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论儒家民主思想的缺失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主思想   新儒家   缺失   儒家  
描述: 儒家的政治理想是建立在仁学基础之上的"亲亲、尊尊"的和谐、稳定而又有序的等级社会,其最重要的工具手段和道德资源便是"仁"、"义"、"礼"。这一理想及理论构架在以后的新儒学家(包括当代新儒学家)那里得到了承继和发展,并以此开出所谓"内圣外王"的社会政治理论,并认为儒家仁学政治与现代民主政治有着共同的工具性质及价值归宿。然而,"仁学"只能造成均等的人格状态以及森严的等级结构,却不能促进独立自主、平等自由的民主制的形成。历史已经证实——儒家所理想的政治社会——在客观上,使个人丧失了自我独立及自主的本质,且从根本上消溶了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
殷海光对儒家的批判与反思
作者: 暂无 来源: 思与言:人文与社会科学杂志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儒家   殷海光   反传统   自由主义   五四  
描述: 當代臺海兩岸自由主義代表人物之一的殷海光,以「五四之子」的身分聞名,自稱「五四的兒子」與「五四後期人物」的殷海光,其與新儒家的針鋒相對,更突出其反儒、反傳統的濃厚色彩。這從過去的學術研究成果中,已有充分的展現。然而相關研究或強調殷海光的自由主義與反傳統的部分,或者與新儒家論辨的面向,卻沒有對其反儒思想進一步深入探討,本文即立論於此,希望以此課題為重點,省思殷海光反省儒家的背景與特點,並介紹說明其對比的自我檢討, 並對其反儒思想提出反思,以提供此議題深化探討的可能。具體而言,主要將殷海光早期的邏輯方法分析論著《怎樣判別是非》,以及因反傳統言論被查禁且對中西文化論戰提出回應的《中國文化的展望》二書,說明殷海光反儒思想的主要論點,並區分為政治與文化兩方面來討論殷海光的反儒觀念。
为什么是“新宋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学   清末民初   新儒学   新儒家   中国哲学史   古文献学   民族文化   古典学   清代朴学   考据之学  
描述: 就中国的政治学术大传统而言。实际只有“经统”和“史统”两端。三代以上,“经”体“史”用,“经”主常而“史”噘变,“经”以道论而“史”以事言;体甩一源。道器不离。三代以下,治出于二,“经”、“史”遂亦分途。秦末汉初,经学家尚不相应于时势的骤变,竞倡“革命”之说;史学家长于观变,反倒能以“变”为“常”。所以东汉以降。“史统”尊于“经统”晚清公羊家、宋明诸儒,最初皆有意于重返“经统”之“道”而立“常”,但前者师心自用,不期于事上酿成大“变”:后者自出机杼。却与人情暌隔致使劳而少功。口清代朴学的规模大致是本着“古典学”(classics)的态度建立起来的。因此清末民初承其遗风的“国学”主要是“古文献学”,类乎欧西的东方学如埃及学、亚述学等等,有些地方甚至不如欧西的“汉学”(Sinology)。因为除去一部分学院派研究外,欧西的汉学还是有其政治、外交方面的意图的。至于欧西自身的“古典学”——吉希腊、罗马研究,虽说由古典欧罗巴迄于近现代,欧洲世界早已是沧海桑田,可是其思想和政治、法律传统却是连续的:这一点常为部分满足于耳食的治国学者所忽视。 一 1943年,陈寅恪以类似“谶语”的方式首次提出了“新宋学”的概念,认为“吾国近年之学术,如考古历史文艺及思想史等,以世局激荡及外缘薰习之故,咸有显著之变迁。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