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中国美学通史 4 隋唐五代卷
作者: 叶朗   来源: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美学史   隋唐时期   五代   中国  
描述: 本书是叶朗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研究项目《中国美学通史》的第四卷即隋唐五代卷。本卷对隋唐五代五代时期美学的基本内容、主要特征、发展脉络、历史地位等做了全面的论述。作者认为,隋唐五代是中国历史的极盛时代,体现在文化上是兼容儒佛道,这对传统美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隋唐五代美学思想丰富了中国美学的传统,并影响了宋元以来中国美学的发展方向;同时,隋唐五代美学也是现代中国美学理论建设的重要资源。其基本特征是:哲学美学与各部门艺术美学出现了齐头并进的发展趋势;在美学理论建构方面,做到了传统与现实的兼顾;在包容各家思想中创新发展。内容包括:道教美学、禅宗美学、华严宗美学、诗歌美学、绘画美学、书法美学、音乐美学、园林美学、休闲美学等。
浅谈隋唐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年与社会(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化   隋唐时期   思想政治教育   特点  
描述: 文章主要研究隋唐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借此总体把握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某些普遍规律。隋唐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四大特点:第一,目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为阶级统治服务;第二,内容以儒为尊,兼并道佛,以纲常礼教为主的儒学进行教化,吸收佛道学说内有利因素为自己服务;第三,方法以教化为主,兼顾法制,教化与法制并行;第四,发展具有一定滞后性,隋唐末期传统君道论与动荡社会不相符合,各阶级不断提出相应的新的思想主张。
隋唐时期的儒释交游
作者: 暂无 来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隋唐时期   佛教   官僚士大夫阶层   佛教典籍   儒家文化  
描述: 佛教在传入中土之后,经过南北朝时期社会大变迁、大交流,在中国文化中站稳了脚跟,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地步,佛教继续渗入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利用隋唐时期佛教典籍以及前贤研究成果,讨论了以儒家文化为主要背景的官僚士大夫阶层和佛教的交流与互动,并臻于极致,认为这一时期中国的官僚士大夫阶层已经全面接受佛教,与佛教的交流也更加深入,对后世影响久远。
隋唐时期的文化教育政策探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隋唐时期   文教政策    
描述: 隋唐学校制定了以儒为主干课程,统治者根据需要不断调整儒道佛三者关系,出现了儒道佛三种教育思想杂糅趋势,很多教育家都是出于佛老而归结于儒家。
永远的文化巨人孔子——赴法国“孔子文物展”掠影
作者: 暂无 来源: 荣宝斋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中华民族   儒家思想   隋唐时期   孔子   儒家学说   公元前   文化知识   文物   儒学  
描述: 公元前五五一年,孔子诞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东南尼丘山附近)。传说因母亲颜徵在曾到尼丘山祈祷而生下孔子,因而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子的祖先微子为商代王室,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微子为宋国国君。后因宋国内乱,孔子的曾祖逃亡到鲁国,从此孔氏家族开始在这块土地上扎根生活。父亲叔梁纥曾担任鲁国贵族臧武仲的家臣,以勇武著称。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去世,家道从此衰微,孔子与母亲相依为命,过着艰难清苦的生活。
高中历史教材魏晋南北朝内容的缺失及补充教学建议——以人民版教材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   高中历史教材   教学建议   人民版   文化高潮   隋唐时期   内容   魏晋南北朝时期  
描述: 经济文化高潮的过渡时期,是第二次经济文化高潮的准备时期。没有魏晋南北朝的准备,决不能出现隋唐时期繁荣昌盛的局面。[1]魏晋南北朝历史,高中历史教材着墨甚少。只有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设《北魏
浅论魏晋至隋唐时期的儒释融合
作者: 暂无 来源: 理论学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家园   隋唐时期   文化心态   中国人   社会功能   独特地位   佛教中国化   中国哲学   魏晋   中国思想史  
描述: 中国哲学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的和合体,儒、释、道在这个和合体中居于独特地位,从不同层面发挥自身的社会功能,既相互冲突又相互兼容,共同构建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心灵境界。长期以来,三教哲学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文化心态、价值取向、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理解中国哲学博大精深的哲理;不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就不能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周行不殆的文化生命和精神源泉。其中,儒、释融合更为艰难和意义重大,它是佛教立足中国最重要的一道关卡,是佛教中国化最终的认证,也是中国禅宗产生的主要原因。甚至我们可以说,如果没有儒、释融合这一文化事件,六朝时代的中国思想史将单薄得多、无趣得多。
静定与专注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屋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金时代   中国思想文化   隋唐时期   中国佛教   春秋时期   寺庙经济   百家争鸣   魏晋南北朝时期  
描述: 春秋时期,我国经历了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随后儒、道二家脱颖而出,交替占据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至两汉之际,佛教由古印度传入我国,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趋于兴盛。至隋唐时期,我国佛教已宗派林立,蔚为大观。然而,唐代中后期的武宗灭佛运动(史称"会昌法难")却给了佛教以致命性的打击,在那次遍及全国的灭法运动中,中国佛教几乎所有宗派都全军覆没。这些宗派——包括唯识、三论、天台、华严、律宗、密宗等等失去了寺庙、寺庙经济和经典文化的支撑,从此便一蹶不振,有的
两宋时期“以儒摄佛”的思想暗流与传统儒学的新生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统治者   意识形态   新生   隋唐时期   暗流   道家思想   儒家知识分子   两宋时期   十字路口   传统儒学  
描述: 儒学发展到隋唐时期,受到了佛教和道家思想的强烈冲击,尤其是李唐统治者的重佛崇道政策,更加剧了儒学的衰微。两宋时期,这一态势亦没有减弱迹象。如何复兴儒学成为儒家知识分子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把意识形态的发展走向推到了十字路口。
隋唐财税三教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理财(政府理财)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道   教化   中国本土文化   隋唐时期   舶来品   隋唐时代   财税   外域文化  
描述: 隋唐时代,儒佛道三教在国家财税的支持下既相互斗争又相互融合,这也是中国本土文化与外域文化的冲突和融合。皇权正统的儒学、土生土长的道教、舶来品的佛教三者有如一鸟两翼,共同为隋唐时期皇权统治者服务。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