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明清徽商“脱贾入儒”研究:以歙县长龄郑氏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黄山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徽商   长龄   歙县   脱贾入儒   扬州   郑氏  
描述: 徽商贾而好儒是徽学研究中的主流观点,随着研究的深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看法。歙县长龄郑氏是晚明兴起的著名徽商家族,对该家族文献的研究表明,长龄郑氏致富后,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脱贾入儒现象,并对其发展和最终命运产生了十分复杂的影响。
文山郑氏
作者: 暂无 来源: 闽南风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族   文山   漳州   迁徙  
描述:郑氏宗室代表就超过500名。他们共同祭拜的祖先被称为“伯可公”,即当地郑姓的开基始祖。 “伯可公”名为郑伯可,也被称为“文山祖”。文山郑氏是郑姓在闽南地区传衍的第一站。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连年战乱
“乐子之无知”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氏   郑玄   “知”   注家   《释诂》   孔颖达   常例   风诗   《尔雅·释诂》   郑氏  
描述: 《桧风·隰有苌楚》:“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知”字毛公无传,宋以来注家多解作“知觉”。 此句郑玄另有解释。郑氏笺云:“知,匹也。……,乐其无妃匹之意。”孔颖达疏云:“知,匹
论“编次之纪”——中国古代编辑思想史论之八
作者: 暂无 来源: 编辑之友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史学思想   刘向   经验教训   郑樵   学术源流   思想史论   编辑思想   我国古代   郑氏   类例  
描述: “编次之纪”是南宋郑樵的编辑思想之一。郑氏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学者和史学家,他一生“好著书,不为文章,自负不下刘向、扬雄。居夹漈山,谢绝人事。久之,乃游名山大川,搜奇访古,遇藏书家,必借留读尽乃去”(《宋史》第12944页)。可见他抱负之大,欲与硕儒刘向、扬雄一比高下。虽居深山老林,却时有出游,访书读
表山郑氏,一乡多儒
作者: 暂无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表山郑氏,一乡多儒
宁波郑氏十七房建筑文化论述
作者: 洪余庆   来源: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高峰论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郑氏十七房始建于南宋,建筑规模宏大,为郑氏一族历经百年艰辛建设,成为江南民居民宅的典范,成为全国最大明清建筑群之一。十七房郑氏是春秋末郑桓公的嫡传后裔。南迁后弃儒从商,商贾遍天下,发迹后逐步建起一幢幢大宅,马头墙错落有致,其宅群星罗棋布,是研究明清家族建筑群一部不可或缺的实例。
论壮族诗人郑献甫
作者: 暂无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郑献甫   感事   作诗   书院   桂林   袁枚   壮族   舒位   榕湖   郑氏  
描述: 明清以来,粤西一带地主经济不断发展,壮族地主阶级子弟读书仕进者日渐增多。科举考试的推广,公私书院的扩建,促进了壮族人文的恢弘,以文章或诗歌名世的巳非个别。就中卓然成家大有可观者,首推象州诗人郑献甫。 一 郑献甫(1801—1872),原名存紵,号小谷,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出身于山村地主之家。一生经历过“游客”、“老儒”、“流民”、“田叟”四个阶段的生活。少年时代,读于柳江书院,受到观察右江的诗文名家、金陵伍实生的青睐。继则外出游学,
从敦煌伯二五一○号残卷论《论语》郑氏注的一些问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学研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郑玄为东汉末年一位"经传洽孰,称为纯儒"的大经学家,其尝遍注《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孝经》、《尚书大传》等经传,也为《论语》一书作注,他的《论语注》在南北朝隋唐时期还颇为盛行。《隋书·经籍志》就记载说
从敦煌伯二五一○号残卷论《论语》郑氏注的一些问题
作者: 孔仲温   来源: 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郑玄为东汉末年一位经传洽孰,称为纯儒的大经学家,其尝遍注《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孝经》、《尚书大传》等经传,也为《论语》一书作注,他的《论语注》在南北朝隋唐时期还颇为盛行。《隋书·经籍志》就记载说:
唐代夫妻葬俗的文化考察——以荥阳郑氏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历史教学(高校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唐代   夫妻   葬俗   荥阳郑氏  
描述: 葬俗是传统文化与伦理道德的重要载体,囊括了儒、释、道、风水等各种思想文化内涵,具有教化、规范、维系、调节等社会功能。唐代的夫妻葬俗包括妻从夫葬、夫从妻葬等合葬风俗,复杂的多妻与未"庙见"者的葬俗,以及不合葬和归葬娘家等特殊葬俗。唐代夫妻葬俗成为我们了解当时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