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矛盾融合 承传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的承传和创新暨庆贺李锦全教授从事教学科研五十五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思想研究   教授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学术研究   中国哲学史   思想史   传统文化现代化   哲学史观   创新  
描述: 40余个知名学府、学术机构的学者。与会学者主要就“李锦全先生思想研究”展开讨论,对其学术研究的意义作了评定,并以他的“矛盾融合,承传创新”观为基点,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传统文化的承传创新”问题。现将
龙母传说与民间传统的关系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族神   龙母传说   自然神   民间传统  
描述: 龙母本来是个传说人物,龙母的故事千百年来在西江流域广为流传,龙母传奇性的圣迹成为当地百姓信仰的支柱,不但深入人心,而且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当地人抓到鲤鱼要放生,遇到青蛇要礼拜,行船经过龙母庙必然要做三件事:鸣笛、放炮、敲锣鼓,没有一个敢违例的。这就是传说的力量。龙母信仰的发展,使得龙母传说不断丰富,信仰的内容也逐步世俗化,更加贴近民众生活,并与释、儒、道相结合,形成了许多习俗,娱神娱人、娱乐竞技等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晚清佛学与近代社会思潮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派系   佛学   阐述   佛教   净土   非理性思维   禅宗   鼎盛   内在超越   心性  
描述: 两汉之交,佛教东传,在中国经历了初传、兴起,至隋唐便在空、有二宗分野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天台、华严、净土、禅宗等中国化的佛教派系和独具特色的中国佛学。其在思想理论上,集数百年之美华,援儒入佛,重点阐述心注问题。特别是禅宗,把心外佛变为心内佛,由外在超越转向内在超越,实现了中国佛学的第一次革命。宋元以降,佛教在经历了鼎盛之后转入了全面渗透的阶段,特别是禅宗直觉体悟、凝思寂虑等非理性思维方式,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随缘任运的生活态度,恬膻幽隐、亦庄亦谐的审美情趣,直接影响了知识阶层,并渗透到整个社会心理,积淀在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这一时期,禅风虽然炽如烈火,理论上却无甚建树,“窄而深”的研究趋于神秘主义,机释棒喝已遁入奇诡怪戾之途。超亡送死,与鬼为邻;逃禅避祸,远离嚣尘。寺僧多乏学力,佛教宗风表颗,隋唐时代教理昌明之象已丧失殆尽。但佛法全面渗透的结果却蔚成士子学人研习佛典之风,佛儒汇通之势反而强化了佛学的入世转向和参与精神。道咸以降,国势凌夷,知识阶层早已失去附庸风雅,浅斟低吟的宣政风流,更无威加海内,歌舞升平的康乾雄姿。年少气盛之上无不疾首扼腕,倡言变法。然而固有之;日思想,寻章摘句,为六经之奴婢;传入之新思潮...
明代反传统的《诗经》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代中后期   竟陵派   重大影响   反传统   审美特质   诗经   钟惺   程朱理学   四库全书总目   独抒性灵  
描述: 一反传统的《诗经》研究,是指摆脱传统研究《诗经》的套路,如尊诗教,着重于考订训诂等,而单纯从文本出发,体味它的艺术审美特质。明代反传统的《诗经》研究与明代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有密切关系。程朱理学是末、元、明三代居于统治地位的思想。它作为封建社会后期兴起的新儒学,援佛入儒,重义理而轻事功,有很强的内省倾向,对封建文人的思想起着重大影响。到明正德年间,鉴于理学的末流已支离庸弱,不足以振起人心,王守仁提出“致良知”之说。他认为“心即理”,“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这就是心学。作为理学的分支,心学把一切都解决在纯主观的心理活动之中,认为“此心目太古,何必生唐虞;此者苟能明,何必多读书”
《儒林外史》的意象式结构:以江湖与祠庙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祠庙意象   内在结构   江湖意象  
描述: 江湖意象作为人格关怀的象征 ,映照八股科举制度下士子的种种人格 ,贯穿《儒林外史》的前半部分 ;祠庙意象作为社会关怀的象征 ,表现为真儒名士对政教人心的拯救 ,以及拯救失效后对世风日下的感慨和无奈 ,贯穿收煞《儒林外史》的后半部分。意象的转换体现出《儒林外史》创作不同阶段的创作构思转向
论秦律中所见的家族法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非公室告和家罪   奸非罪   秦律   不孝罪   杀伤罪  
描述: 瞿同祖在《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一书中认为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家族主义和阶级观点上 ,这是中国法律儒家化的产物 ;秦汉法律为法家所拟定 ,纯本于法家精神。法律之儒家化汉代已开其端。儒家有系统之修改法律则自曹魏始。这种观点影响很大。实际上 ,中国法律的主要特征在秦律中已基本确立 ,并为后世所承袭 ,两千年来并无本质的变化
陈继儒室名考略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陈继儒   晚香堂   宝颜堂   《宝颜堂秘笈》   绿野堂   白石山房  
描述: 一、宝颜堂、晚香堂、白石山房 《宝颜堂秘笈》是陈继儒主持编写的大型丛书,分“正”、“续”、“广”、“普”、“汇”、“秘”六集。据《中国丛书综录补正》,“正集”全名为《尚白斋镌陈眉公订正秘笈》,“秘集”亦冠名为“尚白斋”,而“广集”、“普集”冠名为“亦政堂”。“尚白斋”、“亦政堂”分别为当时书商沈孚先、沈德先之斋名,通称为“宝颜堂秘笈”是因为宝颜堂为陈继儒斋名,而继儒名在二沈之上。“宝颜堂”的由来,
中华传统道德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易道儒   企业文化   中华道德  
描述: 企业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次。其核心是道德建设,它关系到企业的盛衰成败。易经是中华道德宝库,易德是企业积德增益的一个思想资源。老子发现了恒道玄德,对促生顺应自然公正利众的企业道德,具有重大意义。孔子提倡的儒家仁德,对企业形成仁义诚信的儒商道德具有深刻影响。透析全球儒商现象,可知易道儒凝铸的中华道德是中华企业文化的灵魂,是现代企业文化历久弥新、取之不尽的思想资源。
从族谱看珠江三角洲的宗族伦理与宗族制的特点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地区   聚居性   宗族伦理   经济功能   宗族制   祠堂   族谱   特点   商品意识  
描述: 一、宗族伦理与商品意识在以农立国的中国农村宗法社会中,对众多的农民发生最大影响的,与其说是儒、释、道等,不如说是正统文化本土化了的宗族伦理。宗族伦理不仅支配着农民的思想,而且规范农民的行
陈继儒别号考略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陈继儒   别号   考略  
描述: 一、眉公、麋公 陈继儒(1558-1639年)字仲醇,号眉公,松江华亭人,诸生,年未及三十即焚弃儒衣冠,隐于小昆山,后移居东佘山,辞谢征召,放情山水,以诗文书画终老。其“眉公”来历,沈德符《万历野获外编》说得明白: 近日陈仲醇品格略与元镇伯仲,其别号眉公,人颇称其新。但国初诗人杨盂载名基者,吴县人,已号眉(?),谓如人眉在面,虽不可少而实无用,以寓自谦。仲醇意亦取此,然亦落第二义矣。①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