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简论陇右唐人小说中的道、佛、儒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人小说   道家   佛教   陇右   儒家  
描述: 由于陇右文化的影响,陇右唐人小说中的道、佛、儒思想表现各不相同。相对而言,其中的道家思想表现较多,影响力更大。对于道家思想,小说或借神仙灵怪来表现社会生活,或宣扬道教的神仙道术,或表现对神仙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望,或用奇幻的构思为其增添色彩。其次,佛家思想的色空观念、因果报应、业报轮回等在陇右唐人小说中也表现突出。另外,尊儒思想亦是陇右唐人小说的一大特色,文中或表现仁义思想,或对孝行和贞节加以歌颂和赞美,或表现出对女性的同情。
“引儒入马”的文化诠释: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视域的思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软实力   中国化   文化诠释   马克思主义文化   儒学  
描述: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它同中国优良文化的紧密结合。正确对待中国传统儒学中的有益思想,给以马克思主义的阐发,进而纳入其学理体系,使其带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必将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的一个新的现代形态。新时期,提高民族文化自觉和理论自信,全面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新的文化使命。继续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与儒学的结合及成果创新,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重中之重,这对于我们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有着根本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隋唐时期的儒释交游
作者: 暂无 来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隋唐时期   佛教   官僚士大夫阶层   佛教典籍   儒家文化  
描述: 佛教在传入中土之后,经过南北朝时期社会大变迁、大交流,在中国文化中站稳了脚跟,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地步,佛教继续渗入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利用隋唐时期佛教典籍以及前贤研究成果,讨论了以儒家文化为主要背景的官僚士大夫阶层和佛教的交流与互动,并臻于极致,认为这一时期中国的官僚士大夫阶层已经全面接受佛教,与佛教的交流也更加深入,对后世影响久远。
四大耶? 五行耶? 四行耶?:杨廷筠辨儒释耶元素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天主教   杨廷筠   五行   利玛窦   四大  
描述: 明清之际天主教在华传教士利玛窦在基督教神学框架内,用西方哲学元素论改造中国传统儒佛元素论,以四行代五行、四大。明末中国天主教徒杨廷筠沿袭其传教士老师的思路,也基于基督教创造论对儒家和佛教的元素说进行了辨析。认为,儒家宇宙构成论体系中的阴阳五行观念,与基督教创造论体系中的四行观念,异中有同:异在元行的种类和数目不同,同在其共为万物的质料。而佛教四大元素说,则是基督教四行说的改头换面。但是,他也表现出不同于其传教士老师的倾向,即仍在传统哲学意义上解说气在万物生成中的本原作用,并吸收佛教假合说的内容以论证基督教观念。杨廷筠的辨析,表现出他调和两种文化传统的努力。
重建文化共同体的学术自觉——陆德明《经典释文》与隋唐文化共同体建设
作者: 暂无 来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典释文》   隋唐   文化共同体   陆德明  
描述: 陆德明《经典释文》针对魏晋以来经学之讹误、义疏之歧出,以科学的方法,辩证经学之源流,明其传授之次第,諟正音读、文字、义训。陆德明以个人之力而推行了一项国家语言文字规划和思想统一行动,既是学术自身发展的自觉要求,也是实现天下一统的儒学治世的现实需求;是文化行为,也是思想统一行动,而且援道入儒,以开放的学术理性,开启了一个思想文化统一的新时代,成为唐代重建文化共同体的蓝本,直接启迪了《五经正义》官方意识形态的确立。
《水浒传》的宗教记忆:白莲教的叙述与想象
作者: 暂无 来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记忆   红巾军   梁山泊   白莲教   《水浒传》   民间宗教  
描述: 《水浒传》文本叙事中的宗教既不是正统的道教或佛教,也不是儒、释、道三教合一,其实质是民间宗教白莲教。小说叙述的时间、地点、称谓和标志等都暗示或表达了白莲教的宗教信仰和历史作为,表明《水浒传》叙述和体现了元末领导和组织红巾军起义的白莲教的宗教记忆。从而水浒好汉乃白莲教教徒的艺术镜像,梁山泊的旗帜"替天行道"即红巾军所崇尚的"大义",而水浒世界则是关于元末白莲教起义的叙述与想象。
儒“义”考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思想     伦理道德  
描述: 在儒家思想中,“仁”、“义”是其重要的两端。本文从先秦儒家思想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自孔子、子思、孟子到荀子等儒家学派不同时期对“义”的发展和规范,认为在先秦儒家思想中,“义”并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伦理道德范畴孤立存在,而与“道”、“仁”、“礼”、“勇”等紧密相联。它既是政治理想的规范,道德伦理的标准,又是完美人格的重要方面,对我国国民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论唐墓壁画中反映的宗教问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丧葬文化     宗教信仰     图像艺术   道三教融合   唐墓壁画  
描述: 唐代儒、释、道相互融合、发展并趋归一,这种情况在各个领域都有所反映,墓葬中亦未例外。唐墓壁画中的宗教题材,既体现了唐代社会的宗教信仰观,也反映了各种宗教融合的情况,并反映出宗教融合逐渐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既丰富了唐代丧葬文化内容和艺术,又以直观的图像艺术形式弥补了唐史的不足;不同墓葬出现不同的宗教因素既说明了墓主人的宗教信仰,也反映了唐代比较宽松的宗教信仰政策。
明末清初儒教与天主教的冲撞与调适:王徵的“纳妾”与“殉明”
作者: 暂无 来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徵   纳妾   殉明   儒教   耶儒会通   天主教  
描述: 明末清初,基督教开始了华夏大地的第三次传入。利玛窦儒服传教,开始了耶儒之间的接触、交流、碰撞、调和的过程。作为明代进士出身的陕西泾阳人王徵,也就在那个大变迁的年代,通过信仰的抉择,最终受洗入天主教。王徵入教,不光在信仰上虔诚行事,而且还积极翻译介绍西方科学著作,同时还创造性地调适儒教信条与天主教教义,完成《畏天爱人极论》的思想作品,值得进一步研究。旨在探讨明末清初儒教与天主教的对话与不断调适,及中西文化在陌生中逐渐走近的艰苦历程。显然王徵的"纳妾"、"殉明"是违背天主教诫规的,而"纳妾"、"殉明"又是符合儒教信条的,通过对王徵的"纳妾"事件、"殉明"事件的重点分析,深度探讨王徵是如何完成自己的信仰逻辑。
全真道三教合一的理论特征
作者: 暂无 来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重阳   融合儒释   三教合一   全真道   丘处机  
描述: 王重阳等人以道家为本位,融合儒释,创立了全真教,完成了合儒佛于道的历史任务。全真道三教合一的理论特征体现在:不主一相,不居一教,多元混成;以道为本,兼容儒佛;内修真功,外修真行;识心见性,性命双修;境上炼心,超凡入圣;神道设教,行善去恶。全真道"三教合一"理论与实践可以在解决道教自身生存发展的前提下,对世界上其他不同的文化在多元文化语境中的生存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为道教如何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在与社会的互动中体现自己的独特价值提供有益的启示。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