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认知彼此:意第绪语作家和中国人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海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社会变迁   意第绪语作家   中国经典  
描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大多数犹太人居住在中欧和俄国,他们主要说意第绪语,当时意第绪语作家试图把中国历史、儒释道三教、中国诗歌呈现给犹太读者,个别作家还来到中国旅行,留下了对生活在中国的犹太人的记录。就在意第绪语作家书写中国的时候,茅盾、周作人等中国作家也开始关注意第绪语文学。但这种关注源于一种误读,即误把意第绪语当作犹太人的白话,认为如同文言在中国终将被取代,意第绪语也正在取代希伯来语。其实,这种双向的跨国界、跨文化的交流是这两个世界各自社会变迁的一部分。
索隐派传教士对中国经典的诠译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外语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诠译   耶稣会士   中国经典   索隐派   哲学诠释学  
描述: 索隐派是耶稣会士中的一个学术团体,他们以类似圣经诠释学的独特索隐方法,在中国经典中寻找上帝启示的踪迹。索隐式诠译经典,一方面是回应欧洲无神论者之挑战,证明欧人心目中先进的中国文明也是以有神论为根基,另一方面则出于传教之需要,向康熙及士大夫证明耶儒本是同源。索隐派所选文献主要限于先秦“四书五经”,在具体诠译方法上,主要采取类比、归纳以及分析汉字结构进行格义。索隐式诠译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让人难以信服,但在当时却实现了两种异质文化的交流会通。
弦歌雅化 文学儒宗——《南方夫子——言偃》读后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苏政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言偃   编撰者   雅化   世长   厚培   言子专祠   中国经典   联语   耕读传家   儒宗  
描述: “忠厚培元气,诗书发异香”“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胸藏文墨虚若骨,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一系列民间旧联语和古诗句,说的都是诵读以《诗经》《尚书》为代表的中国经典书籍对于一个人、一个家族乃至一方水土的精神文明意义。顷由常熟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纂的《南方夫子——言偃》,则通过对被后人誉为“南方夫子”的言偃(公元前506—前443年)的研究,弘扬了言
修身、修行、修心、修性
作者: 暂无 来源: 互联网周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藏生死书   相信自己   知止   修性   中国经典   细微差别   如玉   有定   悲心   修心  
描述: 儒、释、道是中国经典的三大思想,儒家曰中庸,道家曰无为,释曰出世。看似大相径庭,但冥冥中却有着和谐的统一。有人说,境界到了,三家所言皆是一物;境界不到,三家所言可化万物。若要强辩,大概可以理解为修身,修行,修心的细微差别。儒家中庸,以修身为起点。所谓知止而有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有得方能正心,诚意,身修。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不以无人而改节,为何?因为心念通透,言行举
乌托邦小组推介词 全球化语境下的“乌托邦小组”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文献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机构   纪念活动   理雅各   辜鸿铭   中国艺术家   中国经典   翻译成英文   中国研究   全球化语境   王韬  
描述: 1843年,英国传教士理雅各(James Legge)来香港,任香港英华书院第一届校长。他驻留香港前后将近30年,翻译了中国的“四书五经”和《道德经》等其他经典。1876年,理雅各担任牛津大学第一任汉学教授。1897年,理雅各卒于牛津。他去世时,已是欧洲享有盛名的汉学家,也是中国学者王韬眼中的一代“西儒”。理雅各花了几近毕生的精力来研究中国,将被称为“中国圣经”的中国古籍翻译成英文。他对中国研究的贡献当时在欧洲是无与伦比的。2009年7月至9月,中国艺术家邓大非和何海受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纪念活动执行者迪福伦艺术机构(Deveron Art)之邀,远赴理雅各的故乡苏格兰亨特利镇实施了“记忆迷宫”艺术驻地计
“中国经典西译的巨匠:纪念理雅各诞辰20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际汉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外汉学   理雅各   中国文化   研究中心   中国经典   浸会大学   文献翻译   国际儒学联合会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典籍  
描述: 2015年4月11—12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香港浸会大学宗教系联合举办的"中国经典西译的巨匠:纪念理雅各诞辰2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来自中国大陆、香港、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50多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国际儒学联合会秘书长牛喜平先生带领国际儒联各部门负责人出席了开幕式。理
雷慕沙评两部中国经典译本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际汉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贝尔   评述文章   卫方济   中国经典   法兰西学院   孟子思想   著名汉学家   杂纂   语言文学   Joshua  
描述: 本文作者阿贝尔·雷慕沙(Abel-Remusat,1788—1832),法国著名汉学家。1815年,年仅27岁的雷慕沙担任了法兰西学院"汉文与鞑靼文、满文语言文学讲座"第一任教授,也正是这一讲座的设立,标志着专业汉学在法国的建立。雷慕沙一生著作颇丰,其有关中国经典的研究与译文评述被收录到他的论文集《亚洲杂纂》(Melanges.Asiatiques)中,于1825年在法国巴黎出版。本文译自他的两篇评述文章,分别是对英国汉学家马士曼(Joshua Marshman)英译《论语》和法国汉学家儒莲(Stanislas Julien)所译《孟子》两部译著的评介。对于两位汉学家的译著,雷慕沙有褒扬,亦有批判。对于马士曼所译《论语》,雷慕沙采取一种批判的角度进行评介。当然,雷慕沙也肯定了马士曼译本的优点以及译者为此付出的诸多努力。而对于儒莲所译《孟子》,雷慕沙将之与卫方济(Francois No(e|¨)l)译本进行比较,更多的是对儒莲译本的褒奖。整体来看,雷慕沙的评述客观而中肯。
“译名之争”之诠释学视域下的解读
作者: 暂无 来源: 金陵神学志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耶稣会士   基督宗教   诠释学   儒家思想   利玛窦   Ricci   中国经典   中国礼仪之争   基督教文明   在华传教  
描述: 1.导言中国礼仪之争(Chinese Rites Controversy)是17-18世纪天主教在华传教史上关于如何对待中国礼仪的论争。耶稣会士利玛窦(Matteo Ricci)切实感到中国传统
周国富全面系统阐述 “清、敬、和、美” 当代茶文化核心理念
作者: 暂无 来源: 茶博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周国富   文化集   中国茶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   传统文化土壤   中国经典   敬茶   概括总结   传统文化艺术   文化宝库  
描述: 周国富会长在对20年来的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工作概括总结后,对"清、敬、和、美"的当代茶文化核心理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周国富会长首先指出:中国是茶的根,也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茶和茶文化集农、儒、释、道、医等思想于一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宝贵文化和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和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茶文化植根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既与中国经典传统文化艺术相互交融,更与中华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