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贤君抑或制度:诸子选贤思想中的根源性保障
作者: 暂无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吕氏春秋》   选贤   《韩非子》  
描述: 在选贤问题上,《吕氏春秋》主张以贤君来保障得贤,这与儒、墨呈现出一致性,但操作上的难度也彰显了其中弊端。与此不同,韩非则力图规避君主个人因素对选贤结果的影响,转而寻求一种法、术结合的制度运作。“贤不世出”为战国共识,诸子的不同理解以及对困难程度的预判影响了各自政治理论的走向。《吕氏春秋》片面乐观的认识,以及将其归因于“君主不知”,使其始终围绕君主展开理论建构。韩非则一开始就将矛头对准了世袭制下的君主,这促使他去寻求一种客观的制度运作。而《吕氏春秋》对贤者标准神秘、难知的认识否定了制度建构的可能。
《韩非子》中“臣”的角色定位与政治心理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心理学   《韩非子》   君臣关系   臣的角色定位  
描述: 在《韩非子》与先秦时期儒、墨、道及其他法家的思想体系中,对于君臣关系中"君"的定位有着相对明确的论述。以"君"对"法、术、势"的应用,可透过君反观臣。《韩非子》中赋予"臣"的角色定位,即"君"处在相对环境中的"绝对性"地位时,由于"臣"所处的社会关系不同,会产生三种不同的角色定位,而"臣"在担任不同角色时又会分别运用"法、术、势"中的一项来处理自己处在各个角色时的复杂关系与矛盾。因此,透过《韩非子》中"臣"的角色定位也可进一步探究政治心理学中政治人物心理与角色转换的内在联系。
《公羊传》与《韩非子》政治思想来源比较研究——从学术流派的角度考察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汉论坛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羊传》   来源   政治思想   《韩非子》  
描述: 从学派来说,《公羊传》的政治思想直接来源于儒家学派的主张,而《韩非子》则集先秦诸子之大成,儒、墨、道、法、刑名诸家均影响过《韩非子》。尽管来源不同,但两者的目的基本相同:《公羊传》主张天下一统,《韩非子》倡言君主专制,在中央集权问题上的观点却是相同的。
安世以道易天下 文敏飞动自纵横——《孟子》《韩非子》论辩艺术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孟子》   外向型   《韩非子》   向心型  
描述: 有争鸣之势,必有论辩之文。诸子欲“以其道易天下”。遂“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作为中国社会政治影响极大的儒、法学说,《孟子》和《韩非子》的论辩艺术对后世影响也极大。孟子论辩,服膺于自我精神高度,辩说过程呈现一种向心式回归过程,其论辩艺术依托自己强有力的完善的儒家理论体系,将论辩焦点归结到自设前提上来驳倒对方,“理懿而辞雅”。韩非则秉从功用,论辩艺术呈外向型特征,即将论辩的问题和观点借助独特的逻辑形式和修辞艺术,使其实证化、外在化,风格“峻峭”。二者的艺术风格根源于不同的文化性格,而这又都注入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性格之中,故对其论辩艺术的研究,其意义便远不限于其论辩本身
历代《韩非子》研究述评
作者: 張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古代   评论   综述   《韩非子》   研究  
描述: 秦代研究《韩非子》已初露端倪,而且所论皆中其的彀。汉代的各种研究汇成了韩学史上的第一个高潮,其时很多研究成果,成為后世学术界的定论;即使是以儒反韩的思想方法,对后世影响也极为深远。魏晋至唐宋,《韩非子》的研究呈现低潮。明代是《韩非子》研究的第二个高潮,但大多只是嗜其文辞,偏离了正轨,所以对后世影响不大。清代对《韩非子》作了很好的整理工作,為现代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从历史看管理:与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教授对话
作者: 暂无 来源: 哈佛商业评论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企业管理   韩非子   文官制度   人才机制   《韩非子》   历史教训   企业家  
描述: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古今中外的领袖人物大多善于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企业成长的经验并不多,但是五千年来历朝历代的兴衰得失,依然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企业家究竟能从历史中学到什么?本刊编辑柯恩为此特地采访了国际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教授。出生于1930年的许倬云,幼年时由于身体严重残障,直到十五岁才上学。然而,身体上的不便并没有阻止他在学术的海洋里畅游,成为享誉国际的史学大师。在专访中,许倬云谈到,从历史中学习谋略并不足取,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学习人生的智慧。许倬云向企业界推荐《韩非子》。韩非子虽然师从荀子,但却提出了许多超越儒家理论的新观点,他的理论实际上是中国两千年来文官制度的理论基础。中国的文官制度并不仅仅源于儒家,而是“儒表法里”——外面是儒家,里头是法家。纯粹是儒表的话,文官组织不起来,正因为有了韩非子的务实治理,中国的文官制度才能从秦朝的专业文官开始,到汉朝的察举制度和纠察考核,一步步发展起来。在谈到三国争霸的历史时,许倬云认为,魏蜀吴三方基本上是势均力敌,大家手上都有资源,谁胜谁败,就看三方运用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的本领。而三方的所作所为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值得企业家研究。如果把整个中国比做一个大公司,皇帝就好比是所有者(董事长),宰相好比是职业经理人。中国曾经一度实行双首长制,君权和相权分开,权在宫中,能在府中,这样的制度安排非常稳定。中国古代的选拔、培训和考核人才机制体现在政府建立的文官制度上,从战国时期的法家开始,经过汉、唐、宋各个朝代的发展日趋成熟,其中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在谈到领袖时,许倬云认为,并没有什么天生的领袖,领导力的培养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累积到一定的时候水到渠成。那些最后成功的领导人,他们都是从二号、三号人物慢慢走到领头的位置。他借用唐代陆贽的话指出,领袖常犯的六个错误是:第一,我要胜过别人;第二,不愿意听别人数落我的过失;第三,喜欢辩论;第四,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第五,逞自己的威严;第六,拒绝别人的建言,刚愎自用。而下级常犯的三个毛病是阿谀奉承、畏畏缩缩、看脸色说话。领导人必须随时注意培养接班人,不要认为舍我其谁。许倬云以历史上的王安石变法为例,说明变革失败的原因。他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用人不当,他只任用一些肯听话的人。此外,在具体的执行上,王安石把决策者和执行者混为一谈。王安石可能是个很好的决策者,却未必是个优秀的执行官。因为执行者需要说服大家,而王安石外号叫“拗相公”,是个非常别扭的人,他并没有很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要让一个组织蓬勃兴旺,健康地发展下去,许倬云认为人的因素最重要,而不是谋略。历史上的很多时候看上去都已经山穷水尽,但是如果领导者找对方向,调动别人没办法调动的资源,开启全新的视野,往往能够开拓出崭新的局面。
孔子论处世(上)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 月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临事而惧   尤寡悔   宰予   里仁   孔门弟子   义利   与高司谏书   《韩非子》   死而无悔   比而不周  
描述: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君子讲团结,但不是相互勾结;小人是相互勾结,而不讲团结。解读“周”和“比”都有与人亲近之意,但“周”公而“比”私。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的根本区别就体现在公私、义利上。君子对于人,完全站在道义的立场上,没有亲疏厚薄之分,不以私交的深浅或是派系的异同而有所好恶,所以能够扶危济困,不以盛衰变节;小人则不然
简评《先秦诸子选读》中的《概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读写月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阅读文选   《墨子》   实验教科书   普通高中课程   学术流派   汪洋辟阖   《韩非子》   选修教材   《荀子》   选文  
描述: 《概说》简评于下。1.正确地诠释了一个概念“先秦”指秦始皇焚书之前的一个历史时期,约当东周的春秋战国之世,我国主要的学术流派如儒、墨、道、法等大家,都起源于这
先秦蠢货扎堆为哪般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科技(百科新说)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先秦古籍   诸侯国   先秦文学   心向往之   《战国策》   《吕氏春秋》   宋国   大家齐   《韩非子》   列御寇  
描述: 先秦,是中华文化发展最迅速、最蓬勃、最灿烂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诸国林立的特殊历史背景,造就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学术格局。儒、墨、道、法、兵、名、杂、阴阳、纵横等各种流派一一涌现,名震后世的思想大家齐聚一堂,激扬文字,指点江山,令后人心向往之。这给了我们一种感觉:先秦是人才的摇篮,蠢才少之又少。事实真是这样吗?"蠢材"、"二货"满地走如果你是一个先秦古籍爱好者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探索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选读   文学传统   教学探索   古代文化   百花齐放   先秦诸子   《韩非子》   新课程标准  
描述: 先秦学派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其中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智慧纷呈,魅力无穷。选修课《先秦诸子选读》从儒、道、墨、法四家的七部经典(《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中,选择重要的篇章,组织成一系列专题,旨在让学生“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化的内容价值,从而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