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元代儒者价值观念中的“我”与“为我”:吴澄真儒观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为我”   真儒观   吴澄   “我”  
描述: 在元代,儒者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变化可从其核心的主体意识和利益意识的变化中得到说明。元代著名理学家吴澄面对元代儒者所面临的价值危机,一方面以承继道统明确元代儒者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以内圣外王规定元代儒者的利益意识,为元代儒者重新树立了真儒这一价值目标,肯定了元代儒者的人格自尊与价值自觉。
论元儒吴澄的五经之学——以《四书》独尊和南北抵触为背景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经   南北抵触   元代   吴澄  
描述: 矫正宋元以来独尊《四书》而导致的虚浮学风、接续朱子经学的未竟事业,以及广通博识的学术追求,是元代巨儒吴澄专注《五经》而无《四书》著述之主要原因。身为南人的吴澄北仕大都,受到以李孟为主的北方士人的压制而无从实现在国子监的教法改革,被迫辞仕。这反映了元代中期南北士人之间由于政治、文化长期割裂而导致的抵触、竞争与倾轧。
吴澄理学“和会朱陆”之因探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宜宾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和会朱陆”之因   探究   吴澄  
描述: 吴澄的学统与师承对其“和会朱陆”学术思想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其“和会朱陆”旨在解决朱熹、陆九渊末学之流弊。同时,在民族、国家遭受巨大历史变故之时,吴澄等儒者通过“和会朱陆”,阐发儒学之精蕴,为保存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儒学道统尽心竭力,表现了士人所应该具有的强烈的现实关怀精神和担当意识。吴澄“和会朱陆”学术特征体现出元代儒学家们综合宋代诸儒的思想,也为后学理解宋明理学发展的理路、内在张力及历史嬗变奠定了基础。
论吴澄的隐逸心态及其隐逸诗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隐逸诗   吴澄   安贫乐道  
描述: 吴澄的隐逸诗与其以儒为主、游移于儒释道三者之间的心态有关,受这种心态的影响,吴澄中年以前的一些隐逸诗反映了他游移于儒释道之间的矛盾心情;吴澄晚年的隐逸诗则表现了安贫乐道,追求“孔颜乐处”的精神;昊澄的隐逸诗还有相当一部分内容表现了对农民的同情,对“农智”的赞扬,这无疑是对“上智下愚”思想的突破。吴澄的隐逸诗代表了元代隐逸诗的特点,真实地反映了元人的隐逸思想。
茶山的两互作卦法
作者: 暂无 来源: 周易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丁若镛   两互卦   吴澄   邵雍   两互作卦法   《周易四笺》  
描述: 茶山丁若镛在《周易四笺》中运用了推移、爻变、互体、物象四种解释方法,其中,两互作卦法属于互体之理论。两互法的由来可上溯至郑玄和虞翻,此法之运用则首见于完颜亮入寇时会稽之士所行之筮例,然其不过是一个事例而已。后来,吴澄构建了两互法体系。其体系与丁若镛两互作卦法大体一致,但又存在重要差异。吴澄的两互法基于邵雍的先天易学,而丁若镛则去除了先天易学的部分,仅择取其中的两互关系。另外,吴澄的两互卦遵循了秩序井然的规则,但这种规则性却未见于丁若镛的两互作卦法。总的来说,吴澄的两互法仅停留在形式的层面,而丁若镛却将两互作卦法广泛地运用于《易》辞的解释之中,这可以说是丁若镛对互体说与两互法的发展所做的重大贡献。
丁若镛与吴澄的《周易》解释方法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周易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丁若镛   爻变   物象   互体   卦变   吴澄   推移  
描述: 丁茶山和吴草庐都是当世最杰出的易学家,以象数学的角度为主解释《周易》是他们的共同点。其中,茶山对《周易》的象数性解释的核心是《四笺小引》中的“推移”、“物象”、“互体”、“爻变”。而草庐对《周易》的象数性解释的核心是《易纂言外翼》12种方法中具体运用于《周易》卦爻辞解释中的方法——“卦变”、“变卦”、“互卦”、“象例”。因此,可以说丁茶山和吴草庐的《周易》解释方法的核心理论是一致的。但对这些解释方法的实际运用,茶山又是和草庐存在区别的。即茶山在爻辞解释上,继承了草庐“爻变+互体”的方法,同时又全面运用了“推移”这一方法,这可以说是茶山自己的独特解释。这也是茶山与草庐在《周易》解释方法上的最大不同。
吴澄草庐讲学与书院教育
作者: 暂无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朝   书院教育   教育实践活动   教学改革   吴澄   学术地位   教育思想  
描述: 吴澄是元代与许衡齐名的两大“真儒”之一,有“南吴北许”之称。他和会“朱陆之学”于有元一代,实起了“宋明理学”发展的桥梁作用。然而在我国的教育和哲学史的研究中,他的地位并不显赫,特别是在书院教育史的研究中,他拟乎是被遗忘的人物。我认为这是不合乎历史实际的。我这里主要是探讨吴氏草庐讲学与书院教育的关系,及其在书院教育中的学术地位,从而看出吴氏在宋末元初书院处于窒息时期所起的
吴澄心理学思想探讨
作者: 暂无 来源: 心理科学通讯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工作   现代心理学   现代教育心理学   片面性   矛盾性   教育心理思想   心理观   吴澄   心理学思想   心理现象  
描述: 吴澄(1249—1333),字幼清,号草庐,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元初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从事教育工作和学术活动六十年。他于理学、经学,乃至天文、律算,都有所涉猎。吴澄世代业儒,为朱熹四传弟子,直承宋代朱熹的理学思想,比起北方的许衡,是“正学真传,深造自得”。但他也接受了陆九渊的本心论,所以被视为“和会朱陆”中的“宗陆背朱”者。清人将他的著述合编为《草庐吴文正公全集》。吴澄的心理学思想,散见于《礼记纂言》、《答人问性理》、《学则序》、《自得斋记》等论著,以及《宋元学案》中的《草庐学案·草庐精语》里。
理学大师-吴澄
作者: 暂无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综合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理学   《仪礼》   学派   朱熹   草庐   和会朱陆   许衡   吴澄   书立   安县  
描述: 吴澄(1249~1333)字幼清,生于江西崇仁县群山环抱的咸口村(今属乐安县),世称“草庐先生”。吴澄是元代直承程、朱理学的名儒,他的学术思想对元代及元代以后的理学产生过极大影响。明宣宗曾勅诏:“吴澄道宗孔孟,学术六经,著书立言,师表百世,永作天下儒师。”明万历年间,汤显祖在为吴澄的故乡吴氏族谱作的《序》中说吴澄的贡献是:“道通东鲁三千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