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雅儒新小区已9年住户迟迟拿不到房产证
作者: 暂无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雅儒新小区已9年住户迟迟拿不到房产证
儒有秀才 侠有断指乔
作者: 暂无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儒有秀才 侠有断指乔
福建族谱
作者: 陈支平   来源: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福建省   氏族谱系   研究  
描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史学的研究领域也不断得到开拓,谱学的重要性再次为人们所认识。有志的学人们东奔西忙,为把谱学建成一门新兴学科而积极进取。于是,在短短的十年间,有关谱学研究的论文和著作不断问世,专门刊载谱学研究成果的杂志和丛书次第出
福建民居
作者: 戴志坚   来源: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福建省   民居  
描述: 本书从人类文化学角度即以中国东南民系的形成观念为出发点来重新诠释福建民居,从民系的角度来研究福建及其周边地区形成的“闽海系”所具有的传统建筑文化的特性,进而探索福建的社会形态、经济生活与民居产生的关系,风水观念对传统民居文化形成的影响,福建各地气候、地理环境对民居建筑的影响等,最终分析总结福建民居发展演化规律、民居聚落结构与形态以及各地区民居的空间居住模式。
《国际眼科杂志》特约编委/特约研究员名单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际眼科杂志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建   竹林   名单   时间先后   张浩   眼科杂志   国际   研究员   水华   林农  
描述: (以入选时间先后为序)特约编委:吴强王桂琴龚永祥钟景贤宫华青李雪杨艳峰姚军平蓝育青孙兰萍邹海东李东侃瞿远珍周雄钟勇张林司马晶温跃春王英孙董万江李才锐王林农马文豪杜立芳彭辉灿刘剑平崔红平孙同杨
走向世界 构建和谐
作者: 祝瑞开   来源: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四届会员大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走向世界 构建和谐
走向世界构建和谐
作者: 祝瑞开   来源: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四次会员大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以儒学为基础和主导的中华文化,经历了近百年来的沧桑巨变,历经打倒、批判继承,到全盘否定,传承、弘扬创新,反反复复,历经百年,终于走出了困境,昂首阔步走向全球,向世人展现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优势和魅力,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和发展!
论儒学对人类文明的建设性价值
作者: 方同义   来源: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四届会员大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作者认为,“文明和建设性”是在宏观上构建一个价值尺度。它可以作为人们历史实践活动的评价的标准,也可以作为一切思想学说评价的标准。儒学作为一种历史上成功的信仰体系,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文明辉煌走过了二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其中饱含着我们民族思想精英的深邃思虑,浸润着千万普通民众实践的智慧,其中的精华对于人类而言具有长远的普遍的建设性价值。作者提出并系统论证了儒学中的“民生”、“仁爱”、“教化”、“中和”是伴随人类文明发展而与文明共存的活的、建设性的因素,这种因素使儒学完全可以在人类未来文明发展中扮演“建设者”的角色
公民道德建设与儒学道德的现代转换
作者: 居敏峰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公民道德   公民道德建设   儒学道德  
描述: 以儒学道德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能不能支撑起公民道德的建设,换句话说,能否找到公民道德建设的民族文化之根据,是中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无法绕过且必须面对的一项议题。公民道德的建设,作为一项显示软实力的基础工程建设,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产生一些瓶颈、拐点。因此,在肯定公民道德建设的已有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同时,深度探寻公民道德建设的本土文化资源以求获得瓶颈的突破,拐点的上扬,已然成为有效建设公民道德之文化路径。 以儒学道德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作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本土文化资源何以可能?如何可能?可能是否就意味着能够
重建中国学术的通性基础
作者: 李景林   来源: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四次会员大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上世纪初以来,中国学界出现过两次可以称作是"国学热"的学术思潮:一是民国初年兴起的研究国学和整理国故运动,一是近年以来的有关国学的讨论。近年有关"国学"的讨论,是中国学术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自我反思,它标志着中国学术文化在思想和理论层面上的一种自觉,与上世纪初叶的"国学热",意义有所不同。民初的国学思潮,其着重点在于回应"西学"的挑战,以达成中国学术的现代转型;本世纪初以来所兴起的"国学热",其指向乃在于中国学术文化之独特性或主体性的重建。从长时段的角度看,二者虽指向略异,而其本旨却可以互通。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较好地理解国学的意义,并合理地把握其学术的定位。
< 1 2 ... 13 14 1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