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儒学人与自然关系论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差异一体   儒学   人与自然   和谐  
描述: 天人之际与人物之辨构成了儒学人与自然关系论的主要问题域,形上之天与形下的天、地、人、物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一个差异一体的开放的自然。在价值关系上,人对天地持敬畏之心,对万物则爱之有序、用之有度。在道德实践关系上,强调成己成物、参赞天地化育,在实现自然和谐的同时也使人自身的价值得以实现。在认识论上,重伦理、形上天理而轻物理,对自然物理的认识始终受制于对形上天理的体悟而未能得到充分发展,导致儒学所主张的自然和谐论处于一个比较原始的状态中。
先秦儒家道论与汉代经学的兴起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代经学   经学解释学   先秦儒家   道论   认识论  
描述: 儒家学说由先秦诸子学之一的原始儒学转变为汉代经学 ,其中有着内在的思想发展规律。考察先秦儒家道论 ,可以看出 ,孔孟之道重在日常的人伦践履 ,荀子论道更强调其作为认识论上的真理 ,《易传》则通过道、意、言的关系 ,把道与儒家经书紧密结合起来 ,突出了经书的真理性。汉代董仲舒继承先秦儒家道论 ,提出了“深察名号”的认识论和“微言大义”的经学解释学 ,为汉代经学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杜甫的穷儒意识与诗歌创作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杜甫   穷儒   穷儒意识   诗歌创作  
描述: 所谓穷儒,首先是经济上的贫穷者,同时又是政治上的失意者。他们既用“君子固穷”激励安慰自己,又叹老嗟贫,为功业无成而愧恨。“穷儒意识”是一种情感化的道德观念。杜甫是真正的“穷儒”,具有强烈的“穷儒意识”,并对他各个时期的思想和创作产生重大影响。他咏穷伤贫的诗歌是他充满矛盾的“穷儒意识”的体现,是他贫穷一生的“年谱”
对儒、道、墨三家“显学”的扬弃——从文化角度解读鲁迅后期五篇历史小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显学   墨家   鲁迅   儒家  
描述: 鲁迅后期所写的5篇历史小说《理水》、《采薇》、《出关》、《非攻》和《起死》,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三家“显学”儒、道、墨作了深刻的反思:《采薇》是抨击儒家的,《出关》和《起死》是批判道家的,《理水》和《非攻》则是肯定和赞扬墨家的。通过这些作品,鲁迅以现代知识分子的眼光,弃儒、道而扬墨,以反传统的态度重估了传统文化
论辽代家庭生活中佛教文化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习俗   思想观念   日常行为   佛教文化   辽代家庭   家庭财产  
描述: 石刻资料和传统文献表明 ,辽代家庭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佛教文化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 ,在思想上 ,拔苦灭罪、行善积德、祈祥增福、报恩尽孝这样以佛为本、儒释相融的观念成为主流 ;第二 ,在家庭财产的处置上 ,出现了组织佛教邑社和捐资修建寺院、佛塔 ,刊刻佛经等助佛现象 ;第三 ,在日常行为上 ,除了剃度出家以外 ,还出现了大量的居家念佛、诵经立幢的现象 ;第四 ,在生活习俗上 ,生子取名用佛号、妇女化妆用佛装 (妆 )、节日庆典遵佛诞等成为时尚。到了辽代中后期 ,这种影响在长城以南燕云地区汉族下层民众的家庭生活中表现最为突出
明代的致富论——兼论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致富论   近代化   儒家伦理   明代   商人精神  
描述: 明代是一个社会转型的时代 ,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商业社会过渡的时期。晚明商业化的浪潮 ,导致社会上出现了“弃农就贾”与“弃儒就贾”之风。在这种社会变动的背景下 ,关于致富的思考也出现了新的历史转向 ,传统的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之间产生了很大的冲突。对儒家传统“五常” ,大体形成四种看法 :一是全盘否定 ,甚至斥之为“五贼” ;二是部分否定 ,剖析其中的“五贼” ;三是从正、反两个方面重新评价 ;四是逐条分析 ,否定其中的仁、义、礼 ,肯定其中的智与信。这说明 ,从勤俭致富转向智慧致富和诚信致富 ,从力农致富转向经商致富 ,这既是一种社会变动 ,更是一种观念变革。儒家传统在这一变革进程中也在悄悄发生一些蜕变。在此基础上 ,商人开始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新的伦理。通过明代的例证 ,可以推测 ,儒家伦理只要得以创造性地转化 ,完全可以适应中国这样迥然不同于西方文化的近代化的需要 ,并由此走出一条独特的近代化之路
《文始》说略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说略   初文   通转   语源   词汇发展   独体字   训释   黄侃   词义   《说文》  
描述: 20世纪初,中国的语言文字学正处于由旧“小学”向独立的科学语言文字学的转变时期,作为这一转变承前启后者的章太炎先生,连续发表了他的三部语言文字学代表作——《新方言》、《小学答问》和《文始》。三部论著中,《文始》在中国语言学史上应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太炎先生自我评价,认为《文始》是“不好与儒先立异,亦不欲为苛同”之作,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