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基督教中国化可能之精神内核:基督教儒家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金陵神学志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基督徒神学   耶儒   基督教儒家化   利玛窦   基督教中国化  
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是有多条河流的,但是,作光作盐的基督期望和传福音的大使命,都要求所有基督徒必须采取一种积极入世的人生观,故而佛道的整体出世性倾向就不足以令基督徒过多亲近。而发源于上古一直未曾中断的数千年儒学具有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性,具有积极入世的精神倾向,存在着大量可以和基督信仰相呼应的具有普世价值的宝贵文化内涵。"基督教儒家化"这个概念不是外在形式上或体制上的耶儒混合,而只可能是精神层面文化层面的批判性比较和批判性融合。"基督教儒家化"决不是基督教被儒家化掉而是耶儒两家在批判性的对话和融合的基础上在追求真理的大方向上的共同更新。对于耶儒两家它是双向批判,最后凝结的一定是两家的精华而非糟粕。以"基督教儒家化"为精神方向的基督教中国化,特别是神学思想的中国化,其存在和展开的最根本理由就在于西方传统主流神学内部具有严重问题。追求"内圣外王"的中国儒家传统文化资源可以启发性地帮助解决基督教中国化所面临的很多神学思想难题。"基督教儒家化"对于基督徒而言最主要的内涵就是借助于儒学的真理性文化内涵来追求基督真理、解读基督真理、传播基督真理。这不仅包含"怎么传"的问题,也包含"传什么"的问题。"基督教儒家化"的关注点并非是复古好古的回头看,而是指向现实和未来的传福音事业,尤其是神学思想上的"纠偏"。
仁爱统帅之下的大节制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金陵神学志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耶儒   节制   爱邻舍   生态神学  
描述: 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话题上,我们需要警惕那些物化人类、抹杀人类主体性的偏颇,而应当提倡回归对人类的仁爱:爱邻舍以及他的家园。对此,基督信仰所能提供的支持是独特和有力的。而耶儒融合的基督信仰更加有益于提醒全人类的节制。
从利玛窦的《天主实义》看基督教中国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金陵神学志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耶儒   文化   天主   对话  
描述: 晚明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无论是文化还是社会结构都需要一种变革,以宋明理学为主导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当时社会及人们精神的需求。但此时的社会还处在闭关锁国的状态中,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就在这种情况下进入了中国,是在夹缝中求得天主教的生存。他以合儒、补儒、超儒的传教策略,探讨如何使天主教能与他所认为的主流文化儒家思想相契合,并能注入新的精神于儒家文化中。他的努力可以说是对基督教本色化或中国化作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对今天基督教中国化仍然有借鉴和启发作用。本文借分析利氏所著《天主实义》一书的内容,探讨今天基督教中国化仍可用的方法对话与比较,最终达到文化上创造性的转化,产生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督教神学架构。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关于中国教会崇拜礼仪本色化的讨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金陵神学志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本色化   崇拜礼仪   中国教会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描述: 本色化崇拜礼仪的讨论主要集中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本文分别从崇拜礼仪本色化的目的和实践两方面对史料进行梳理和分析。笔者认为,在学者的讨论中,崇拜礼仪本色化的主要目的是得到中国人的认可,并促进信徒的灵性增长。在实践过程中,有人主张将礼仪佛化、儒化,也有人投入到礼仪、诗歌、祷文的创作中。最后,笔者对建立当代中国教会的崇拜礼仪有一些思考。
气候变化中的神学与科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金陵神学志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未来前途   环境危机   麻省   基林   二氧化碳含量   研究报告   气候变化   海洋研究   气体排放   动态关联  
描述: 1957年,查尔斯·基林研发了第一架测量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仪器。基林后来担任斯克里普海洋研究中心主任。三年后他又总结到,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是与燃料之气体排放的增加一致的。但过了二十多年对空气测量值的检测才充分准确,使科学家可有较为准确的预计。1979年,该研究达至成果,麻省气象学院的儒勒·查尼领衔的科研小组提交了研究报告。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就像在空气中增加了毯子,导致气温的全面上升。这一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
浅谈基督教与儒家的修为致圣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金陵神学志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修为致圣   中国传统文化   基督教   《论语》   更新转化  
描述: 文化背上沉重的包袱,这种特别沉重而且紧急的文化危机感 [1] 是包括一切受华夏"文化之根"——儒释道影响的中国知识分子共同担心、忧虑与承担之情结所在。为了能够使给社会与文化带来负能量的儒家文化得到转化
“译名之争”之诠释学视域下的解读
作者: 暂无 来源: 金陵神学志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耶稣会士   基督宗教   诠释学   儒家思想   利玛窦   Ricci   中国经典   中国礼仪之争   基督教文明   在华传教  
描述: 1.导言中国礼仪之争(Chinese Rites Controversy)是17-18世纪天主教在华传教史上关于如何对待中国礼仪的论争。耶稣会士利玛窦(Matteo Ricci)切实感到中国传统
融儒家精神与基督教精神于一身:吴雷川基督教思想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金陵神学志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吴雷川   基督教   儒家  
描述: 研究20世纪中国神学发展,吴雷川是一位绝对不能忽略的人物,他的《基督教与中国文化》被吴利明誉为20世纪前半叶中国基督教界三本经典著作之一。本文侧重研究吴雷川在耶儒比较方面的贡献,探讨他是如何站在儒家的立场上认识和理解基督教的,并尝试理解他为什么提出耶儒二家可以融合为一的主张。
略述利玛窦弃佛从儒的处境
作者: 暂无 来源: 金陵神学志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社会   中国文化   佛教   利玛窦   中国化   传入中国   传教士   士大夫   西僧   基督教  
描述: 一、为了适合民情自称"西僧" 由于范礼安(Alexandre Valignani)神父的真知灼见,提出了"传教士中国化",从而使基督教能第三次传入中国。在澳门经过几年的精心准备,1583年,罗明圣(M.Ruggieri)和巴范济(F.Passio)两位神父来到肇庆首次获得在内陆的居住权,但当时他们还不敢直说来意,因为明朝皇帝有"禁止夷人入境"的明令。但明朝法律又规定,在职的公使,伴随公使而来的商人或仰慕中国文化、政治而来的外国人,可在中国居住。神父们便以"仰慕中国文化、政治"
浩气篇
作者: 暂无 来源: 金陵神学志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理想   人格精神   新儒家   基督论   基督教   希伯来   上帝   崇高人格   耶稣基督   理想人格  
描述: 中国的"士"(知识分子阶层)是一批独立于威武权势,超脱于富贵贫贱,自由于得失生死;毕生坚持真理、严守道义、执着事业的人。其精神,与希伯来先知传统相似。中国最早全面提出这一"人格理想"追求的,首推孔子。在《礼记》的《儒行》一篇中,孔子从许多方面陈述了"儒"的"特立独行"。例如: 见利不亏其义(看到财利却不肯以义为代价),劫之以众(哪怕藉人多势众对他加以威胁),沮以之兵(或用武力恐吓他),见死不更其守(面对死亡,他也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