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福建儒学文化精神的超时空审视
作者: 陈支平   来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卓吾之学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   朱子学   福建儒学  
描述: 近一百年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国内社会政治环境的变迁,以及学界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的不同理解和坚持,导致了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存在着种种不同的歧义。就福建儒学传统而言,朱熹、李贽、严复无疑是南宋以来中国文化思想领域的杰出代表。然而现代学界习惯性地把对朱熹、李贽、严复等人的文化思想精神研究割裂开来,使之成为互不相干的三种思想状态来进行分析。这种研究思维方式,大大降低了人们对于福建儒学传统文化精神核心内涵的认识。我们跨越自宋代以迄清代末期的近千年时空界限,就不难看出,无论是朱子学、卓吾之学以
激活和丰富儒学传统是明代八股文的重要价值
作者: 陈文新   来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八股文   儒学传统   明代  
描述: 明代八股文在三个问题上对儒家经典卓有见地而又别具风采地阐发:《论语·阳货》“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系以诸侯、卿、大夫等“人主”为谈话对象,“女子与小人”不是泛指所有的女性和“小人”,而是特指为“人主”所宠幸的身边人。《论语·宪问》所说管仲“仁者之功”,是在华夷之辨的语境中,表达了对民族存亡的关切,尤为强调管仲为保存和发展华夏文化所做的伟大贡献。《孟子·告子下》辨“礼与色孰重”,重在价值选择、气节操守等大节,并不看重那些细枝末节。上述例证表明:明代八股文以其独特的文本形态激活和丰富了儒学传统,八股文应成为中
“儒化”与民族化:近代政党中国化的路径考察
作者: 暂无 来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中国   中国化   政党   民族化   “儒化”  
描述: 儒学传统并不存在现代政党的生长基因,相反,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现代性政党因素的正常发生。近代中国政党主要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具有明显的外源特质。政党文化移入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政党的中国化问题。中国国民党极力提升儒家在中国国族建构中的标识意义,进行了“儒化”尝试,最终走向了自己的对立面;中国共产党则着重从中国国情的现实要求和近代政党的客观使命出发,确立了人民群众的国族主体地位,走出了民族化的道路,开辟了政党中国化的现实路径。国共两党的发展历史证明,“儒化”并不是解决政党中国化问题的良方,只有扎根于中国的现实实践,依托民族实体,挖掘民众潜力,解决现实问题,才能建构起自身的合法性基础。
汉语学术神学视野中的耶儒对话
作者: 暂无 来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救赎论   汉语学术神学   基督教   儒家  
描述: 在汉语语境中开展基督教与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文化的对话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开展耶儒对话首先必须注意基督教和儒家概念的多义性,从双重身份或多重身份的视角来选择基督教和儒家的代表人物。耶儒对话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儒家对基督教的救赎论的理解。儒家虽不承认上帝的存在,但追求人天合一,从目的性上说,这与基督教的救赎目标相似。但是二者的救赎方式不同,儒家主张内在超越,而基督教的得救方式则类似于外在超越。基督教的成圣比称义,更容易与儒家的内在超越找到契合点。
叶德辉与日本学者的交往及其日本想像
作者: 暂无 来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保守   中日学术交往   日本   叶德辉  
描述: 与日本学者的交往是叶德辉学术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交往对象既有日本老宿之士,也有后学新进;交往内容则包括诗词唱和、古籍交换、经学探讨等。日本学者对中国传统古学的热爱,对叶德辉博学多识的赞赏,使叶德辉引为同道,坚定了传儒宗衍绝学的信念。同时,通过日本学人,他看到了日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产生了“东京物望若神仙”的异邦想像,由此折射出叶德辉个人的文化理想以及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多重意蕴。
朱熹与梁克家的关系及其游历潮州考辨
作者: 暂无 来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慧禅师   朱熹   社仓   潮州   梁克家  
描述: 通过对朱熹与梁克家相知相敬的关系,以及青年时代各自游历潮州的经历的考证辨析,可以澄清若干史料讹舛和学界聚讼:朱熹挽梁克家诗,当以昔岁调饥政订正诸本讹舛;朱熹游潮往见大慧禅师的时间,当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春亦即秦桧死后;梁克家游潮之梅花轶事传说,多有附会成份,史志载朱熹《和文靖公前韵梅花诗》等系后人伪托之作。研究朱、梁关系及其游潮事迹,也有助于窥视该时代缙绅士人之间、儒释之间的思想交流,以及闽粤之间的文化互动。
郑成功焚儒服說質疑
作者: 暂无 来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6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忠君   赐姓   南澳   孔子   皇帝   明季   乐道   故事   郑成功   王台  
描述: 鄭成功焚儒服一事,一向为封建文人所艷称乐道,認为这成功忠君爱國思想的一个重要表現。其說首見于鄭亦鄒的《島上附傳》(亦作《鄭成功傳》或《伪鄭傳》),川口長孺的《台灣鄭氏記事》,徐鼐的《小腆紀年》,以及近人所作鄭成功傳記(如王鍾麒的《鄭成功》,余宗信的《明延平王台灣海國紀》,許浩基的《鄭延平年譜》等)輾轉傳載,几成定說。藤森大雅还作有鄭延平
论司空图晚年心态的内在冲突
作者: 暂无 来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士中高士   司空图   晚年矛盾心态  
描述: “报国”与“退隐”的冲突 ,是唐末文人司空图晚年的心态。这一冲突是因其经世报国之心和建功立业之志与残酷的政治局势、社会现实之间的不可调和所导致的。司空图晚年的世界观以儒为主 ,兼修佛道 ,这同他的矛盾心态是一致的。信仰的复杂性决定了他思想的涵容性 ,他能在风云突变面前审时度势 ,其“怵于危亡”的表象掩盖着内质上韬光养晦的智慧
儒道德治精神与圣功法门
作者: 暂无 来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圣功   德治   儒家  
描述: 中国传统德治理论是以治者的修身为基础的 ,但同时也注重社会的道德教化。修身和教化的法门是圣功修行。儒、道两家都提倡圣功修行 ,但旨趣有所不同。道家圣功是为了达到“自然”的境界 ,而儒家圣功则在通过静心以破除私欲 ,增进社会责任感。在先秦儒道德治理念的影响下 ,汉代以来的道教也重视道德教化 ,将伦理修养作为入道的重要条件。道教文献所言“圣功”实际上是一种道德养生理论 ,尽管其中存在某些神秘因素 ,但所包含的“劝善修德”理念却具有积极意义。
从《老庄》篇看鲁迅批儒反孔的坚定立场
作者: 暂无 来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7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从《老庄》篇看鲁迅批儒反孔的坚定立场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