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两宋时期“以儒摄佛”的思想暗流与传统儒学的新生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统治者   意识形态   新生   隋唐时期   暗流   道家思想   儒家知识分子   两宋时期   十字路口   传统儒学  
描述: 儒学发展到隋唐时期,受到了佛教和道家思想的强烈冲击,尤其是李唐统治者的重佛崇道政策,更加剧了儒学的衰微。两宋时期,这一态势亦没有减弱迹象。如何复兴儒学成为儒家知识分子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把意识形态的发展走向推到了十字路口。
柳宗元“统合儒释”的历史背景
作者: 暂无 来源: 零陵师专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释   刘禹锡   佛教   统合   儒家知识分子   僧人   永贞革新   笔记小说   柳宗元   社会问题  
描述: 笔者曾经写过一篇题为《试论柳宗元的“统合儒释”》的文章,刊登在《中国哲学史研究·》1988年第3期。文章中笔者作了这样一些推论:“浮图是当时一支强大的社会力量,柳宗元自然会想到要加以利用……‘统合儒释’实际是要以儒统释……是一种政治谋略。”六七年来,笔者尚未见到有文章对这些推论提出非议,或者可以说,这些推论至少已取得了社会科学界“一家之言”的认可。
儒生参政和汉代政治与思想机制论纲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汉论坛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机制论   封建统治   政治机制   封建社会   封建政治   儒家知识分子   文官制度   思想机制   社会责任感   封建宗法社会  
描述: 1、要有效地进行统治,实现政策运作的功能和目标,需要借助于能成功运行的政治与思想的机制。统治者不仅要有一套以他的意志为主体的指挥中枢,还需要能顺利传递中枢意志的传递机构(这里不是指驿站之类的传递方式
儒家的“内圣外王”论评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最高理想   “内圣”   儒家知识分子   “内圣外王”   《青海社会科学》   “外王”   儒家文化   “天下为公”  
描述: 郭洪纪先生在《青海社会科学》1992年第5期发表如题文章,从四个方面对“内圣外王”论进行了评析;①“内圣”与“外王”的渊源与演变,作者认为,内圣外王,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母题,也是儒家知识分子百世不移的最高理想,孔子依“天下为公”的思想,把极高的社会理想托始于远古,遂有大同小康社会之说,为后世立下了内圣外王的圭臬。汉代尊五经,有存“三统”之说,还有阴阳家的“五德终始”之说相配合,主张政局衰坏,便应让位于新政。魏晋以后,玄学的兴起与道家思想的膨胀,使儒削弱;佛学的传入与禅宗思想的发展,又使儒学受到挑战。唐末五代的百年大乱,社会残破,道德败坏,人心空虚,宋儒起来重建人生,修复王朝,内圣外王的精神有了复兴的目标。明代君权专制高涨,政治恶化,许多学者不愿从仕而有志于圣学。清代,皇权主义和官僚政治发展到了顶峰,文字狱大兴,儒学无论讲内圣还是讲外王,都可能触祸,因之转而讲名物考据。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代的形成,一些学者重提内圣外王,以求图强。此时由于中西文化的碰撞,更多的学者转向西学之中吸取精粹来进行启蒙教育,终于动摇了儒学独占的局面。②内圣外王的伦理价值与局限。儒家之所以能独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