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荀子》旧注补正(《儒效篇》《王制篇》)
作者: 樊波成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训诂   八佾   文字   《荀子》  
描述: 在前人的基础上,本文对《荀子》《儒效》和《王制》两篇的注释问题进行探计:"(?)然"之"(?)"应该是"溢"字的叚借,《论语》"八佾"字也可能是古《论》之旧,仍然为通假字。王念孙改"负扆而坐"为"负扆而立",亦未必是。"立器"当为"位器",方与《周礼》九仪之命相合。"五疾"本与《国语·晋语四》相合,不必远绍《礼记·王制》。"修宪命"意为大师以乐修"宪令"。
孔子祭礼思想研究
作者: 张辉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祭礼   孔子   八佾     治国  
描述: 关于孔子之礼的哲学研究,无论在论语学还是在古代礼学研究中都居于重要地位。对于孔子“礼”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把握其哲学思想关键。对于孔子的研究,关于《论语》的注疏,数量上可谓汗牛充栋,质量上却是良莠不齐。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推崇周公,以复兴周礼为使命,一生四处奔波,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梦想,建立其理想社会——大同社会。谈到孔子,就会说到周礼,似乎周礼就是和孔子绑在了一起。然而,周礼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如此重视周礼?孔子“礼”思想在后世是如何传承的?通行本《论语》中,“礼”共出现了77次,却多是泛称,
孔子论道德(下)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 月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道德   宁戚   凡物   先生馔   道德力量   非礼勿视   必先   八佾   礼之本   个人道德修养  
描述: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就一般礼节仪式来说,与其过分奢侈,不如朴素节俭;就办丧事而言,与其在仪式上大操大办,不如内心真正悲哀。解读林放问孔子,何为礼之根本,孔子夸他问得好,并做出以上回答。《礼记·檀弓上》说:“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意思是,与其哀伤不足而礼节有余,不如礼节不足而哀伤有余,与此句意思相近。朱熹认为“凡物之理,必先有质而后有文,则质乃礼之本也”,万事万物必然是先有原初的朴素状态,才会慢慢发展起来,因此,朴素可以说更接近于礼的本原。准确地
《论语》中的无名氏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少年日记(中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周游列国   路随   丧家之狗   八佾   子适   子贡   知其不可而为之   处理事务   仪封   宪问  
描述: 《论语》中的无名氏,最打动我的,是《宪问》篇中的晨门——一个负责早晨开启城门的人。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石门是鲁国都城(曲阜)外城的城门。子路随孔子周游列国,有时不免回国探望和处理事务。某一次回国,晚了,便在城门外客驿住了一晚,次日一早进门。负责开启城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氏那儿。"这个晨门贸然就是一句:"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氏吗?"一句"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是对孔子最精当的认
迷津
作者: 暂无 来源: 职业教育(上旬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服   仲由   布冠   隐者   短衣   八佾   江水东流   原来如此   破碎的山河   孔丘  
描述: 时间:春秋末年,某秋日黄昏。地点:楚地,大河之畔,山林之间。人物:孔丘(孔子)——年约六十,花白头发,着青色儒服,戴黑色布冠,脚着布履。颜回(子渊)——年约三十,着青色儒服,缀补丁,头裹方巾。仲由(子路)——年约五十,目光有神,体形魁梧,驾车。路人——年约五十,着灰色短衣,黑须,乱发。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