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高尚”并非儒、道隐逸的共同性质:论中国隐逸思想认识上的一个重大误区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尚   道家   隐逸思想   儒家  
描述: 在有着深厚隐逸文化传统的中国,把隐逸看作是一种典型的高尚行为似乎已经成为历来人们的共识。然而,实际上中国并不存在能够成一家之言的统一的隐逸思想,中国隐逸思想分为儒、道两派,而且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儒家隐逸以合乎道义为准则,道家隐逸则以追求适性为目的。在儒家隐逸思想中,"高尚"的确是隐逸行为的一个重要性质;不过与之迥异其趣的是,高倡"道法自然"的道家却并不认同"高尚"这个人为的概念,并且认为恰恰是这个所谓的"高尚"性质才导致了隐逸的蜕化,使之沦为"禽贪者器"。可是非常遗憾的是,从古至今的人们总喜欢不加区分且自以为是地把一顶"高士"帽同样强行扣戴在道家隐士的头上,由此便形成了中国隐逸思想认识上的一个重大误区。
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关于“桃花源”的重新审视
作者: 暂无 来源: 铜仁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隐逸思想   桃花源   陶渊明   重新审视  
描述: 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世后,引发后世文人极大的兴趣,各种议论也随之产生。大致说来,后人对"桃源"故事的理解主要有三种观点:神仙说、纪实说、寄意说。相比之下,本文更倾向于寄意说。因为,这一说法不仅与陶渊明儒、道兼容的隐逸思想相吻合,而且与诗文中的一些细节问题(譬如桃源之名、故事情节及其结局等)亦有关联。可以说,世外桃源的创设,既是陶渊明对人类美好社会理想的表达,也是其对所处"大伪"世风的自觉抵御。
论江南古典文人园林隐逸思想的哲学渊源
作者: 暂无 来源: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典文人园林   隐逸思想   中国   哲学根源  
描述: 隐逸是中国古典文人园林最重要的主题之一。由于诸多原因,江南古典文人园林隐逸思想的哲学根源模糊不清,特别是在儒、道两家哲学之间纠缠至深,今人也时常会有亦此亦彼的两可论断。其实,文人园林隐逸思想的哲学之根,深植于老庄道家哲学之中。
颜回二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颜回   颜回之穷   颜氏之儒   隐逸思想  
描述: 从《论语》有关颜回的记叙中可见颜回乐贫好学,但细考辨之,颜回事实上并没有人们所认为的那样穷,他在陋巷的原因不是穷,而是因为他的归隐思想。颜回的隐逸思想同样体现在史上争论已久的颜氏之儒学派中,此学派不是颜回创立的,但却是秉承颜回隐逸避世思想创建的。
试论潘岳的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隐逸思想   潘岳   入世思想   性格特征  
描述: 潘岳作为太康文学的重要作家,其生活的时代儒玄交织激荡。他既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又受玄学思想浸润,在复杂的政治环境和思想氛围中,加之他坎坷艰险的仕宦经历,形成了其复杂而矛盾的思想特征。
论元好问的隐逸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史   隐逸思想   诗歌理论  
描述: 金代文宗元好问的隐逸思想一方面是受儒经的影响,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经过曲折的生活际遇逐渐形成的,是一位时而仕,时而隐,仕也隐,隐也进的特殊的爱国主义隐者。
从传统文化看“隐逸”思想的艺术审美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隐民   隐逸思想   儒释道   隐逸文化   传统文化  
描述: 何为隐逸?论点古籍,从中国历史的源头解释并梳理了该词语词语的缘起,进而有对隐逸文化与隐逸思想进行解释和梳理,并从历史古籍中指出隐逸文化和隐逸思想受儒释道、庄子、孔子、儒家思想的影响,并指出其构成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命运使然的必然结果。
“春风沂水”,儒耶?道耶?:《侍坐》章质疑
作者: 暂无 来源: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春风沂水   公西赤   丧家之狗   孔子思想   儒家思想   隐逸思想   曾皙   公西华   恬然自得   知其不可而为之  
描述: 也。”与中学语文教科书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一册,2003年6月第1版)也将“春风沂水”的情怀解读为“正是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景象,是‘礼治’的最高境界,集中而形象地体现了儒家的政治理想”。而笔者
浅析文人山水画的发展与意境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与时代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末元初   逸笔草草   隐逸思想   倪云林   渔父图   秋霁   聊以自娱   黄筌   渔庄   中国画坛  
描述: 文人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萧疏平谈和闲静致远的意境为主,其中蕴含了“佛、道、儒”的思想。
如何正确看待王维的隐逸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辋川   政治形势   隐逸思想   政治理想   正确看待   王维   三教思想   张九龄   知南选   亦官亦隐  
描述: 从王维及第之前、贬济期间、任右拾遗前与知南选后四个阶段,可以全面具体地勾勒出他隐逸念头表露的过程及隐逸行为出现的轨迹。隐逸思想几乎贯穿了王维的一生。而儒、道、释三教思想对王维隐逸思想的形成虽呈多元状态,却不表现出阶段性,它们都一以贯之对王维隐逸思想起着作用。对王维隐逸思想应作历史的、具体的分析,不能概之以消极避世。他半官半隐期间,并非万事不关心,亦并非与世隔绝,而是用世之心始终未泯灭,始终坚持儒家“施仁布义,治国济人”的政治理想。当然,王维隐逸思想中的消极因素及阴暗面,我们也要历史地看待。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