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略论汉代经学的发展阶段与内在理数
作者: 暂无 来源: 神州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代经学   今古文经之争   阶段性特征  
描述: 经学在中国传统学术中居于核心地位,汉代则是经学发展的极盛时期。在汉代,经学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而汉代经学出现上述阶段性特征的原因有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性需求,儒家社会理想与学术理想的矛盾以及儒经的语言文字特点等。今、古文经最后合流,也是由其自身的内在理数决定的。
典范初成:西汉儒学文献的发展与演变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代经学   儒学文献   历史文献   中国儒学  
描述: 西汉是儒学文献体系初具的时期。一方面因惠帝除挟书之律、武帝置写书之官、成帝遣使求遗书于天下,前代经典文献大量复出,为后世形成七经、九经甚至十三经打下了文献基础,也为汉世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准备了条件。另一方面,由于重儒和五经博士设立,儒家经典传授形成固定模式,大量解经文献涌现,在先秦旧有传记之外,西汉产生了许多反映经学家法的章句文献;也由于儒学及其经典得到重视,西汉还产生了神化儒学的谶纬文献。章句和谶纬在西汉曾经盛行一时,但终因太过曲学阿世和唯利是趋,而缺学术价值和传世价值,最终都退出历史舞台,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荀子与汉初儒学
作者: 李峻岭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荀子   汉代经学   董仲舒   儒学  
描述: 随着天下一统局势的日渐明朗化,学术界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也接近尾声。处于社会大变革之中的荀子对战国学术进行了全面的回应与批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他综合贯通的学术思想特色。荀子在学术上排斥诸子之说,要求意识形态的统一,明确提出“法后王,一制度”的政治主张,其治国方略立足儒家又吸收法家的思想,对传统儒家进行了适应时代变化的改造和创新,对汉代的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荀子这种礼法互补的政治模式,显然最符合统一大帝国长治久安的需要,成为之后历代统治者实际上采用的政治指导思想。孟、荀同出孔门,孔子理论的核心便是“仁”,
汉代儒学文献的发展与演变
作者: 舒大刚   来源: 历史文献研究(总第31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汉代经学   儒学文献   历史文献   中国儒学  
描述: 汉代是儒家经学的鼎盛时期,儒家经学文献在此时也规模初具,典范初成。西汉惠帝"除挟书之律"、武帝"置写书之官"、成帝遣使"求遗书于天下",前代经典文献大量复出,为后世形成"七经"、"九经"甚至"十三经"打下了基础。汉武帝"罢黜百家,表彰六经",设立"五经博士"、置弟子员,儒家经典传授形成固定模式,大量解经文献涌现,在先秦旧有"传记"之外,西汉产生了反映今文经学"家法"的"章句"文献,和反映古文经学质
先秦儒家道论与汉代经学的兴起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代经学   经学解释学   先秦儒家   道论   认识论  
描述: 儒家学说由先秦诸子学之一的原始儒学转变为汉代经学 ,其中有着内在的思想发展规律。考察先秦儒家道论 ,可以看出 ,孔孟之道重在日常的人伦践履 ,荀子论道更强调其作为认识论上的真理 ,《易传》则通过道、意、言的关系 ,把道与儒家经书紧密结合起来 ,突出了经书的真理性。汉代董仲舒继承先秦儒家道论 ,提出了“深察名号”的认识论和“微言大义”的经学解释学 ,为汉代经学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魏晋南北朝“论语学”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代经学   研究成果   魏晋之际   东晋南朝   汉魏   论语学  
描述: 本书为200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的研究成果,分上下两篇。上篇论及两汉"论语学"概要,包括两汉"论语学"的三种类型、两汉《论语》注的诠释种类、汉代经学《论语》注特色总括、汉魏之际儒家《论语》思想的演变、魏晋之际玄学《论语》的兴起、两晋之际玄学《论语》新意等。下篇论及东晋《论语》注综述,包括东晋《论语》注考释、东晋《论语》注的多元化特色;东晋玄、儒《论语》注研究、南朝
夏侯胜与黄霸
作者: 暂无 来源: 全国优秀作文选(美文精粹)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代经学   夏侯胜   汉儒   经义   生活方式   读书人   君子儒  
描述: 汉代以经学著称,后世人们大都热衷谈论经今古文之别,或汉宋之别,却对汉代经生的人格少有关注。因而,人们往往只看到汉代经学的渊茂朴实,却未看到汉儒杰出者以经义为生,真正是只知经义(真理),不知其他,后世读书人罕有其匹。如果对西人来说,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么对汉儒(当然是君子儒而非小人儒)来说,经学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夏候胜便是汉代君子儒的典型。
子夏的思想特征及其家学渊源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学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代经学   子夏   孔子思想   思想特征   闻斯   儒学思想   死生有命   君子儒   子贡   春秋时期  
描述: "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是孔子针对子夏思想中固有的求利倾向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孔子对子夏学术发展的期望。出身于卜氏世家的家学背景,使子夏具备了成为"君子儒"的潜质,这也深刻地影响了子夏的学习方式与思维习惯。在尚实、切用的夏学术与三晋文化开放进取、尚法求变的思想发生关联时,子夏的儒学思想也就找到了最适合的文化土壤,并最终成为汉代经学的重要来源。
《孔安国学术研究》评介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史研究动态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代经学   传世文献   学术研究   山东人民出版社   古文经学   孔传   今文经学   《孔子家语》   学术活动   四部书  
描述: 孔安国是汉代经学发展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但对这样一位名家硕儒,史籍中相关事迹记载极为有限,加之与其相关的《古文尚书》、《孔子家语》等均被列入伪书,以致孔安国之学良久蒙尘,为汉代经学研究留下了诸多问题。近来,陈以凤博士的《孔安国学术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一书全面考述了孔安国其人其学,并对相关“伪书”重新考辨,澄清了不少疑难问题,有望使以往的学术缺憾得到一定程度的弥合补苴。综而观之,该书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从东汉后期文学看玄儒境界——兼论汉代经学向魏晋玄学嬗变的思想环节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代经学   人生境界   道家思想   政教   魏晋玄学   人格   理论根源   社会生活   中介环节   作用观  
描述: “为文之术,首在治心”。由东汉后期文人作品中表现出的心态变化、审美视角变化和作用观念的变化,推衍出一种异于汉儒正统观念的“玄儒境界”。而这种“玄儒境界”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格构造,则又成为由汉代经学向魏晋玄学嬗变的中介环节。从理论根源上看,汉人能够凝聚儒、道审美趣味而形成“玄儒境界”,结穴于先秦儒、道均落实于人生而又追求于无限的超越状态;从文化背景上看,这种新型人格的出现实现了《诗》、《骚》融合基础上的艺术自觉;从历史条件上看,这种艺术的、人格的、哲学的转折,均根植于汉代后期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