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通儒达道 政乃升平——论傅玄的政治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傅玄   政治思想  
描述: 傅玄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以往有学者认为傅玄思想儒、墨、道、法兼而有之,是杂家者流,实际上,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和主体部分仍是儒学,可以用“通儒达道,政乃升平”来概括。傅玄认为治国者须先“正己立身”,统治者要关注安民的问题等,这些均反映了傅玄思想的儒家本质。
《黄帝四经》与黄老之学的思想考古
作者: 暂无 来源: 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帝四经》   政治思想   黄老之学  
描述: 《黄帝四经》成书于战国时期,在黄老思想发展中的关键人物河上丈人应是三晋之人。黄老道家强调天道、地道和人道,而天地之道是人道的终极依据。鉴于圣人方可体道,黄老道家认为圣人据此正名和定分,圣王用之,则能达到天下归附的目的。人主要“王天下”,不仅要有常德,还要掌握“王术”,做到“重士”、“贵有知”和“师有道”。君主行政、用兵都要顺天而行,不过,黄老思想不像儒、法那样深深植根于现实的土壤,其治国思想的规则前定性认识亦有别于先秦其他流派。
儒、道、法显学思想的碰撞——试论我国秦汉时期政治思想的嬗替现象
作者: 暂无 来源: 科技信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嬗替   诸子百家   政治思想  
描述: 的价值和作用体现为一种更相嬗替的递进关系。具体表现在:秦汉时期紧接春秋战国时期之后,而能够将春秋战国时期未曾展开的最重要的法、道、儒三家学说加以改造,使之成为秦汉时期的正统政治思想,在秦代、西汉前期和西汉
北宋名相文彦博政治思想略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彦博   政治思想   北宋  
描述: 文彦博是北宋名相,出将入相50余年,堪称北宋政坛的常青树。他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包括积极入世思想、忠君思想、爱养民力思想、中和思想、德重刑轻思想和君王"无为而治"思想。作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文
论李石曾政治思想的传统渊源
作者: 暂无 来源: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政治思想   李石曾  
描述: 李石曾是清末民国时期不容忽视的人物,其政治思想以社会大同为最终理想。他把无政府主义作为实现大同社会的路径,但由于无政府主义在解决现实社会问题时遇到困境,所以他支持三民主义,把资产阶级共和国视为实现
秦代李斯“法儒并存”政治思想内涵和历史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兰台世界(下半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君主专制政治   政治思想   秦国宰相李斯   法儒并存  
描述: 本文分析了李斯"法儒并存"政治思想内涵,并指出其历史意义:是法、儒相结合的"杂霸"政治模式趋势的体现;是荀子政治思想的历史延续与变体;是君主专制政治模式的历史变化、调整的体现。
赵秉文仁政思想述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衡水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赵秉文   仁政   政治思想   理学  
描述: 通过对赵秉文《滏水集》中政治思想材料的整理,运用历史文献分析法以及相关理论对赵秉文政治思想的核心——仁政思想进行了分析,认为赵秉文的仁政思想具体表现为政治实践,理论基础是其儒释道互补的理学思想。赵秉
苏轼“经世济民”的儒家思想初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管理学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思想   苏轼   儒家  
描述: 人生境界的不懈追求,形成了他充盈着淡泊、通达、恒永的人生态度,并成就了他的作品.一篇篇流传千古的绝唱为我们传递着人生的意义.儒家入世思想对苏轼的影响最大的是其政治人格.本文拟从苏轼的作品来分析苏轼经世济民的政治思想.
《公羊传》与《韩非子》政治思想来源比较研究——从学术流派的角度考察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汉论坛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羊传》   来源   政治思想   《韩非子》  
描述: 从学派来说,《公羊传》的政治思想直接来源于儒家学派的主张,而《韩非子》则集先秦诸子之大成,儒、墨、道、法、刑名诸家均影响过《韩非子》。尽管来源不同,但两者的目的基本相同:《公羊传》主张天下一统,《韩非子》倡言君主专制,在中央集权问题上的观点却是相同的。
贾谊述略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贾谊著作   学派归属   政治思想   贾谊  
描述: 西汉早期著名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其学说兼有儒、道、法三家思想,这与其学术师承源自荀子有关.在政治思想上,贾谊主张:君主自身修养应实行道家的"虚静"、"无为";君主治理民众应实行儒家的"仁义"、"民本
< 1 2 ...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