、琳琅满目的诗歌辞赋,盛满了西湖,成就了今天的一“湖”文脉。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早春三月,虽移居海滨城市深圳多年,而白居易《忆江南》的这组千古名词,又撩拨起我深埋在心底对江南的思念。一时间,记忆的闸门瞬间打开,倾跑出来,像西湖水般哗哗地流淌,载着我纵情地回了一趟老家。 人生中最美好的记忆,都在那出生地杭州,她就像如今深圳家中躺在角落里的那个时间的储物柜,天天在身边,那里锁着我的过去,存放着儿时欢乐的回忆。每每回来,会打开那把只有自己能打开的锁,河坊街有多宽,苏堤、白堤有多长,杭州的历史就有多重。在这里,闻着那些杭州的味道,听着文人雅士的高吟低唱……我想家。 想念西湖边春天的柳绿桃红,白娘子许仙的传说,带给少女的我最纯真的爱的懂憬:想念灵峰,和小伙伴们拿着手电筒去无名深洞探险的经历:想念西湖上的泛舟,在大学读书时,周末常与好友租一小船,在船板上看书聊天,任小船儿在湖面游荡于白堤或苏堤的桥洞下遮阴、小憩;这两条堤坝,是白居易、苏东坡生前在西湖留下的胜迹。想念保傲山,那里记载了我的初恋,在保俶塔旁的山顶上,我和他骑坐在石凳上晃着脚儿,远眺春烟雨雾中的西湖,感受着那份朦朦胧胧的幸福。 忘不了那时剪着一头童发,装着满脑袋好奇的我,跟着毛昭晰叔叔到黄龙洞山上的葛岭去识辨、摘采草药,如今,荒芜的老家花园里,还留着当年移栽的药草,至今还开着深紫色的白芨花和淡紫色的益母草花,草药的花儿深深浅浅地怒放着,盼着我回家浇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夏末时,中学的同学们在杭州满觉陇聚会赏桂,发来信息就是这首诗,最后加一句“快回来吧,我们等你一起去寻桂”,小伙伴们欲以聊慰我的乡愁,却煽起更浓的思乡之情。 何日更重游?真想再重游儿时杭州家中的花园。记得当时院子里种满了从各地移植来的花木,小时数过有四五十个品种之多。两百多平米的院子里,春夏秋冬四季,花事不断,甚是醉人。难忘的是那株有两人高的黄、红双色双瓣腊梅树,每年都是她带雪催春,率领群花迎接春天的到来。现在,梅树的枝头该已是满眼葱绿了吧。喜花的我,在外这么多年从未找见这么雅贵的腊梅品种。那时最欢乐的时光,是夏末花草最渴水的时候,每天傍晚,从里屋浴室水龙头上,接根长长的橡胶管,拖着管子满院子跑,争抢着给花树浇水,姐妹们边浇水边嬉戏打闹…… 更不能忘的是在岳庙的岳飞墓前,研究史学的父亲为我们讲述岳母刺字、岳家精忠报国的故事。如今,父亲长逝已整20年,但岳庙依旧。我也无法想象,杭州,若是没有公元1126年的那场靖康之乱,这座城市的命运将会怎样地延续,可现在她的的确确已成为可以和西安、南京相提并论的古都,可这不应该是她的角色,她承担了太多的历史误会。建炎元年,建康失陷,逃难的赵构第一次来到了杭州,一来,他就不想走了,因为他被这“三秋桂子,十里荷香迷住了”,只是形势所迫,在短暂停留后,又不得不继续南逃,但他已经忘不掉杭州的倩影。所以,自建炎二年,这座城市实际上成为了南宋半壁江山的心脏,但在名义上,她还是只能被称作“行在”。 这一叫,就叫了将近半个世纪,到了宋孝宗手里,1175年前后,也许真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君君臣臣的北伐之心,早已被风花雪月销蚀得千干净净,杭州作为南宋都城的名分,也终于被扶正。南宋定都杭州后,皇城外围,天街两侧,那些皇亲国戚们买地修房,将一条街道妆点得如花似锦,这就是河坊街。河坊街的前世,就叫做“御街”、 “皇城根儿”。 杭州,做过王朝的都城,却不见兵戈之气,北方大漠胡沙,到此也化为如水温柔。马可·波罗称她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这个从意大利来的冒险家,被这个城市惊呆了,他留下的游记里,极尽对这个繁华天城的描写,引动整个西方对东方的渴望。 杭州之美,主要在西湖边。杭州城内西湖边,五步一个古人,十步一个故事,好挤也。好在有西湖一池水,这一池水容下了千年恩怨,容下了佛道儒隐,容下了儿女情爱,容下了兴亡悲欢。容下了一“湖”文脉。 今年重游保俶山,又寻到山顶,坐在那留着初恋记忆的石凳上,遥望春雾中孤山的“放鹤亭”,想那隐士林和靖,书生十年寒窗,真的是为着放弃、逃离,又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是他隐逸了,还是湖水容下了?既有今日,当日何必苦苦执着追求?想他当年悠然持杯,吟唱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千古绝句。 而今,魂去,诗在,暗香依然。 想起前日,在深圳与从大连前来开会的朋友一番闲谈,禁不住莞尔。这位开公司的老总,一听说我是杭州人,就打开了话匣子。说他刚从杭州回来,女儿和太太都迷上了杭州,女儿在北京的大学毕业竟跑到杭州找工作,并住了下来。在中国北方人眼里大连是最美的是最适宜居住的地方,而他家有临海靠山的大套房,就这样的条件,妻儿竟还跑到杭州不回大连。他前天刚从杭州探亲回来,问起他的感受,他朗朗地说: “去了20天,竟然下了整整18天绵绵的细雨,真是受不住。” 我笑着回答: “你真好运气,那可是杭州最有诗意和情调的时季。” 当晚,难以入梦,躺在身边记忆的储物柜又打开了。杭州三月的烟雨,如雾如梦般笼罩了整个房间。在梦忆中的杭州,被濛濛烟雨罩上淡淡的光晕,忽隐忽现着绿柳如烟江花红胜火,一切宛如少女披上了薄薄的面纱。那北方大汉所说的18天绵绵细雨,正是我追梦已久的西湖印象。 我想,杭州的烟雨神韵还未销蚀这个粗犷的北方男人,大约是他认识杭州时间不长吧。杭州是诗,是画,更是梦。她的美,是经过岁月的沉淀,慢慢浸润到骨子里去的,需要慢慢去发现,细细去品味。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今日读此词,则能解我乡愁,梦醉忆江南,风景旧曾谙,朦胧中那倒塌已久,旧时未曾谙的雷峰塔,今也回来了,清清楚楚见它耸立在那里……何日复相逢? 杭州,是座了解了就不想走的城。想当年诗人白居易,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抚今追昔,无限深情地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而将诗歌辞赋琳琅满目地倾满西湖,成就了今天一“湖”文脉的文人墨客们,生前定也和是一样,早晚梦忆西湖,盼复相逢。
孔仅:掌管汉朝“大冶”的财政部长
作者: 暂无 来源: 风流一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规划和开发,使大型铁犁有了用武之地。在兴修水利工程中,也令大量挖土铁器发挥出作用;三则是“功夫在诗外”——先予后取。 “南阳西通武关、郧关,东受汉、江、淮,宛如一都会也”,当地王候、贵族、官僚不仅是商人
读国学经典,提升软实力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力资源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既成为“成就卓著的机械工程学家”,也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学修养的诗人”、“有着深厚人文精神的教育家”。在学生心目中,他是一个极富人格魅力的“灵魂人物”。 其实,要求学生阅读经典,杨叔子并非
粤人视“务实”二字力重千钧
作者: 暂无 来源: 黄金时代(社会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 岭南的第一代移民,无疑是岭南文化的“开山祖师”。这群“开山祖师”,就是2200多年前秦始皇的数十万南征大军。他们绝大多数是来自中原的赳赳武夫,少数人是随军文书、官吏、工匠、工程技术人员,而非
达真和他的小说(评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族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多民族文化   茶马古道   多元文化   康定   宗教信仰   各民族   创作   小说   康巴地区  
描述: 和轻飘琐碎的缠绵呻吟,以及随风而逝的信誓旦旦,穿插其间的故事涌动着一种敢爱敢做、干脆热烈的激情,甚至是一种为爱豁出去的、不计后果的本能追求,处处渗透着康巴情歌文化的神韵。 对于众多场景
论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价值
作者: 暂无 来源: 党史文苑·学术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价值   传统文化  
描述: 文化在传播机制上表现出以下鲜明的特征: 1.渗透机制:以儒学为主体覆盖全社会。 儒学在封建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牢牢地占据了统治地位,这是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和广为传播极为深厚
明清龙游商帮与儒学文化(二)
作者: 暂无 来源: 商务时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邀他在京师一叙,“评骘古书画”,他至京一晤即“遁去不顾”,相反时布衣之交则“笃于交谊,有所期,虽千里不爽”。完全是傲权贵尚气节的儒生气质,“醉操白雪厌时名”,而“心驰云水间”,“为清流笑”。喜
追溯 杏坛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以饱尝苦难挫折的方式,以实践的方式,以亲历无道天下的方式,去教导、培养自己的学生。那辆吱吱嘎嘎也不能安顿的牛车,不就是座流动的杏坛吗? 他们本来可以舒舒服服的在列国谋到高位大官的,也不用
从医成才之路
作者: 暂无 来源: 家庭中医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姚树锦   从医   中医世家   西安市   医学典籍   中医医院   第四代   成才之路  
描述: 研究创新的境界。 姚教授从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扶正固本的治疗思想。其治疗疾病以顾护正气为主,强调以祛邪勿伤正,扶正勿留邪,治病勿犯胃气为治疗总则。用药上,姚教授叮嘱,补气要行气,补血要疏
艰人书香,手留余香
作者: 暂无 来源: 少年博览·初中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 中国文化的雅与俗像是两条并轨的平行线。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注重的是精英文化,而在中国历史的后期,由于世事变化,又有意无意地对这种精英的东西给予打压。实际上就根本性的东西来说,中国文化的精髓
< 1 2 3 ... 362 363 36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