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有别于“心本体”的“意本体”——对作为宋明新儒学归宿的刘蕺山哲学的重新定位
作者: 张再林   来源: 学海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阳明的“心本体”   牟宗三的“三系说”   身本主义   蕺山的“意本体”  
描述: 蕺山学与其说如牟宗三所认为的那样,仅为阳明心学的补充和完善,不如说以其以"意"易"心",代表了一种迥异于"心本体"的全新的"意本体"的哲学在宋明新儒学中的崛起和形成。而"意"的合内外、一天人的性质又决定了,一种真正的"意本主义"实际上也即一种"身本主义"。这种身本主义不仅使蕺山的本体论与工夫论彻底地打并归一,而且使其学说最终实现了从宋明新儒学哲学的"意识知觉"范式向中国传统哲学的"身体行为"范式的理论皈依。也正是在这里,为我们豁显出了牟宗三中国哲学解读中的那种流于"康德主义"的理论误区,并使"超越牟宗三"
宋代儒佛关系的澄清与拓展:评《儒士视域中的佛教:宋代儒士佛教观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海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观   儒佛   儒士   宋代   中国文化   佛教文化   视域   澄清  
描述: 自汉平帝永平年间佛教东传中土以来,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国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之间便开始了数千年的相互激荡与相互融摄,儒佛交涉从此开始。历经了汉唐的磨砺鼓荡,佛教与中国文化的结合也日益精密。于佛学,终于衍化出一崭新的波澜壮阔的文化思潮——禅宗;于儒学,则开拓出中国文化的最高理论系统——理学。
儒释道融通与王维显隐之辨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海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王维   道教   儒教   显隐  
描述: 对儒释道的兼收并蓄和化用融通,形成王维特有的人格范式——身心相离、济世忧民、恬淡冲和、天人合一。本文探讨了儒释道三教对王维的影响。儒教思想始终在王维的思想中处于中轴地位,是现实人格,贯穿于王维一生;佛道思想即便在一段时间或在部分诗歌中较突出地显现出来,但仅是理想人格,是现实人格暂时隐藏的外在表征,两种人格的时隐时显就是王维人生的本真状态。
认知彼此:意第绪语作家和中国人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海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社会变迁   意第绪语作家   中国经典  
描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大多数犹太人居住在中欧和俄国,他们主要说意第绪语,当时意第绪语作家试图把中国历史、儒释道三教、中国诗歌呈现给犹太读者,个别作家还来到中国旅行,留下了对生活在中国的犹太人的记录。就在意第绪语作家书写中国的时候,茅盾、周作人等中国作家也开始关注意第绪语文学。但这种关注源于一种误读,即误把意第绪语当作犹太人的白话,认为如同文言在中国终将被取代,意第绪语也正在取代希伯来语。其实,这种双向的跨国界、跨文化的交流是这两个世界各自社会变迁的一部分。
《论语》“君子不器”涵义探讨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器   孔子   《论语》   君子  
描述: “君子不器”是揭示《论语》中对于“君子”的规定的关键,它昭示了孔子心目中君子的使命应是修德、弘德,而非局限于某些专门的才能。由于孔子对君子使命的这一规定,历史上儒门子弟基于“君子”的士阶层社会特征,认为只有从政和治(儒)学这两条路才是正途,其他如农、工、商、医、卜等等都是“小道”。士阶层是以“务德”为本,不崇尚专门化才能训练的,这与孔子对周代兴衰的反思、与其对政治制度的思考有关。但当受教育人群大大扩充、“君子”概念逐渐下移之后,如果仍然从“务德为本”、鄙视“小道”的角度来理解“君子不器”,则会造成空谈流行、“实学”不彰的后果。
洪秀全反儒学本质论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本质   上帝教权威   洪秀全   反对儒学  
描述: 洪秀全对待儒学的态度和采取的行为颇为复杂,即前期并不反儒,1853年开始实行焚烧儒学经典,后来则是采取删改颁行儒家经典的反儒方式。但是,他一方面在反对儒学,另一方面又把一些儒家的基本理念奉为信条。分析洪秀全在儒学问题上的矛盾表现,可以揭示洪秀全反对儒学的本质:他反对儒学不是反对封建主义,而是在维护上帝教的权威。所以,他的反儒活动不具备进步的思想和政治意义。
《坛经》中的心的概念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海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心自性      
描述: 心是慧能在<坛经>中论述的核心概念,指现实具体的自心自性;慧能作为中国化的禅师,无论是原始佛教、大乘空宗、有宗还是中土儒、道文化,均对此自心自性有浸淫作用,因而它呈现出丰厚的层次性.慧能对自心自性的发现和提升扩大了信众的范围,却对人本身的智慧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破除了人们向外觅佛的迷误和对内在空寂的耽误,却将约束纳入人的现实的、具体的心中;他要求人们面对真实的世间,在念念不住、念念自净中实现生命的净化和解脱;<坛经>对现代人心灵的净化有莫大的启发.
论经学与汉代“受命”论的诠释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海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代   “受命”论   经学  
描述: 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在政治理论上的一个最突出的变化,就是经学受命论的确立。根据董仲舒等人的诠释,汉代受命论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受命而王所应具有的种种标志和象征,如黄龙、麒麟、凤凰、甘露、朱草、灵芝等,这就是所谓祥瑞或符瑞;二是当受命之君出现某些过失时,上天所采取的种种警诫和谴告,如天变、灾害等,亦即所谓灾异。汉代受命理论的确立,不仅圆满解决了汉王朝如何继统的法理性问题,而且标志着经学所推崇的汤武革命学说已为人们所认同,但同时它也是一把让汉王朝感到惴惴不安的双刃剑。
周敦颐生死哲学探微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海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周敦颐   现代沉思   生死态度   生死观念  
描述: 周敦颐的生死哲学主要由二部分构成,第一是生死态度:“今死矣,命也!”第二,生死观:“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周敦颐构筑了儒学之形上本体,又以阴阳五行之理贯之“天人”。这不仅为儒者之积极入世、道德践履的人生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从本根上确立了儒式的生死观。本文从对周敦颐生死思想的探讨进而对儒家的生死哲学进行反省,以期推动对中国哲学的思想探讨的深入。
“儒释道与中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述要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海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本路线   主要任务   中国传统文化   副院长   儒家思想   佛教文化   儒释道   儒家文化   中华民族精神   学术研讨会  
描述: 出席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15篇、专著1本。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贾轸同志到会致同。他指出,党的十四大确定当前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夺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