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清静经原旨》“援儒释道”思想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宗教学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静经   援儒释道   性命   理学  
描述: 近代道书《清静经原旨》以"援儒释道"的方式注解道教经典《清静经》,通过援引经文中原本并不存在的人道纲常及理学思想,将儒家修身学说与道教的性命炼养思想相比附,寻求二者理论逻辑的共同点,并强调求道不离
宋濂的“儒佛并用”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儒佛并用   宋濂   理学  
描述: 宋濂是元末明初的著名理学家,今人也许只看重他为随从朱元璋起事的事功人物,或者将他看做是言语凌卓的文学家,却忽略了他理学家这一身份。他在理学上宗奉朱学,但他讲道教的元气说,强调吾心为天下最大,又谓儒佛"同一",儒佛相资并用。
论宋瓷中的佛道儒一体的时空意识
作者: 暂无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瓷   时空意识   理学  
描述: 艺术与宇宙万物一样都不能离开时空独立存在,因此分析艺术的时空意识是探得艺术特殊精神和个性的有效途径。宋代是我国艺术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代,艺术时空呈现出与唐代迥然的风格,而瓷器作为宋代艺术的代表,自然成为了这个时代审美理想与民族精神的载体。
论曹端“事心之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理论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事心之学   曹端   理学  
描述: 明初著名理学家曹端学宗周敦颐、张载、二程和朱熹等前儒,"倡明绝学",对理学的诸多重要命题都有所展,其学因强调在心上做工夫而被称为"事心之学","论者推为明初理学之冠"。本文试探讨曹端事心工夫之学及其影响。
欧阳修与宋初理学思潮——兼议理学先驱的评价问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阳修   地位   影响   理学  
描述: 欧阳修是宋初理学思潮中独具代表性的学者和首要人物之一,其学术贡献与社会影响远在"宋初三先生"之上。周敦颐死后被奉为理学开山,有失公允。欧阳修注重义理,倡导疑经之风,其创新精神实属传统文化中稀有
荀子在宋初儒学中的地位及其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邯郸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宋初   儒学   理学  
描述: 关于荀子在宋代的地位,学界往往聚焦于理学家对其的贬斥,而却疏漏了宋初诸儒对荀子地位的肯定。本文揭示宋初诸儒对待荀子的肯定态度,其中包括三种说法:孙复、石介、孔道辅、韩琦等提出"五贤人"说,将荀子与
南宋书院之理性精神研究
作者: 彭存芳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南宋书院   人文精神   理学  
描述: 的“抑武扬文”之策,从而维护自己中央集权的国家统治。中国古代的教育家以自己的理学认识来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并通过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来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国家之稳定,促成了南宋学术研究的繁荣发展,尤其是
家铉翁《春秋》学述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代   家铉翁   蜀学   《春秋》研究   理学  
描述: 家铉翁是宋末的知名人物,立身行事为人所重,学问以《春秋》学显。他对《春秋》性质、三传、起止、义例、尊王攘夷等问题的阐发,具有宋代《春秋》学会通三传、重经世致用的典型特点。同时,由于身处宋末,他对宋代《春秋》学的一些偏颇之处作了修正;在理学盛行的背景下,他的《春秋》学打上了理学的烙印。
朱熹理学对徽州装饰雕刻的审美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宿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刻   审美   徽州   装饰   理学  
描述: 朱熹理学在思想领域影响深远,对徽州的影响更"胜于他邑",在徽商作用下"贾而好儒",并具有邹鲁之风;"成教化,助人伦"的理学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徽州装饰雕刻的艺术形式和表现内容,并且引人注目。从审美角度
道南与湖湘-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义理进程分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华汉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书   道南之学   湖湘之学   朱熹   理学  
描述: 楊時「氣柔」、謝良佐「氣剛」,所傳道南與湖湘兩系各走一端,於儒學各自經營,成為南宋最重要之學術流派,朱熹從道南到湖湘,從「靜」入「敬」,又以「敬」攝「靜」,由本體以見工夫,又由工夫以見本體,完成工夫論的思考,於儒學心性、本體,終於有清楚的觀察。從佛入儒是朱熹標示儒學事業的開始,「中和」新說確立二程學術之究竟,無疑是理學事業的完成,往復之間,朱熹融鑄超越,用心至微,不僅匯整兩系心法,也逐步完成四書體系的建構,《四書章句集注》保留朱熹諸多思考,檢覈其中,得見朱熹承繼與發展方向,從義理講論而及經義的思考,遂有進一步檢證的依據。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