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以《天主实义》为例——看利玛窦对儒学的阐释
作者: 樊学梅   来源: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利玛窦   《天主实义》   儒学   天主教  
描述: 利玛窦把天主教原理同中国儒家经典联系起来,用天主教教义附会、补充、论证儒家思想,对儒家经典进行新的诠释,这在《天主实义》中有具体的体现。文章主要论述利玛窦对儒学的阐释及其文化内涵,侧重于上帝即天主、天地崇拜以及对"天"的错误阐释三个方面。
利玛窦对于晚明“三教合一”思潮的批判——兼与方以智的观点进行对比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利玛窦   三教合一   方以智   《天主实义》  
描述: 明清之际天主教耶稣会士来华,是东西方两大文明交流较为重要的事件,至今仍是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以《天主实义》为主要文本探讨利玛窦对于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看法可知,利玛窦系统批判了“三教合一”思潮,并对其观点持否定态度,与方以智的立场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研究利玛窦对于“三教合一”思潮的系统批判,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能够为东西方的文明对话提供一些启示。
耶儒之间的文化转换——利玛窦《天主实义》分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转换   利玛窦   《天主实义》  
描述: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首先要求传教士本人实现文化转换 ,明清之际来华的耶稣会士利玛窦依据中国的现实状况制定了以文化调和为主向 ,“合儒辟佛”的传教策略 ,其具体体现则是《天主实义》。在《天主实义》中利玛窦把天主教学说以儒生可以接受的形式重新包装 ,对基督教信仰做出一种调和的解释。证明古儒典籍之上帝即基督教之天主。利玛窦采纳的是一种相当宽容且带有弹性的文化视野 ,他自愿且顺利地完成了耶儒之间的文化转换。但利玛窦实际宣教的成功不能证明他在《天主实义》中提出的以儒证耶、以耶释儒的观点就是准确无误的。“天主即经言上帝”之说在学理上仔细分析是不太可靠的 ,其结果乃是汉语基督教之“伦理化”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
颠覆儒家“忠孝”根本:论《天主实义》对《圣经》中的“Deus”和“diligere”的翻译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异化翻译   颠覆   忠孝   《圣经》   《天主实义》  
描述: 学界一直普遍认为,以利玛窦为代表的晚明耶稣会士在中国推行的是"适应"政策,走的是"补儒易佛"的道路。然而,如果以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为视角,我们会发现《天主实义》中对《圣经》中的名词"Deus"(God)与动词"diligere"(to love)的翻译实为"异化翻译",即以天主教为本位,以古儒的概念翻译和阐释天主教的词汇,这与译入语晚明社会的主流儒家形成了"对抗"。用"上帝"或"天"翻译"Deus"势必会"颠覆"晚明的"天子"政治理念,因为人人都是由"上帝"或"天"创造的,所以人人生而平等,这样"忠"就失去了合法性;用"爱"(diligere)等同于儒家的"仁",势必使人们舍"孝敬父母"而取"爱天主",这样儒家的"孝"也就从根本上被"颠覆"了。
天主教和儒家孝论的冲突与对话:以《天主实义》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父”说   《天主实义》   五伦   个体救赎与血缘亲情   天主教  
描述: 明末,围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语而展开的争论,使儒家和天主教孝论的区别得以凸显。为调和儒家和天主教关于孝的观念,利玛窦附会儒家文化,用儒家的孝来比附人与上帝的关系。在这一比附中,人与神之间的无限距离这一神学维度隐匿不见。儒耶孝论的冲突中,另外一个问题得以凸显,那就是天主教重视个体救赎与儒家重视维系血缘亲情之间的冲突。尽管争论中存在诸多冲突与误解,但在解释学看来,不可否认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传教士诠释策略下的儒学本体论范畴
作者: 陈文波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范畴       传教士   《天主实义》   太极   儒学  
描述: 中西文化交流史一直是学界极为关注的问题,学者们通过发掘和梳理历史史实而试图厘清中西文化的同异之处,探寻彼此会通的可能性,目的是能够反观中国文化、找到文化前进的道路。其中,明末清初经由传教士中介肇始的一段中西交通故事为观照这一问题提供了历史之镜:传教士东传到中国的不仅仅是教会的教义信仰,而且还包括意义更为广泛的西学整体。从质测之学到义理之学,传教士用他们自己丰富的西学知识参与到了中国思想史的演进中,为我们的思想进程开启了新的可能性,其中,又以利玛窦为代表“中国通”传教士们最为著名。他们在仔细研读中国典籍的基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