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马一浮的佛学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五台山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学观   新儒家   马一浮  
描述: 现代新儒家的宗师马一浮有着精湛的佛学造诣。在马一浮看来,儒佛两家,各有悠致。他运用华严宗的判教理论,将佛教摄入儒家六艺的范畴之内,从而使儒家六艺的发扬光大获得充裕的文化资源,使儒经佛义迭互阐明,相资并发。他继承了中国学术重意轻言的传统,在以本原自性为终极真理的意义上,主张儒佛俱泯。马一浮自觉适应历史形势的发展,以其真切的学术抉择,坚守了一方固有的精神家园。
论梁漱溟的中西文化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儒家   梁漱溟   中西文化观  
描述: 本文通过回顾梁漱溟这位新儒学家,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大部分人亲睐西方思想的背景下,冷静客观地对待和研究中西印三大文化的内涵,提出了著名的中西文化三路向学说,力图向世人展现中国文化的价值并维护其文化地位。梁漱溟关于中国文化会继西方文化的繁荣而兴起的预见,为当今力图兴邦强国、振兴文化的国人以积极的意义与启发。
波士顿儒家:全球儒学的第三次浪潮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教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儒家   波士顿儒家   儒学复兴   诠释  
描述: 作为东亚及现代西方批判性学术圈子内的一种传统,儒家的定义一直颇受争议,本文将从其争议性的定义开始回顾。很多学者认为Confucianism是一个英文专用语,而在中国战国时期所产生的儒学运动的第一次浪潮中并没有相类似的概念。当然,宋代以前(960~1279)的中国学者可以确认他们自己是儒教徒或儒生,而非佛教徒和道教徒。宋代的儒学复兴被普遍认为是在儒家历史上第二次大浪潮,它甚至冲向了中国海岸以外的朝鲜、越南和日本。只不过,正当儒道(the Confucian Way)看似即将在外部西方帝国主义势力的挑战和内部激进中国知识分子的批判的双重压力下而在中国消亡之时,一批中国学者在20世纪初开始了一场儒学运动的复兴与改革。这次复兴就好比儒学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儒家/儒学能在整个东亚复兴吗?如果能的话,那么现代化的儒家将是什么样子呢?经过三代的复兴,经过改革和更新了的现代新儒家正在整个东亚地区发展起来,并且成为一次多样化的、重要的哲学和文化运动。另一个引发兴趣的问题是儒家能否从东亚移进北美和欧洲?儒家会否在波士顿、北京、上海、香港、台北、首尔、京都以及东京成为一种可移动的智性传统(portable intellectual tradition)?初步答案是肯定的,儒学确实可以在21世纪的哲学和宗教辩论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儒耶对话走向何方?:兼评黄保罗《儒家、基督宗教与救赎》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教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督徒   基督宗教   新儒家   利玛窦   文化民族主义   上帝   当今世界   深刻认识   对话   天主教  
描述: 儒家和基督宗教都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儒家和基督宗教都是当今世界中西方文明之间对话中的重要角色。儒家和基督宗教对于世界以及人的起源有着不同的深刻认识和宣称。事实上,儒家和基督宗教在不同时期相遇、彼此对于世界以及人类做出了自己的回应。当今全球化时代,儒家和基督宗教之间本着相互理解、相互借鉴、相互促进这样良好的愿景展开对话,必将有益于世界的和谐和人类的发展。
儒家情怀、开放心态与问题意识:评郭齐勇教授著《中国儒学之精神》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问题意识   新儒家   郭齐勇   情怀   开放心态   中国儒学   中国哲学   精神  
描述:2009年初春,我们就读到了郭先生的新作《中国儒学之精神》(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月版),展卷辄不忍释手,拜读之后,大生“于我心有戚戚焉”之感,不禁对作者更增景仰之情。首先,浓郁的儒家情怀洋溢
陈明批判——《文化儒学:思辨与论辩》札记
作者: 暂无 来源: 原道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儒家   体用不二   民本主义   中国人性论史   陆王心学   人能弘道   现代性   文化特征   儒家传统   证悟  
描述: 一当今儒家很难叫人高看,蒋庆、陈明算是例外。两人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蒋庆在儒学上造诣颇高,然欠广大,未能吃透儒家的时中之义。以中国解释中国观点显示他文化态度狭隘过度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