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煌煌策论下的逻辑隐患:礼乐文儒思路在盛唐落幕后的终结
作者: 暂无 来源: 澳门理工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儒   盛唐文学   礼乐   策论  
描述: 文儒思想是开元天宝时期特有的以礼乐为核心的、文与儒有机结合的儒学思想。本文通过细读开元十四年的一篇制举对策,呈现文儒思想的逻辑缺陷及其后果。开元十四年袁映的制举对策,让我们看到文儒逻辑造成了开元时代知识分子的思维定势, 以及文儒思想面对现实问题的无力。文儒逻辑的内在缺陷在现实开展中逐渐暴露, 以礼乐为先,一味强调文学和儒道的价值,轻视实务吏能,其实却缺乏开物成务的思想能力,而房管执政失败的案例正标志着文儒逻辑在政治实践上的终结。文中揭示了李杜等文人缺乏实际政治才能却动辄以王佐才自许的心理逻辑,指出在文儒的煌煌政论下,唐代由盛转衰的祸乱之源已经隐然出现, 以此为唐诗研究提供一个政治思想背景的新视角。
初唐史官对“文儒”的认识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儒   初唐   史官  
描述: 作为知识渊博、思维缜密的学者型文人,初唐史官在《晋书》等史书中经常运用文儒称谓历史上的一些受到帝王重视的文人,其中隐含了他们对文儒的特殊认识。在这些认识中,既包含了文人人格的新趋向,同时兼具变革梁陈绮靡柔弱文风的意义。这说明在处于南北文化逐步交融的初唐,史官通过回顾历史总结经验,以文儒这一全新的文人形态预示了未来时代的文化走向。
豪迈激越与慷慨悲壮的交织:从文儒的角度看王勃的人格特征和文学创作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都学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豪迈激越   王勃   文儒   慷慨悲壮  
描述: 作为初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儒型士人,王勃在接受家族儒学传统影响时,又和昂扬蓬勃的时代风气相激荡,形成了特殊的入仕观,从而创作出具有豪迈激越风格的骈文作品,有效地变革了积年绮碎的文学风气.同时儒学在王勃失意时给予其精神力量,使其在坚守儒道时的作品具有慷慨悲壮的品格,因此文儒的身份特征和思想观念成为影响王勃文学创作的重要因素,其豪迈激越和慷慨悲壮风格的交织则是文儒观念影响下的王勃创作的鲜明特点.
唐前“文儒”概念的生成
作者: 暂无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儒   知识分子   儒学  
描述: 文儒型知识分子在唐代的出现有其深刻的思想渊源和历史背景,其中唐前文儒概念的生成便是重要条件。此概念生成的两大前提是儒家思想自身的尚文特征和知识分子类型与功能的分化及其相关的理论探讨,唐代文人是在承接这些历史遗产的基础上才促使了文儒型知识分子的成熟并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勃文学思想中的“文儒”特征
作者: 暂无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勃   文儒   文学思想  
描述: 作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也是当时颇具自觉意识的文儒型士人之一,虽然其文学观念受到了家族文化传统,尤其是祖父王通的重要影响,并接受了《文心雕龙》中原道、征圣、宗经等理论认识,呈现出重儒轻文的复古特征;但在文章创作中却体现了复古文化观所不能框范的鲜明的审美意识,其中包括不平之气的抒发,重视辞采的华美,强调音韵和谐等颇具审美意味的主张,因此王勃的文学思想以一种更加强调文学审美性的特点体现了时代文学发展的正确方向。
唐代文儒的文学与历史承担
作者: 暂无 来源: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孙逖   文儒   盛唐文学   颜真卿   张说  
描述: 开元、天宝时期以张说、孙逖等为中心的几代文儒不只是同时兼具文与儒两方面的才能,而且是在思想观念、自我意识上将文与儒结合起来,由此开拓出不同于前人的文学观念,从而对盛唐士人的价值取向、精神追求尤其是文学感觉空间的建构,影响至深。
王通文学思想中的文儒特征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通   《中说》   文儒   古代文学   儒学  
描述: 王通作为隋末大儒,其<中说>一书中的文学思想蕴含了深刻的文儒特色.他一方面对复兴儒道怀有崇高的责任感,同时又对文学自身规律的发展采取轻视的态度,因此王通这种无法平衡文和儒之间关系的认识,体现了他文学思想中浓厚的以儒节文的复古保守性.但其对于文人的一些具体认识影响到初唐史官对文儒的基本认识.并在初唐时期得到延续和发展,进而为盛唐文儒的形成准备了理论条件.
葛洪形象接受述略
作者: 暂无 来源: 晋阳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样化   形象接受   文儒   道教化   转型   葛洪  
描述: 葛洪在我国文化史尤其是道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著作丰赡,思想博杂,其本人期望能以文儒的形象为后世铭记,但在东晋南北朝时期世人多将其作为道士接受,唐代及宋元时期开始有了文儒、非儒、道士的不同接受态度,明清承前之绪形成了多样化的接受格局并有交叉融合的趋势。对葛洪形象的接受问题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以反映不同时期不同群体对葛洪的接受态度,另一方面,葛洪形象接受史其实是中国思想文化史的缩影,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沁园春·长城
作者: 暂无 来源: 诗词月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雷震   文儒   行旅   沁园春   长城   狼烟  
描述: 万里秦城,绵亘蜿蜒,默傲上苍。望群山万壑,居庸叠翠;孤关绝塞,嘉峪斜阳。铁马声消,狼烟灰灭,壮士英灵绕古墙。堪遥想,引文儒行旅,吊古怀伤。春雷震撼东方。历盛世、炎黄续锦章。看艳阳高照,游人熙攘;繁星璀璨,古乐悠扬。世界奇观,太空:遥见,华夏图腾铁脊梁。应欣慰,正雄风浩荡,国泰民康。
王充哲学与东汉社会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史记》   疾虚妄   司马迁   王充   文吏   《后汉纪》   文儒   《论衡》   哲学思想   东汉社会  
描述: 王充在歌颂汉代社会繁荣的篇章中,表达了否认祥瑞、重视人治的思想;在对汉代社会的虚妄的批判中,提出了求真的哲学;在抑世儒扬文儒的阐释中,表现了反潮流的品格;在无法解释的复杂社会现象面前,提出了用时、数、命来填补认识的空白,以构筑自己完整的思想体系。要而言之,东汉社会产生了王充的哲学,王充哲学概括了东汉社会的思想成果,成为东汉时代精神的精华。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