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儒学
作者: 胡军   来源: “五四的历史与历史中的五四”学术讨论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思想批判   儒家文化   陈独秀  
描述:新文化运动的目标:新人生论 二 "打倒孔家店” 三 陈独秀对儒家思想的批判 四 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一新文化运动的目标:新人生论 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大历史和文化意义的新文化运动包括着
传统文化与建设新文化
作者: 张玉龙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一中国传统文化是植根于小农经济宗法制度土壤中的观念体系。它以儒学为核心,是于奴隶社会形成、以后随着过渡到封建社会而发展起来的伦理政治的实践理性文化。其中无论是儒、墨、道、佛各学派,还是《周易》、《老子》、《论语》、《孟子》诸典籍,都是那个时代思想家的理性探索与精神创造,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优良的传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最具整体性、系统性和严密性的民族文化之一。
儒学对当代社会新文化建设的意义
作者: 蔡方鹿   来源: 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世界文化由多元构成,这是历史形成而又延续至今的客观事实。每一种文明、文化都是在本民族、本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历史中产生,并为本国、本民族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过各自的贡献,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各文明、文化既相互独立区分,并产生一定的冲突;又相互沟通融合,同时保持自身的特色,由此推动了世界文明的持续发展。中华儒学文明就是世界多元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过重
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儒学关系为中心
作者: 欧阳哲生   来源: 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儒学关系为中心
信仰、權力與身體:新文化史視野下儒、釋、道三教處理髮須的比較研究
作者: 郭畑   来源: “新材料、新方法、新视野:中国古代国家和社会变迁”研究生学术论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信仰族群   身份辨别   头发   胡须   宗教观念  
描述:20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 “身體”成為西方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的一個新突破口。歐美和日本等國家的哲學、社會學、人類學、宗教學、心理學乃至文學和歷史學等等學科都開始將身體作為一個重要的考察對象納入各自
孔子与五四:圣人不怕“革命"
作者: 李喜所   来源: “五四的历史与历史中的五四”学术讨论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五四时期   儒家学说   孔子文化  
描述: 在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不受政治和权力左右,畅所欲言地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百家争鸣演变的结果,孔子及其儒家学说一家独鸣了近两千年;而
在“当代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作者: 傅勤   来源: 2004年当代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新文化建设   儒学思想   精神文化   价值取向   儒学   学术研讨会  
描述: 本文研究在发展经济时,不能对文化问题听之任之,新文化的创造,应该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而既然儒家思想、儒家学说作为代表传统文化中主流的力量仍然在我们的民族性格、社会心理和价值取向中存活着、规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那么我们在进行新文化建设时就不能忽视这种力量。
鲁迅与孔子
作者: 蔡正发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绪言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曾有过声势浩大的批判旧文化、提倡新文化运动,这一运动的代表人物章太炎、陈独秀、鲁迅、胡遥、周作人等人的斗争矛头所向当然首先是旧文化(准确地说应该是传统文化)的总代表孔子。章太炎认为孔子是两千余年来一切灾祸的总根源,说他奸
李大钊的孔子观: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
作者: 陈增辉   来源: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2009)学术年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今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90周年。五四运动的中心口号是科学与民主,与此对立的是迷信和专制,它在当时的偶像是经过历代统治者化妆并被当作敲门砖使用的孔子及其思想。这样,批判被偶像化了的孔子,成为新文化
李大钊的孔子观: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
作者: 陈增辉   来源: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历史演变   孔子观   辩证分析   批判性思维   李大钊  
描述: 今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90周年.五四运动的中心口号是“科学与民主”,与此对立的是迷信和专制,它在当时的偶像是经过历代统治者化妆并被当作“敲门砖”使用的孔子及其思想.这样,批判被偶像化了的孔子,成为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