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铁匠请教孔子
作者: 李晓燕   来源: 人生十六七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铁匠铺   父子俩   十年   春秋时期  
描述: 春秋时期,楚国都城里有一个铁匠,他手艺精湛,无论打造兵器,还是制做农具,都供不应求。看自己的手艺这么受欢迎,铁匠便让他的儿子跟自己学打铁。对于自己的儿子,铁匠毫无保留,几十年的经验和盘托出。为了让
春秋战国时期儒道法墨和谐社会思想浅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社会科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和谐思想   浅析   春秋时期  
描述: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元典时代和轴心期,中国传统和谐社会思想的基础主要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以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为代表的和谐社会主张,构成了后世政治智慧的主体,有着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借鉴和启示意义。
春秋时期为何圣人涌现
作者: 暂无 来源: 科学大观园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涌现   春秋时期   《春秋》  
描述: 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一直到鲁哀公14年(公元前481年),人们把这段历史称之为春秋时期。有人说,之所以叫“春秋”,是因为孔子写了本名为《春秋》的书。春秋时期的一个极为重大的文化现象是,“学
浅谈春秋时期的齐鲁音乐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方音乐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琴艺术   齐鲁音乐   春秋时期   儒文化  
描述: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已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在音乐艺术方面也熠熠生辉。山东,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如今其民歌在艺术领域已占据重要舞台,山东民歌的兴起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历史演变的一个趋势。回顾历史,山东现在的地理位置是古国齐、鲁两国的地域,西周初年齐、鲁始建到秦朝统一,齐鲁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影响了久远的后世,但无论是齐国还是鲁国,在西周时期留下来的资料甚少,如此,只能把研究的注意力放在儒文化发展鼎盛的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法律制度的变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唐都学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文法   变化   春秋时期  
描述: 春秋时期,以儒、法、道家为代表出现了不同类型的法律思想,各诸侯国为适应政治经济的变革与发展,在法律制度上也相应地起了变化,其总的特点是以保护私有财产权为中心的成文法在各国陆续出现。新法颁布之后,在
略论儒、儒学和“儒教”
作者: 暂无 来源: 济南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孔子   中国   春秋时期   儒学  
描述: 一汉代学者司马谈,论述先秦学术发展概况,并总结各家学者之主张和得失,著《论六家要旨》一文,文中对各家或以其思想主张命名,如名、法、道、阴阳;或以创始者姓氏命名,如墨家;惟儒家不同,既非主张又非姓氏。那么“儒”的含义是什么呢?原来“儒”是对某些职业者的...
孔子的批评
作者: 西锋   来源: 学生阅读世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批评   孔子   国人   春秋时期   旅行   官府   鲁国  
描述: 春秋时期,鲁国有这样一条法规:凡是鲁国人到其他国家去旅行,看到有鲁国人沦为奴隶,可以自己垫钱把他先赎回来,待回鲁国后到官府去报销。官府用国库的钱支付赎金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由《京剧》伍子胥到辨“儒”“法”
作者: 暂无 来源: 戏剧艺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京剧   春秋时代   《伍子胥》   吴王夫差   春秋时期   《上海戏剧》  
描述: 王元化在《上海戏剧》(2008/6)上发表了题为《清园谈戏》的文章。文章从京剧《伍子胥》想到了对“儒”与“法”的辨正问题。作者认为,在春秋时期被推崇为忠良楷模的伍子胥,其“忠”的含义和后来有很大
孔子音乐思想浅析
作者: 何婧   来源: 祖国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学派   音乐教育   仲尼   音乐美学思想   音乐理论   兴于诗   音乐思想   鲁国人   韶乐   春秋时期  
描述: ,在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最重视音乐的教育家当首推孔子。一、孔子的音乐教育理论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的思想主张对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学问渊博,博学多能
孔子与《诗》及其魅力
作者: 朝彻   来源: 文史杂志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师级人物   召南   三百篇   诗教   中国诗歌史   请看   古代诗学   民间创作   温柔敦厚   春秋时期  
描述: 在我国历史上,孔子是第一个倡导读《诗》、用《诗》,并且身体力行最为优秀的大师级人物。尽管在春秋时期,贵族、大夫特别是他们中的外交官们几乎人人都会赋诗、用诗,在冠盖盛会的场合引以为常,但他们在我国
< 1 2 ... 6 7 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