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朱熹理学在晋江的遗迹
作者: 庄永东   来源: 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遗迹   朱熹   理学   在晋江  
描述: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宋建炎四年(1130年)生于尤溪。朱熹是南宋时期的理学家和教育家。少年时受儒、道、佛思想影响,他曾拜著名道学家李侗为师,并开始建立自己的一套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理学。绍兴十八年朱熹被派任泉州同安县主簿,从此开始仕途生涯。
唐宋政治论述中的贞观之政-治国典范的论辩
作者: 暂无 来源: 台大历史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治国典范   贞观   五代   唐太宗   王安石   唐宋时期   理学  
描述: 漢代以後的政府深受儒家政治理論的影響,堯舜和三代是儒者最常提及的治國典範。唐太宗的文治武功,深為後代統治者所欣羨,而其事蹟記載詳盡,易於仿效,在中唐以後有另成典範之勢。進入五代十國時期,期待唐太宗復現的意見仍然常見,至北宋建立後,循貞觀之政以復三代之治仍是常見的政治主張。但是,從仁宗朝開始,隨著儒學的開展,部分文士開始批判唐太宗,提倡恢復堯舜三代之制以超越漢、唐。他們希望藉著政治的改革以達到重建禮樂與移風易俗的目的。 但是,當王安石、蔡京高舉「三代之法」以合理化自已的施政,反對者一方面質疑他們的具體作為不符三代的理想,一方面援引貞觀之政為典範加以對抗。堯舜三代與貞觀故事道在部分政治論述中被描述成不同的典範。宋室南渡後,唐太宗的典範因與恢復中原的理想相吻合,再度受到統治階層的重視,而朱熹等理學家則再度嘗試重建三代的文化秩序。朱子將貞觀君臣的作為定位為以「求利」為目的,與「堯舜三代」根本不能相合,乃引發了陳亮的批判,形成了二人間的王、霸之辯。 南宋末年,程朱之學成為學術上的「正統」,文臣諭政多半提倡堯舜三代而貶抑貞觀之政,但對統治者而言,「堯舜三代」邈遠而模糊,遠不如唐太宗「一統華夷」的成就來得有吸引力。從中唐至南宋末,不諭儒臣對貞觀之政的評價如何改變,多數君主們對唐太宗典範的嚮往卻始終未衰。這是在分析宋神宗與王安石,孝宗、理宗與南宋理學家於施政理念的矛盾時,可以思考的角度。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