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孔子论处世(下)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 月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权衡轻重   适道   以德报德   三种人   樊迟   渐行渐远   子罕   好行小慧   宪问   知者  
描述: 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论语·子罕》有的人可以跟他一起学习,却未必可以同他一起达到道的要求;有的人可以和一起达到道的要求,却未必可以跟他一起按照规定行事;有的人可以与他一起按照规定行事,却未必可以和他一起权衡情况,有所变通。
孔子论处世(上)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 月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临事而惧   尤寡悔   宰予   里仁   孔门弟子   义利   与高司谏书   《韩非子》   死而无悔   比而不周  
描述: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君子讲团结,但不是相互勾结;小人是相互勾结,而不讲团结。解读“周”和“比”都有与人亲近之意,但“周”公而“比”私。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的根本区别就体现在公私、义利上。君子对于人,完全站在道义的立场上,没有亲疏厚薄之分,不以私交的深浅或是派系的异同而有所好恶,所以能够扶危济困,不以盛衰变节;小人则不然
孔子论学习(下)
作者: 暂无 来源: 月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子论学   择其善者而从之   学识渊博   面对自己   学而不思则罔   知之为知之   为己之学   希腊哲学家   子罕   牢记在心  
描述: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论语·述而》多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学习;多看各种事情,牢记在心里,这样学得的知识仅次于生来就知道的知识。解读孔子曾提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于是,他首先批评了明明"不知"却假装学识渊博的人,并说自己绝对不是这种人。但对于"不知",孔子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说了这段话,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即一个人要有上进心,要多闻而从、多见而记,不断充
孔子论学习(上)
作者: 暂无 来源: 月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终极意义   孔子论学   依于仁   蓦然回首   据于德   学习方法   志于道   生而知之   衣带渐宽   不知道  
描述: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君子吃饭不贪求满足,居住不贪求安逸,做事勤敏,说话谨慎,求教于有道德的人来端正自己,这样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解读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问题。在孔子看来,什么是好学呢?至少需要满足这几个条件:一是不过分关注外在的物质条件,即“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二是善于实践运用,即“敏于事”;三是谦虚谨慎
孔子论修养(下)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 月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境界   万钟   内圣外王   礼义   季氏   安百姓   修己   子贡   疏食   子罕  
描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快乐也就在其中了!用不义的手段得到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好像天上的浮云。解读孔子从不反对凭真本领获得富贵,却对通过歪门邪道得来的财富和地位非常反感。他认为,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说,过贫困的生活一样有乐趣,不合道义的富贵,是应该被拒绝的。孟子也说:“万钟则
孔子论修养(上)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 月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泛爱众   中庸思想   学文   君子人格   父母之邦   道德修养   执两用中   文化知识   行有余力   己知  
描述: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年轻人,在家就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就要敬爱兄长,为人要谨慎,说话要诚实,要广泛地友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之后,如果还有剩余的精力,就去学习文化。解读孔子对学生的教育是全方位的,尤其重视培育他们的道德修养,比如“孝”“悌”“谨”“信”“仁”等。孔子认为,年轻人首先应该注
孔子论道德(下)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 月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道德   宁戚   凡物   先生馔   道德力量   非礼勿视   必先   八佾   礼之本   个人道德修养  
描述: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就一般礼节仪式来说,与其过分奢侈,不如朴素节俭;就办丧事而言,与其在仪式上大操大办,不如内心真正悲哀。解读林放问孔子,何为礼之根本,孔子夸他问得好,并做出以上回答。《礼记·檀弓上》说:“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意思是,与其哀伤不足而礼节有余,不如礼节不足而哀伤有余,与此句意思相近。朱熹认为“凡物之理,必先有质而后有文,则质乃礼之本也”,万事万物必然是先有原初的朴素状态,才会慢慢发展起来,因此,朴素可以说更接近于礼的本原。准确地
孔子论道德(上)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 月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道德   中国传统文化   告子上   古代思想   孔子思想   问孔子   滕文公   己欲立而立人   樊迟问仁   思想言论  
描述: 亲近中国传统文化,理清古代思想脉络,孔子是最先需要了解的人物。《论语》作为儒家的核心经典,集中了孔子在治政、修身、处世、学习等各方面的思想言论,相比其他历史文献,更为可靠而精准。据此,本刊将分期推送《论语》中的孔子经典言论,分六大类加以详析,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孔子论治政(下)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 月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忘战必危   原宪   信之   问政   季氏   有道   仲弓   子贡   颜渊   宪问  
描述: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论语·颜渊》备足粮食,充实军备,取信于民。解读这句话是孔子对弟子子贡“问政”的回答。在这里,孔子将足食、足兵以及民信之作为立国的三大要素。首先,民以食为天,国家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使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这也是国家存在的基础。其次,正如古人所言,“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国家再大,若没
孔子论治政(上)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 月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学而》 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应该严肃认真地对待工作,要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不在农忙时役使百姓。 这句话凝炼地概括了孔子有关治政的五条要求。“敬事”就是说处理政事要严肃谨慎,不可虚以应付、敷衍推诿;重“信”就是取信于民;“节用”强调勤俭立国,不可大兴土木、穷奢极欲;“爱人”主要着眼于管治官员不刻薄,不苛责,引导他们敬心爱事;“使民以时”强调与民休养生息,不可役之过度,更不能耗竭民力。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