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明清徽州家谱编修与徽商的互动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徽商   明清徽州   家谱编修  
描述: 明清徽州家谱编修与徽商在近6个世纪的时间里相互影响。徽州家谱通过编修活动宣扬了"良贾何负闳儒"的理念,为徽商的经商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家谱的编修使徽商名垂后代成为可能,从而演化成为一种内在追求。家谱的修撰还为徽商子弟参加科举考试提供了重要的凭证,使他们能够通过"商籍"顺利入仕。在家谱成为徽商发展不可或缺因素的同时,徽商也为家谱的编修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有力地促进了明清徽州家谱编纂的繁荣。
社会发展视野中的岭南文化和传统儒学:“岭南文化、传统儒学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发展   社会科学   学术研究   广东省   综述   文化研究   台湾中央大学   传统儒学   学术研讨会   岭南文化  
描述: 由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台湾中央大学儒学研究中心、学术研究杂志社、广东儒学研究会和广东石头记饰品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共云浮市委宣传部与云浮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协办的"岭南文化、传统儒
从利玛窦的书信和日记看晚明的天、释关系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信   利玛窦   日记   晚明   天释关系  
描述: 第一批进入肇庆的耶稣会神父们虽然以西僧的面目出现在中国人面前,但他们对佛教的本质是有深刻认识的,他们的排佛策略早就成熟,只是当时与佛教并未真正接触,因而矛盾并不尖锐。到了韶州以后,神父们大量接触佛教僧侣和信徒,二者的矛盾开始产生,但一方面由于西士仍未易装和改变外形,另一方面由于利玛窦采取了比较谨慎的政策,这种矛盾仍未公开化。到了南昌和南京时期,随着西士西儒形象的形成,利氏开始对佛教进行全方位的批判,在公开的辩论中主动实施借儒排佛策略,引起了佛教界的反击。北京会院建立以后,利氏本人继续其结交社会上层的活动,并从理论的高度进行排佛,而他的同事们则大多从事皈依普通民众的工作,他们的激进方式为以后发生的教案埋下了隐患。
崔浩之南朝情结及其与南士之交往考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化   北魏   南朝情结   崔浩   南士  
描述: 十六国北朝时期留居北方的汉族儒家大族代表多与胡人统治者合作,既促进诸胡之汉化,也巩固其家族社会之地位。但其内心深处,则视江南之东晋南朝政权为正朔,对其所承传之华夏传统文化表示认同,这就是所谓的南朝情结。崔浩为北魏前期汉族儒学士大夫之领袖人物,尽管其在实际军政事务上多为拓跋氏统治者考虑,但对北魏鲜卑酋帅的南进策略则一再劝阻,表现出内心中的南朝心态。崔浩为北魏修撰朝仪制度,借重南朝士人,以转输保存于江左的汉魏典章制度。崔浩提携东晋一流高门太原王氏子弟王慧龙,目的在于提倡门第精神,实行门阀制度,促进北魏汉化。
论傅山的人文精神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   大爱   革新   批判   人文精神  
描述: 傅山作为启蒙思想家,是一个卓越的人文主义者。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精神家园的执着追求的总和。它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权利和责任。傅山的人文精神凸显为:一是批判精神,度越理先气后说,提出泰初有无说;二是主体精神,批评奴儒的奴性;三是大爱精神,爱众的大爱是无亲疏之别、无差等的平均平等的爱;四是餐采精神,打破学术禁区、开放思想、博采广食,获取各种学术营养;五是革新精神,古今日变日新,主张法无法的革故鼎新。他心怀国家,志在济世日用,才艺绝佳,情以治病救人。
“西国哲学不出《老子》十二字”发微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严复   认识论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本体论   逻辑学  
描述: 本文从诠释严复关于"西国哲学不出《老子》十二字"这一论断入手,来论述其在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方面的三大理论贡献:一是开创了从语言学视角比较中西哲学的思路,通过对西方哲学语言与中国哲学语言、特别是通过对"tobe"或"is"与中文"系"、"悬"、"玄"等字义的精微辨析,说明中国古代哲人同样在以其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回答"tobeastobe"(是之所以成其为是)的问题,肯定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存在乃是不言而喻的客观事实。二是以大量事实证明了中国古代哲人亦工于逻辑学的三段论法,同时又对中国逻辑学不发达之原因、中国语言文字与逻辑学、逻辑与科学精神之关系作了深入探究,深刻论述了在全民族中灌注以朴实而深沉之科学精神的必要性。三是通过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来会通中西哲学,以现代哲学的观点纵横评说道、墨、儒、法诸家学说,并力求以现代精神来对传统哲学资源作创造性的转化。严复不仅是"清季输入欧化之第一人",而且又是中国哲学之优秀传统的真正继承者。
流通权证:一个股改创新理论模型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流通权证   股改   全流通  
描述: 以非流通股股东“送股加承诺”为主流的现行股权分置全流通股改方案无法很好地解决定价和补偿这两个股改的关键问题,同时也不符合市场化原则,易被操纵,未在“三公”原则基础上,给予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自由选择的权利。本文以基本经济学原理和股权分置相关法律、法规等为基础,提出以创新金融工具——从流通股中分拆出流通权证作为股权分置全流通股改方案的核心内容,即流通权证价格+非流通股预期价格=普通股市价,有较好的方案实操性和预后性,政策风险小,既符合“三公”原则和体现自愿有选择的法律精神,又有简单易操作,具有灵活、目标单一、变动最小等优点,且对价的确定反映在流通权证的市场化定价的博弈过程中,可减少内幕交易的可能性。
“西国哲学不出《老子》十二字”发微——论严复之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严复   认识论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本体论   逻辑学  
描述: 本文从诠释严复关于“西国哲学不出《老子》十二字”较研究方面的三大理论贡献:一是开创了从语言学视角比较中西哲学学语言、特别是通过对“to be”或“is”与中文“系”、“悬”、“玄”这一论断入手,来论述其在中西哲学比的思路,通过对西方哲学语言与中国哲等字义的精微辨析.说明中国古代哲人同样在以其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回答“to be as to be”(是之所以成其为是)的问题,肯定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存在乃是不言而喻的客观事实。二是以大量事实证明了中国古代哲人亦工于逻辑学的三段论法.同时又对中国逻辑学不发达之原因、中国语言文字与逻辑学、逻辑与科学精神之关系作了深入探究.深刻论述了在全民族中灌注以朴实而深沉之科学精神的必要性。三是通过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来会通中西哲学,以现代哲学的观点纵横评说道、墨、儒、法诸家学说,并力求以现代精神来对传统哲学资源作创造性的转化。严复不仅是“清季输入欧化之第一人”,而且又是中国哲学之优秀传统的真正继承者。
三教归一说“皈”字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场所   佛家   说文   佛教   道家学派   道家思想   道教   自我   三教   传统文化  
描述: 儒、道、释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通常所说的“三教”,所指即此。严格而言,“三教”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儒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学派、主流思想,但自始至终它并未形成为宗教,所以并不存在什么“儒教”;道指道教,它源于我国先秦时代的道家学派、道家思想,汉以后有了道教,但“道教”并没有等同于“道家学派”或“道家思想”;释指佛教,我国魏晋时代由印度传入,后来逐渐本土化,成为我国影响最广大的宗教,“佛教”和“佛家”则几不可分。作为宗教场所,佛教是寺,道教则是观(guàn)。和尚不进观,道士不入寺。但有趣的是,在我国各地(尤其在广东地区)不少寺庙中,既供奉释伽如来、慈悲观音等佛像,也塑有元始天尊、赵公元帅、关大帝之类的道教偶像,甚至把孔圣人都请进去了;和尚与道士可以同住一寺庙,特殊的读书人也可以住进去。这种情况,至少在形式上体现了“三教归一”。不过,要说真正体现“三教归一”思想的,恐怕还是古人造出的一个汉字——“皈”。“皈”是“归”的俗字,约产生于唐代(始见于敦煌变文),是专为佛教用语“皈依”所造出的一个字(唐李颀《宿瑩公禪房聞梵》诗:“始觉浮生无住著,顿令心地欲皈依”)。其字形本作“”,从“反”从“自”(《龙龛手鉴》去声...
试论儒学的现存状态和未来命运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存状态   政治儒学   未来命运   新儒教说   儒学  
描述: 本文首先清理了“何为儒学”这个常识性的问题,其次从学理和实践两个层面上考察了儒学的现状,然后批评了新儒教说和政治儒学说,并借此探讨了儒学的未来命运。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