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柳宗元好佛看儒佛价值取向的认同
作者: 暂无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原则   中国传统文化   民本主义   孔子   思想体系   认同   价值观念   价值取向   儒学   柳宗元  
描述: “统合儒释”是柳宗元的基本立场和方法。围绕柳宗元“统合儒释”的思想体系,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从儒佛价值取向认同的层面,分析柳宗元“统合儒释”的思想实质。
荀子论儒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中心思想   学派属性   大儒   论语   儒家学派   孔子   独具特色   发展变化   儒学  
描述: 本文对荀子的学派属性问题从两个方面做了论述:一是举出八个观点阐述荀子的尊孔与发展儒学。荀子尊崇孔子是个“天不能死、地不能理”的超时代的人物,他赞扬“儒效”,以“大儒”自居。从学派划分来看,他应当属于儒家。二是他对孔门诸子及其后学采取区别情况,分别对待的态度进行评价,不同于其他学派的“非儒”。荀子早年游学稷下,继而在稷下学官三为“祭酒”,受到稷下的道家、法家、墨家以及名家的影响,故他的学说融合有诸家的思想成分,但他的中心思想还属于儒学的体系。他是先秦儒学中独具特色的一派。
淳于髡与稷下道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淳于髡   道学   外交活动   思想史   政教作用   孟子   稷下   吕氏春秋   齐国   中心人物  
描述: 稷下道学是战国年代齐国的一个重要政教学派,对齐国的政教策略起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淳于髡是稷下道学昌盛期的中心人物,他参与了一系列政教事务,从而使稷下道学务实、适变、灵活的政教宗旨得以贯彻。稷下道学阐发并建立起直接用于政教目的的“道”,取“切实”作为面世原则。它在思想史上开创了系统地杂儒、启法之先例。它具有浓致的地域色彩,以现实为言行标准,取适变精神与务实态度,士人们不以谋求官职作为参政目的,体现出人类政教机制的进步内涵。稷下道学体现的进取、变革、务实的精神,在两个余年的封建政教措施中亦时显峥嶸。
沉醉的神往之后——读靳绍彤《沉醉的神往》
作者: 暂无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思维   美学   主客观统一   审美活动   哥德巴赫猜想   美丑   本质问题   专著   孪生姐妹   客观性  
描述: 美学上的“哥德巴赫猜想”有两个难题:一个是美丑本质,一个则是美丑感本质。这两个难题又象孪生姐妹,组合成一个“哥德巴赫猜想”,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儒人痴士苦苦求索,至今未得正果。没有人真正彻底说清楚,也没有人相信别人已经彻底说清楚。所以,形形色色的美学专著层出不穷。美学“热”也好,“冷”也好,总有人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着。一般而言,美学界探索美丑本质问题的专著多,而探索美丑感本质问题的专著却罕见。原因大概是美丑本质好入手些,什么主观性、客观性、物质性、意识性、主客观统一之类,泛泛而谈,几十万言的大著
老子“无为”本义探源
作者: 暂无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代经学   自然之势   上道   上古社会   《墨子》   经学家   《墨经》   经世   考察方法   《淮南子》  
描述: 本文用唯物史观的考察方法探讨了历史上道、儒两家“无为”论的相互关系,认为儒家“无为”说只是“援道入儒”,为儒所用而将老子“无为”儒化的结果。并引证《庄子》、《墨子》、《淮南子》及《老子》原著,证明老子“无为”原义是要求排除经世治国中的个人目的与私欲,而并非主张无所作为。“无所作为”说只是历代经学家们对“无为”范畴的曲解。
评《十批判书》中的几个问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代社会   工商业者   九四   判书   申不害   甫田   儒家八派   至一   春秋中叶   刑书  
描述: 郭沫若的《十批判书》写于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四年,全书除《后记》外,共收十篇论文。作者除对他以往的古代社会性质的研究作了新的总结外,主要是探讨先秦诸子的思想渊源和流派及其演变,重点研究的有儒、墨、道、法、名等家。这本学术专著在学术界发生了
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小传
作者: 暂无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杨何   司马述   太史令   道德家   左冯翊   星历   太史公   推崇备至   《易》学   韩城县  
描述: 司马谈(约公元前175——前110年)西汉史学家。左冯翊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县南)人。是一个有广泛文化修养的读书人。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说,他曾“学天官于唐都”(唐都是当时有名的观测星象的专家);“受易学于杨何”(杨何是当时有名的《易》学专家);“习道论于黄子”(黄子即黄生,是当时黄老学派的学者)。汉武帝(刘彻)建元年间(公元前140——前135年)作了史官(即太史令,通称太史公),主管天时星历、祭祀礼仪,搜罗並保管典籍文献。曾总结春秋战国以来各派学说,他对六家: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家,有所论述,对前五家有所肯定也有所批判,惟独对道德家(即道家)推崇备至。认为道家“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最能综合各派所长。他根据前世史料,撰写史籍,死后,由其子司马迁,写成《史记》一书。司马述(约公元前145——前87年)西汉史学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