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孔子“乐教”思想对当代我国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启示
作者: 惠芳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乐教   中和之美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  
描述: 中国是一个高度重视教育的国家,自周公“制礼作乐”起,中国学校教育已传承了三千余年传统教育的历史,孔子作为首创私学的大教育家,其重“乐教”传统影响深远,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对孔子“乐教”思想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孔子“乐教”思想与当代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内在联系,力图探索其对当代我国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有益启示。全文由“引言”、“孔子‘乐教’思想的理论综述”、“当代我国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理念及实施现状分析”、“孔子‘乐教’思想与当代我国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理念的关系思考”、“孔子
身心与本体:《论语》作为儒经乐教论的格义考察*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乐教   《论语》   文质之辨   身心含摄  
描述: 《论语》凡二十篇,有三十一处与音乐相关,且往往礼乐并说、诗乐同存。音乐不仅关乎抒发情志,更与德性增进关系密切。尤为重要的是,音乐被赋予了正统、权威的地位和严肃的政教意义。孔子“美善一体”的主张构筑了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音乐以艺术的形式使道德实施其教化作用,并构建出中国诗学世界中的德性本体。
从乐教传统论《乐经》之形成与残佚
作者: 暂无 来源: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乐教   孔子   《乐经》   乐记  
描述: 《乐经》的形成,是商周雅乐体系的总结,其形式当是与《诗经》等相配的音乐形态,东周时期周室衰微,雅乐演奏渐次消散,至春秋末,已少见雅乐系统之演奏。孔子师生论乐重义理而轻演奏,使得《乐记》等儒门乐论开始形成,成为后代论乐的主要模式。
康有为国乐改良思想及其历史影响探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乐教   国乐改良   康有为   以西化儒  
描述: 康有为是清末民初学术思想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不仅是今文经学大师,也是我国近代倡导新式学校音乐教育之第一人。综观其音乐著述及其音乐教育实践,可知其之所以提倡音乐教育虽受国外重视音乐教育之影响,然其思想实质却是植根于儒家传统乐教思想,以西学中源论为据,援西入儒,以西化儒,视孔子为革命家,把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艺术教育思想引入儒学,从而化合出一种具有鲜明近代中国文化形态特征的新儒学,旗帜鲜明地立足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之立场,远法欧美,近采日本,以此来改造华夏旧乐,进而重塑国民性,发挥其维新变法的政治主张,并为其后"中国音乐改良说"开辟了新的道路。
“琴道”考源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化遗产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乐教   琴道   修身养性  
描述: "琴道"是人们附加于古琴音乐上的思想追求,它最终成为了琴文化的思想根基,成就了古琴作为"八音之首"、中国最具传统文化内涵的乐器的崇高地位。它最初的起源与儒家传统乐教思想密不可分,体现了儒家用音乐塑造完美人格的追求。本文通过对先秦两汉时期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发现古琴在春秋时期只是普通乐器的一种,其思想价值还未得到自觉的发掘;到了战国时期,学者开始有意识地思考琴(包括瑟)对于修身养性的意义;汉代的儒家学者最终将儒家的乐教思想与古琴相结合、并首次提出了"琴道"的思想理论。
荀子“乐教”思想简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中教育评论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乐教   礼乐  
描述: 荀子生活的战国末期,正值社会将由“诸侯异政,百家异说”的局面走向统一的阶段。荀子的“乐教”思想,一方面继承了孔子等儒家“乐教”传统,另一方面又不“蔽于一曲”,而是“推儒、墨、道德”等名家言论加以综合,从而形成一个儒家“乐教”新流派。
浅论胡瑗教育的主要手段与内容
作者: 暂无 来源: 星星(下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乐教   解易   游艺  
描述: 胡瑗是历史上极为重要的解易之人.就其教学手段而言,他还是以解经释典为主的.胡瑗义理学说内容浩博,其主要目的就是要以儒化人.他极为看重大易的功效,把它看成是圣人君子、天下百姓可以万世遵行的法则.胡瑗虽然强调教育内容要以孔子之道为主,但还是要求弟子学习一切善言善事,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胡瑗主张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所以胡瑗非常重视体、音乐教育,让学生在文体活动中得到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哲理的启示.
先秦儒家乐教“中和”审美观述略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乐教   先秦   中和   演变   儒家  
描述: 先秦儒家音乐"中和"审美观是在长期的乐教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孔子之儒家继承了西周雅乐"尚中"、"尚和"的审美趣向,倡导"中庸"的音乐审美标准,提出了文质中道、尽善尽美、节情适度的"中和"审美观,由是而实现其"成于乐"的教化目的。子思以此为基础,以"致中和"为终极关怀,探究"天下之大本",为儒家乐教构建了形而上的哲学根据。公孙尼子、孟子、苟子等后儒相继而起,文献日益丰富,理论渐趋缜密,推动了先秦儒家乐教"中和"审美观的系统化,并为中华民族的音乐审美奠定了基调。
饶宗颐先生的琴学研究与“乐教”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乐教   饶宗颐   古琴   琴学   文化研究  
描述: 探讨古琴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种种联系,在礼乐文明的语境下,对古琴的记载与阐释广泛见于各类儒家经典以及典章制度,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政治层面均扮演重要角色。先秦时期,作为祭祀活动使用的乐器,琴、瑟屡见于古代礼书。至汉代,琴所具有的宗庙礼乐身份开始出现变化,逐渐进入古代士人的日常生活。饶宗颐先生将琴学与中国哲学,儒、释、道三教,乃至其所涵括的整个中国文化传统相联系,提出"琴道"这一理念。又结合琴史,在形而上的高度理解古人赋予琴曲的哲学内涵。以古史、古学论琴曲,广及三教,对琴道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探讨,使我们从琴学研究角度,对先生在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领域的视野与方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先秦儒家教育艺术思想与实践简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教育艺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乐教   诗教   适时而教   启发式   不屑之教  
描述: 先秦儒学者身体力行,为我们留下了一座蕴含教育艺术思想与实践的富矿,孔子建立了以"启发式教学"为核心的教育艺术思想体系并勤于实践,是第一个伟大的教育艺术家;孟子的"教亦多术"和"不屑之教"体现了教育艺术的辩证思考;荀子"适时而教"的思想和实践,体现了教育艺术的启发式原则,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进一步阐发;《学记》进一步发展孔子的"诗教"、"乐教"思想,是最早的教育艺术论专著。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