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尚书大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船山学刊 年份: 193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氏   朱子   今文   伊尹   孔子   先王   夏商周   伏生   孟子   今古文  
描述: 第一叙言有可发明尚书者。特选录二篇。以资研玩。(一)汉孔安国尚书正义序。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著录词云。『旧本题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疏。安国传、虽梅颐所依讬。然去古未还。训诂皆有所受。颖达五经疏。朱子谓易书为下。然书疏名物典制。终为考证家所取资。不似易疏之敷衍也。』弦录孔原序于后。古者伏义氏之王天下也。始事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伏义神农黄常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吴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书、虽设
晚清四川学者的《尚书》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夏   今文   晚清   孔子   存古   四川   光绪   提要   十三年   今古文  
描述: 前言清代经学以汉学为主,偏尚考据,学术重心集中于江南地区,尤其乾隆、嘉庆年同,杰出学者辈出,撰就颇多的巨著,影响深远。其他地区学者的成果,相对地显得较为失色。不过这种
晚清四川地区《诗经》学述略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印本   今文   晚清   孔子   文王   四川地区   春秋   光绪   刻本   十三年  
描述: 一、前言四川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相当早熟的地区,但因僻处西陬,在学术上与中原儒学的接触较晚。据载至汉景帝时,文翁守蜀,
晚清四川学者的《孝经》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今文   主要内容   孔子   四川   提要稿   春秋   光绪   研究   曾子   今古文  
描述: 前言晚清四川学者的《孝经》研究专著,笔者管见所及,略有以下数种。其一,流传较广,得经寓目者,有刘沅(1768—1855)
《经学抉原》重编前言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今文   周秦   先秦   素王   孔子   前言   春秋   重编   法家   儒家政治思想  
描述: 经之为学,与世相忘久也。自清末以来,经学已渐若存若亡,迄于今日,近百年矣。先君子文通公,生当清末,猶幸得闻诸遗德之余绪。壬子、癸丑间,先生学经于四川国学院,时仪徵
廖平经学对蒙文通的影响及两人经学思想之差异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蒙文通   托古改制   清代   今文   公羊   平等思想   董仲舒   古文   革命派   孔子改制  
描述: 晚清今文经学大师廖平(1852—1932,四川井研人)在中国经学史和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国学大师蒙文通(1894—1968,四川鹽亭人)以廖平为师,继承发扬师说,受到廖平思想
廖平经学研究现状述评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蒙文通   思想研究   研究成果   清代   思想家   今文   述评   研究现状   春秋   季平  
描述: 廖平是清代末年著名的今文学家,被称为中国儒学史上"最后一个儒家学派的最后一位思想家"。他所在的时代是儒家经学作为政治的意议形态正在走下神壇的经学终结时代。廖平的经
代序:论晚清“蜀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古改制   清代   今文   代序   近代史   晚清   巴蜀   新局面   四川省   今古文  
描述: "蜀学"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其事起于西京,其词则成于东汉。博考载籍,"蜀学"一名蓋含三义,即学人、学校、学术。《汉书》所谓:文翁兴学,"大化蜀地,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
汉石经概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考古学报 年份: 195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概述   公羊   今文   太学   正定   今本   文字   考古学   团学   石趣  
描述: 上、汉石经概述汉灵帝宏之立石经,後汉书叙述甚详,灵帝纪、儒林传序及蔡邕、卢植、张驯、吕强等传皆有记载。其动机是: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後学;诸博士试甲乙科,争第高下,更相告言,至有行赂定兰台漆书经学以合其私文者。经蔡邕、李巡等奏求正定门经文字,始有刻石太学之举。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
孝经韻语跋(甲戌)
作者: 暂无 来源: 船山学刊 年份: 193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求甚解   今文   义理   陶渊明   孝经   古文   颁行   孟子   读书   抉择  
描述: 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嘅斯言之责人读书当知抉择也陶渊明谓好读书不求甚解。正所以责人读书。重在本文大谊。不在涉于琐碎之层注(?)解。此为其读书但观大略之法也。如孝经一书。有古文今文二本。累至百家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