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董仲舒对策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策试     尊儒   对策   待诏   册诏   举孝廉   举贤良  
描述: 《汉书》记董仲舒对策在元光元年,然后出任江都相,明确无误,但说自汉文帝前15年举贤良已有了统一的策试、对策、评比、选拔等一套措施则是误解和误记。汉武帝建元初对推举出来的贤良有征和待诏一类的安置措施,但尚无统一的策试。直到元光五年举贤良才规范了一些。《汉书》把对策中迎合汉武帝的一些建议描绘成董仲舒的创见,被汉武帝一一采纳。其实,汉武帝先已实行了尊儒、举孝廉等。董仲舒的对策只供武帝亲览,当时并未公开,也不存在是否采纳其建议的问题。汉武帝尊儒是事实,但并不曾颁布过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法令。
《石门颂》与东汉儒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博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统治者   史书记载   后汉书   褒斜道   时代特色   石门   举孝廉   宗法制   儒学   豪强地主  
描述: 《石门颂》摩崖镌刻于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全文二十二行,通高261、宽205厘米。额首一个“颂”字就道出了时代特色。因为汉代流行“汉赋”,而“赋”有两种功用,一是颂扬,二是劝戒。但主要功用还是颂扬统治者的丰功伟绩的。故班固认为赋这一流派基本是颂体。由此反推,《石门颂》也可称之“石门赋”。诵读《石门颂》全文,不仅语言回肠荡气,感情真切,而且字里行间都横溢着东汉尊儒的浓郁时代特色。
刘桢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郎将   后汉书   通经致用   汉儒   训诂   曹操   治经   举孝廉   三国志   十三年  
描述: (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刘桢与孔融有许多相似之处。孔融是圣人孔丘的后裔,刘桢则是大汉王室的子孙。他们的家庭出身在那个时代都属最高贵的,虽然从谱系上来说刘桢与皇室的关系相当遥远,他的父亲刘梁就已经沦落,“少孤贫,卖书于市以自资”(《三国志·魏志·王粲传》注引《文士传》)。刘梁是个很能个人奋斗的人,也很想大有作为,桓帝时他举孝廉,除北新城长,到任以后立即“大作讲舍,延聚生徒数百人,朝夕自往劝戒,身执经卷,试策殿最,儒化大行”(《后汉书·文苑传下》)。他走的完全是通经致用的汉儒老路子,而且看来有绝大的抱负。这种家庭出身对刘桢影响很大,刘桢高自期许的作风酷肖乃父,他著有《毛诗义问》十卷,算是经学的专著,从现存的片断看去,很着重名物的训诂,颇合于汉儒治经的家法,刘桢与曹氏政权总有些格格不入,跟他的家庭思想文化背景显然大有关系。
到老不离文字事 所居合在水云乡
作者: 暂无 来源: 博览群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云   大儒   飞云   新式学堂   孙诒让   正义   举孝廉   仕进   语言文字   朴学大师  
描述: 光绪三十二年夏,八十六岁的朴学大师俞樾在苏州寓所写了一副槛联,匆匆寄给浙江瑞安的孙诒让。联曰:到老不离文字事,所居合在水云乡。曲园加注道:仲容世仁兄早举孝廉,不乐仕进,文章经术,推重一时。所居飞云渡,余曾至其地,虽山乡,实水乡也。居住在水云乡的孙诒让,此时年届五十九岁,因为他的巨著《周札正义》、《名原》、《札迻》、《墨子间诂》、《契文举例》等,正受到儒学界的推崇。不但沉溺
沈金鰲先生传略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苏中医药杂志 年份: 196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制举   乾隆   世居   生平事迹   沈氏   张方平   举孝廉   文字   公元   典籍  
描述: 清代医家沈金鰲先生,无錫之名士也,先生以儒通医,虽不以医显于时,而其名常噪医林,尤鱠炙人口者,为《沈氏尊生书》,有功于后学者至巨。以吾錫名医来說,如高秉鈞、王旭高、张聿青等,不乏其人,其著书立說,亦有足多者,然以内、妇、儿各科之条分縷析,精审扼要者,无出先生之右,第其生平事迹,邑志所载不詳,而《中国医学大辞典》亦未有記其生卒年月,今春訪其裔孙沈谔先生,始得其涯略,乃濡笔記之,借以补史之阙文焉。先生名金鰲,字芉綠,号汲門,晚号尊生老人,众赠号再平,(因其救活周文俊之肝病,仿佛张方平再世,故儲玉蓀,华烟麓等贈以私号,事见《沈氏尊生书》章汝亮記中),其先世居无錫城中堰桥,(即城中西水关堰桥,非无錫北門外堰桥),父赓凤,生四子,先生其长也。生于康熙五十六年七月十一日,(公元一七一七年)卒于乾隆四十一年八月初十日,(公元一七七六年)年六十岁,葬(由華)(由利)湾,子一,名曰莲。先生幼好学,博览典籍,自六經三传以及詩赋医卜之流,皆穷极本源,举孝廉,候选訓导,尝曰:“吾辈读书,无論事之巨細,皆当怀利济天下之心,非沾沾于制举文字,博功名,便一已为也。”(见奇丰額序)于此可知先生之志,非为干
杨介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西中医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诊治   病因   宋徽宗   治疗无效   举孝廉   家庭影响   理中丸   论诗   公元   医术  
描述: 杨介,字吉老,泗川(今安徽盱眙)人。约生于北宋嘉裕五年(公元1060年),卒于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享年约70岁。杨介的家庭世代业医,在当地很有声望。幼年的杨介受家庭影响,学儒之余,也兼习歧黄。他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学识广博,且擅长诗词。他的舅父张耒曾称赞说:“杨甥时过我,论诗朝达暮。”杨介常和诗人贺铸游山玩水,贺有“游盱眙南山赠杨介诗”及“留别龟山白禅老兼简杨居士介”二首。他早年曾举孝廉而不就,因而改辙一心专攻医学,后终以医术名闻四方。杨介治病细察病因,因此能药到病除,且时出新意,创造了很多奇迹。如宋徽宗赵佶因夏天饮冰太过而患脾病,众太医治疗无效,召杨介诊治,杨介用大理中丸,皇上说:“服此药多次了。”杨介说:“病因吃冰而起,臣以冰煎此药,是治受病之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