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戴思恭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西中医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医道   学日   永乐帝   要旨   朱震亨   明代洪武   证治要诀   浙江义乌   大承气汤   医药  
描述: 戴思恭,宇原礼,号复庵,明代浦江(今属浙江)人。生于元至治三年(1323年)卒于明永乐三年(1405年),享年82岁。 戴氏家传学儒,并悉心研究医药。少时随父戴(?)徒步到乌伤(今浙江义乌),受业于朱震亨名下。朱授医药诸家要旨。当时受业于朱门的弟子颇多,惟独戴氏父子得其传授最精。从此,戴思恭“识日广,学日笃,出而治疾,往往多奇验。”父卒后,便以医道闻名于当时。
陆懋修伤寒学术思想探讨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西中医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容丰富   辨证施治   张仲景   伤寒病   大青龙汤   学术思想探讨   伤寒论   证候   陆懋修   临床辨证  
描述: 陆懋修,字九芝,元和(现属江苏吴县)人,清代同治年间名医。出身世代医家,初业儒,以文学著名,中年后才致力于医。因他有扎实的文学基础,又博览群书,熟谙经典,尤精于伤寒,故治病常起沉疴,名噪一时。陆氏著作颇多,合订为《世补斋医书》,共33卷,于1866年刊行。该书内容丰富,涉及运气、内经、难经、伤寒、温病、妇人等科目,而伤寒内容甚多,查论精细中肯,可成一家之言。本文探讨陆氏的伤寒学术思想,以望作抛砖引玉之用。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习惯性便秘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西中医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肠蠕动   补中益气汤   大肠   脑力劳动   习惯性便秘   糟粕   老年人   儒门事亲   元气   生理功能  
描述: 五味入口,经胃之腐熟,脾之运化,泌其精微,敷布一身,其糟粕下传大肠为大便。《儒门事亲》中说:“胃为水谷之海,日受其新,以易其陈,一日一便乃常度也。”每日大便是人体排泄糟粕的生理功能。 习惯性便秘多由于元气虚弱,大肠蠕动减弱所致,多见于老年人、产后、术后或脑力劳动缺少活动的人。这类患者便秘史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平时须依赖通泻剂排便,日久效渐减弱,深以为苦。多伴
通腑法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西中医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临床应用   通腑法  
描述: 通腑法,具有通泻阳明腑实,调理气机升降,祛邪扶正的作用。张子和《儒门事亲》一书谓通腑法可使“陈垄去而肠胃洁,症瘕尽而荣卫昌,不补之中,有真补存焉”。笔者临床体会到应用通腑法能治疗多种疾病;兹举要分析如下。 一、通腑化痰治中风 通腑法治疗中风病,始见于金元时代张元素。其后,明清医家王肯堂、沈金鳌等均有发挥。近年来,王永炎、卢尚岭等运用通腑法治疗中风,获得良效。中风病的病机,急性期以标实为主,主要证候是痰热腑实。据临床观察,中风患者在急性期90%以上有大便秘结,部分患者虽发病初期无大便秘结,
窦默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西中医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七年   忽必烈   文统   子午流注   母亲   元世祖   针经指南   窦默   金元时期   河北省  
描述: 窦默,字子声,初名杰,字汉卿,金元时期广平肥乡(今属河北省)人。生于金明昌七年(1196年),卒于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享年84岁。 窦氏自幼喜欢读书。族祖窦旺,任郡功曹,要他学习刀笔,他不肯,愿完成儒业。适逢元兵伐金,窦默被俘。同时被俘者30人都被杀,只有他逃脱回来。此时窦家已破,只有母亲活着。惊恐之
傅山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西中医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阳曲县   明末   山西   青竹   傅山   傅青主女科   神童   康熙   公元   十三年  
描述: 傅山,原名鼎道;字青竹,又改青主,号公之宅,石道人等;明之以后又号朱衣道人。山西阳曲县人,生于明末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傅山出身于“书香”人家。祖父名从好,父亲自号离垢居士,都业儒。他从小聪明,“读书过目成诵”,十五岁就以“神童”考取秀才第一名。后来与张静君结婚,生一子名眉。30岁时,不幸妻子去世,他便鳏居终身。
杨介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西中医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诊治   病因   宋徽宗   治疗无效   举孝廉   家庭影响   理中丸   论诗   公元   医术  
描述: 杨介,字吉老,泗川(今安徽盱眙)人。约生于北宋嘉裕五年(公元1060年),卒于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享年约70岁。杨介的家庭世代业医,在当地很有声望。幼年的杨介受家庭影响,学儒之余,也兼习歧黄。他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学识广博,且擅长诗词。他的舅父张耒曾称赞说:“杨甥时过我,论诗朝达暮。”杨介常和诗人贺铸游山玩水,贺有“游盱眙南山赠杨介诗”及“留别龟山白禅老兼简杨居士介”二首。他早年曾举孝廉而不就,因而改辙一心专攻医学,后终以医术名闻四方。杨介治病细察病因,因此能药到病除,且时出新意,创造了很多奇迹。如宋徽宗赵佶因夏天饮冰太过而患脾病,众太医治疗无效,召杨介诊治,杨介用大理中丸,皇上说:“服此药多次了。”杨介说:“病因吃冰而起,臣以冰煎此药,是治受病之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