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论郭沫若的儒学研究
作者: 邱文治   艾津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所谓儒学,是春秋末期孔子所创始的思想体系,就它的理论内涵,诸如社会政治伦理、天人关系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等来说,是属于哲学范畴;就其现象的发展来说,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因而又是属于历史学的范畴。郭沫若长于哲理思考,又自称
《考工记》与儒学——兼论李约瑟之得失
作者: 李志超   来源: 中国科技典籍研究——第一届中国科技典籍国际会议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考工记》与儒学——兼论李约瑟之得失
朝鮮茶山丁鏞的論語說三條
作者: 金彥鍾   来源: 2011年亚洲汉字学与教国际研讨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一、序言茶山丁鏞(1762-1836)是能代表朝鮮儒學者。他在52歲時(1813),以自己精湛無比的知識,完成了一共四十卷的《論語古今注》。雖然,此書還沒能在中國和日本等漢字文化圈學界廣爲流傳
朝鲜儒者茶山丁镛的孔子观
作者: 金彦锺   来源: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四届会员大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朝鲜儒者茶山丁镛的孔子观
朝鲜儒者茶山丁镛的孔子观
作者: 金彦钟   来源: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四次会员大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如果没有《论语》,后世对孔子的认识会与今天的情况截然不同。因为通过《周易》不可能知道孔子的真实面目,记录在《易传》中的所谓孔子的言论只不过是后人的假托,孔子不是删定自古流传的三千篇诗并撰成《诗经》的人,他也没有整理过《书经》,没听说过《周礼》这本书,《礼记》当然不是孔子看过的书,不能认为其中常见的‘子曰’或‘孔子曰’就是采录孔子的言语,《仪礼》也不是孔子看过并熟悉的
一浮国学观的启示
作者: 刘宗贤   来源: 纪念马一浮先生诞辰125周年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一浮,当代大儒,与熊十力、梁漱溟齐名,被称为中国新儒学的"三驾马车",梁漱溟称他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一浮生前留下的著述不算多,然而思想厚重、深邃,耐人寻味。其中他的国学观
《十批判书》中的儒学研究:学术史视阈中的郭沫若
作者: 彭邦本   来源: 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郭沫若抗战后期写成的《十批判书》是其学术生涯的代表性成果之一。这部主要以先秦学术思想为研究对象的著作由十篇文章组成,其中针对儒学的就有三篇,无疑在整个批判中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重读书中的《孔墨的批判》、《儒家八派的批判》、《荀子的批判》三文以及郭沫若《青铜时代》一书中的相关论述,回顾了郭沫若的学术生涯。结合当今学界的研究现状,我认为郭氏对先秦儒学的探讨作为其学术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三个值得注意和借鉴的鲜明特点。以下谨对之略作讨论。
一浮与梁漱溟
作者: 陈锐   来源: 纪念马一浮先生诞辰125周年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一对于一浮这位"一代儒宗"来说,尽管他时时声称自己"逃禅避俗","独立苍茫自咏诗",或者是"吾于今世,气类之孤也久矣",但他毕竟是"儒宗",因此在他的人格中又存在着另外一面,即"性好友朋"。
一浮书法赏析
作者: 刘彬   来源: 耕耘录:吉林省博物院学术文集2010-2011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一浮为近现代的书法家,他博学多才,具有儒释哲一代宗师之称。他的书法造诣极深,碑帖结合,其章法、用笔和用墨上匠心独运。其为学,儒释道汇通一气;其为书,儒家气象、道骨仙风、禅心佛理融会贯通,出碑入帖,一以贯之。
儒、道、墨与作家:鲁迅与郭沫若的思想比较
作者: 尾上兼英   王家圣   来源: 郭沫若研究(第十辑)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一在近代语体小说中有过这样的记述。有一位同翰林学士苏东坡成了莫逆之交的科举考生。某日,像发狂似地想一瞻天子的圣姿。在圣驾临幸时,按苏东坡的指点混进寺僧中去,不料引起了天子的注意,甚至赐与了法名,事与愿违地当了和尚。不久他虽然成了名僧,说书人却把此事评述为"出儒人墨"——背离儒家而入门墨家(《醒世恒言》第12卷)。这意味着从正统的出家的光明大道步入异端之路(这里指佛门而言),并从视"墨"为邪路
< 1 2 ... 15 16 1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