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论先秦法家之不入显学:兼论先秦道家之不入显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显学   韩非   法家  
描述: 法家在先秦不入显学,首先与法家自身崇尚功利、讲求实用的学派特点息息相关;其次,韩非本人不屑与儒、墨同伍的孤傲心理,也是法家远离显学的原因之一。
对儒、道、墨三家“显学”的扬弃——从文化角度解读鲁迅后期五篇历史小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显学   墨家   鲁迅   儒家  
描述: 鲁迅后期所写的5篇历史小说《理水》、《采薇》、《出关》、《非攻》和《起死》,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三家“显学”儒、道、墨作了深刻的反思:《采薇》是抨击儒家的,《出关》和《起死》是批判道家的,《理水》和《非
墨儒消长思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显学   消长   思考   儒墨   墨绝  
描述: 春秋战国之际,儒墨并为显学,入汉以后,儒尊墨绝。联系道家、法家一起进行审视,探讨这一消长现象,总结成败,引发一些关于国家学说的思考。
儒墨学说的不同特征及其兴衰结局
作者: 暂无 来源: 蒲峪学刊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墨子   显学   儒墨学说   孔子   孟子  
描述: 儒墨是先秦时期两个重要的思想流派,在百家争鸣的学术舞台上平分秋色。本文试图通过对儒墨学说的分析比较,试图在解答儒何以兴而墨何以绝这一中国哲学史上的迷案时,以求其更为合理的答案
《庄子》借重儒学研究
作者: 高书文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庄子》   借重   先秦儒学   显学   批判与改造  
描述:显学地位,包括分析先秦儒学如何成为显学以及这种显学地位在《庄子》书中的表现,同时还对“庄学出于儒”之说进行辨析)、借重儒学所反映的文化现象(战国时期庄学与先秦儒学之间的对立与互补),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对庄子学派借重儒学这一文化现象进行系统、完整的理论阐释。
法家学派的渊源与属性考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法制与社会发展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显学   墨家   诸子学   法家   儒家  
描述: 以诸子学视角重新审视法家诸子的内在联系,质疑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对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并列划分的合理性,对法家学派的渊源重新进行考察,结合先秦儒、墨、道三家显学的演变传承、互相影响之过程,析清法家
先秦显学之一——杨朱学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杂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间   显学   先秦   杨朱   学说   孟子   墨翟  
描述: 先秦时与儒、墨并称的显学还有杨朱。《孟子·滕文公下》说:"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尽心下》又说:"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即是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学术上形成了儒、墨、杨三分天下的局面。
“儒分为八”别解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献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显学   子思   韩非子   后儒家   孟子   郭沫若   孔子弟子   子曰   颜渊   宗法制  
描述: 关于孔子死后儒家由分裂而演变的情形,最著名的一种说法是战国末期韩非所提出的"儒分为八"说。《韩非子·显学》云: 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
浅述墨子“兼爱”的政治学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周刊·A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天下》   儒家学派   政治学说   墨子   “兼爱”   显学   《庄子   思想学术  
描述: 有关墨子及其思想,历来争论颇多。《庄子·天下》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显学就是“儒、墨、道、名”。战国末期最有作为的思想家韩非在总论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学术发展时也指出:“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
墨子非儒不菲《诗》论:兼说儒墨政治理想之间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州学刊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墨子   显学   政治思想   《诗经》   尚同思想   儒家   非儒倾向   兼爱说  
描述: 墨子的所处时代,据《史记·孟子苟卿列传》说:“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但是《左传》与《论语》中均未有涉及墨子的记载,而《墨子》中则多有提及孔子。又《孟子·滕文公下》云:“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据此推断,墨子的活动年代当大致在孔子后、孟子前,即春秋末战国初这段时间。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