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孔子“三统”:中华民族信仰略论
作者: 舒大刚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鬼神   孔子思想   信仰   礼乐   三统   天命  
描述: 《礼记·表记》载孔子说:"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价值取向是"尚忠",重视天道、自然;"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是"尚质",重视祖先、孝悌;"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则是"尚文",注重仁义、礼乐。"天命"和"天道","鬼神"和"孝悌","礼乐"和"仁义",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从而形成中国"天人相与""鬼神无欺""敬天法祖"的信仰系统,"仁民爱物""诗书礼乐""文明秩序"的人文精神,"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博施济众""民本""德治"的政治诉求。加以提炼即"道、仁、孝
儒运迁转与汉晋骚体赋体式演进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学意蕴   骚体赋   魏晋  
描述: 汉代骚体赋中儒学意蕴浓厚,推动了骚体创作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又因违背楚辞本身重自由抒情和摹写的特质,而陷入文体僵化的局面;魏晋骚体赋由汉代的重讽谏劝教原则向重抒情、个性和生活化等方面转变,儒家经典中文学性最强的《诗经》、《周易》与楚辞深度融合,促进了骚体赋的时代新变。
萧梁五礼建设嬗更及其制度化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礼制度   佛化    
描述: 五礼制度建设贯穿萧梁一代始终,其以五馆学为主导机构,以《五礼仪注》的修纂、删订、颁布为理论依托,将南朝礼制进程推向成熟完备的阶段。为了矫正朝野礼学实践过程中日见功利化、琐细化、伪饰化的趋向,萧衍自天监末尝试推进五礼制度的佛化改革,旨在通过佛教仪轨礼制化、五礼制度佛教化的双向互动,实现以礼治“体”、以佛化“心”的目的。普通年间,佛事活动逐步升格为国家行为,五礼佛化与佛仪五礼化突出;同时,佛弊礼衰的态势却难以逆转。大通至太清年间,萧梁佞佛加剧,并引起朝野批判。萧纲、萧绎、萧方智试图以玄儒结合取代儒佛共治,以减少佛教对礼法之治的异化和干预,并突显儒家忠孝治国的观念,直至萧梁覆灭。萧梁五礼制度建设吸纳佛说玄义,最终形成以儒为本、三教合一的治国新模式,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制度参照,其利弊得失也引起持续的批判与反思。
江户时代汉诗人与朝鲜通信使笔谈中的诗学讨论——以荻生徂徕古文辞派与通信使的交流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文辞派   笔谈   朝鲜通信使   荻生徂徕  
描述: 日本江户时代诗坛上以荻生徂徕古文辞派为代表的日本文士与朝鲜通信使笔谈交流时所使用的通用语言是汉语,唱酬时使用的文体是文言文和汉诗,谈论儒学时自然追溯到孔孟程朱之儒学源头,说诗论文时又往往搬出明清诗学或唐宋八大家,具有明确的思想宗旨和诗学倾向。检视徂徕弟子们与通信使的笔谈集《问槎畸赏》《韩馆唱和稿》《客馆璀璨集》《来庭集》《松庵笔语》等,可以发现徂徕古文辞学说的形成过程,可以具体了解中国诗学对朝鲜和日本汉文学发展的影响,还能看到随着日本汉文学的发展和繁荣,日本文士内心深处“华而变夷”“夷而变华”的意识变化。
《乐庵语录》辨证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乐庵语录》   辩证   李衡  
描述: 《四库全书总目》从授受情况、全书大旨、序跋、朱熹不辨其混儒墨禅等考究,疑宋龚昱所编李衡之《乐庵语录》为伪。今考《乐庵语录》乃明郑文康得之何文渊者,与当时昆山地方人士长期关注李衡事迹学问相符;其书虽龚昱编,实乃宋左史祕所撰,并由其后裔左溍补缉,刊于明代;而宋王应麟、赵善璙皆尝引录其部分文字,故其书授受可靠,传承可信。李衡本好老庄、佛禅,其学术大旨与明姚江之学确有相近之处,其书序跋乃因人而作,适可相证,以之为影撰,颠倒宋明时序,不可信从。李衡学术渊源出于程氏,以理学名,并未因禅而毁儒,又与朱熹有过从,故朱熹不辩其说,合情合理。总之,《乐庵语录》乃真书,并非明儒伪作。
马致远曲作中的佛学意蕴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曲   佛学意蕴   马致远  
描述: 马致远的曲作深深打上了古代文人惯有的儒、释、道三教融合的思想特征,但学界历来重视阐论其作品中的儒、道思想,而对其佛家意蕴则关注不够。笔者通过对马致远曲作的细读,发现马致远有着对佛教教义如苦、缘起、无常、空、心、顿悟等的体悟,由此也使其曲作具有了更为丰厚的思想内蕴。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马致远的理想是遁入空门,而多半与他的道家思想一样,不过是在儒家入世进取理想落空之后的心理调适而已。
中唐儒学重建下的《诗》学新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学重建   学术新思维   中唐   《诗》学新说  
描述: 以施士匄为代表的中唐《诗》学新说,诞生于儒学重建的热潮中。此新说针对汉唐《诗》学阐释政教礼义的传统,提出《诗》说要合于情理及注重《诗》的文学性,这种理性思辨的阐释趋向与中唐儒、释合流的学术新思维密切相关,且影响着宋代《诗》学特征的形成。中唐的《诗》学新说是汉、宋《诗》学的重要过渡阶段。
论萧自熙先生的散曲创作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散曲创作   萧自熙   当代散曲  
描述: 萧自熙先生是当代散曲创作大家。他的散曲嬉笑时评中富含幽默意趣、至情书写中包蕴赏爱之情,呈现了鲜活的个性风神与地域印记。其儒丐、诗魔、渔樵三位一体而自叙行游、素心立世的创作心路与审美取向,为当代散曲创作注入了写生的意趣和民间的力量。其存续与融变散曲精神意脉的努力在当代散曲创作的多元格局中具有标志性意义,值得我们悟读与省思。
试论司马相如的学术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司马相如   学术思想   汉赋  
描述: 司马相如学通五经、诸子,继承周秦诸赋而光大之,成就了汉赋的辉煌。在相如的洋洋大赋中,蕴含着深厚的学术思想。可以说,相如是以赋为书的汉家诸子。他一生好辞赋,喜游说,有纵横之术;出入道家,穷极宇宙,有仙家之气;归趣于儒,强调"游乎六艺之囿,鹜乎仁义之涂",制礼作乐,奋发有为,致君与三皇五帝并,更有大儒气象。不过,相如之赋,辞盛于理,后世学者多有批评,彰显其学术思想之不足。
陶渊明“六经”观及其文风建构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六经   儒家天命观  
描述: 陶渊明遍综群经,别铸自我新知,形成鲜明的"六经观",主要包括儒家仁孝伦理观、居易天命观和刚健人格观等内容,它们又对陶渊明的文风建构产生深刻影响。在晋宋之交玄风渐衰之际,陶渊明以清新质朴、开心见性的方式表达了对儒学价值观念的皈依和传扬,既是元嘉文坛儒化文风趋盛的先声,又开启了南朝士人儒家进取价值观与闲适生活态度碰撞、融通的文学主题。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