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百年祭:论儒学与人权——驳“反孔非儒”说
作者: 黄玉顺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权   新文化运动   礼教   反孔非儒   孔教  
描述: 新文化运动的宗旨并非"反孔非儒",而是"人权与科学";其第一义是伦理与政治层面的人权。运动直接针对的现实对象是康有为等人的"孔教",而"立孔教为国教"是与袁世凯等人"尊孔复辟"相配合的;运动针对的历史对象是君主专制时代的"礼教",而作为君主专制的伦理政治学说的"礼教"已不适应于现代性的生活方式。按照孔子儒学原理,"仁"(博爱精神)"义"(正义原则)才是根本;而"礼"(社会规范及其制度)则应当是随生活方式的转变、社会形态的转型而"损益"转换的。因此,新文化运动为儒学自身的现代转型提供了历史的转机。
形而上学的黎明:生活儒学视域下的“变易本体论”建构
作者: 黄玉顺   来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儒学   重建形而上学   变易本体论  
描述: 哲学的宗旨就是从根本观念上解决生活问题,解决的方式就是由一个绝对的形而上者来给出众多相对的形而下者,从而构建一个意义世界,进而改造现实世界。因而形而上学是不可逃逸的,但是传统的形而上学及其本体论已不能解决我们当下的生活问题,这需要解构旧的形而上学,以建构起新的形而上学。在生活儒学的视域下,通过对《易传》的解读,围绕"本体"的观念,尝试"变易本体论"的建构,似可见新形而上学曙光初露的黎明。
当代儒学:路在何方?:《原道》二十周年纪念座谈会上的发言
作者: 黄玉顺   来源: 当代儒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我不知道   当代儒学   张岱年   社会公共秩序   三层意思   《原道》   文利   中国儒学   纪念座谈会   特此声明  
描述: 今天这个会议的内容,主要是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方面是《原道》二十周年的纪念;另外一个方面,还出了一个题目,就是关于儒学与社会公共秩序的问题。我就围绕这两点,谈三层意思:第一,谈一谈我跟《原道》的关系。《原道》刚开始办的时候,我没有参与,但后来跟它有一些交道,比如说,我是《原道》的编委,也是它的作者。但是,关系最深的一次交道是:陈明有一个“原道网”,任文利有一个“孔子2000网”,我有一个“中国儒学网”,我们三家网站共同创办了一个“儒学联合论坛”。这个联合
世界儒学--世界文化新秩序建构中的儒学自我变革
作者: 黄玉顺   来源: 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世界文化新秩序建构   世界儒学   儒学自我变革  
描述: 世界儒学不是现成既有的儒学,而是经过变革的儒学。这涉及对儒学的理解。儒学最核心的观念结构是"仁→义→礼→乐"。"仁"是仁爱精神,这显然是一种普遍的理念,无须变革。"义"即正义原则。儒学有两条正义原则:一条是正当性原则,要求社会规范建构及其制度安排出于超越差等之爱、追求一体之仁的动机;另一条是适宜性原则,要求社会规范及其制度适应某共同体当下的共同生活方式。这两条原则显然同样是普遍的理念,无须变革。"礼"指社会规范及其制度。一方面,任何社会都需要规范与制度,所以孔子要求人们"克己复礼";但另一方面,任何具体的
生活儒学的正义理论
作者: 黄玉顺   来源: 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生活儒学的正义理论
生活儒学的正义理论
作者: 黄玉顺   来源: 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生活儒学   制度建构   和谐社会   正义理论  
描述: 按计划讲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都是关于生活儒学的。昨天我本来想把生活儒学做一个大致的介绍,但是早上因为记者(采访)耽误了一些时间,实际上昨天我只讲了两点,一点其实就是给出了(生活儒学的)一个大的框架,另外(一点)侧重讲了本源层级上的仁爱观念的问题。其实,生活儒学是个庞大的系统,很多(内容)来不及讲,即便昨天不耽误,也不可能讲得很细,(昨天)耽误了,可能讲得更少了。但正如鞠先生所说,这个大的框架、架构性的东西.,尤其是本源层级的存在或者生活、或生活情感的显现,是我们今天思想界、学术界最薄弱的一点,所以,昨天我
生活儒学——儒家哲学的重建
作者: 黄玉顺   来源: 儒学与当代文明——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生活儒学——儒家哲学的重建
仁爱以制礼,正义以变法:从《商君书》看法家的儒家思想渊源及其变异
作者: 黄玉顺   来源: 第四届世界儒学大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电视剧《大秦帝国》有一个情节:作为法家的商鞅,第一次见秦孝公时,却大谈儒家的王道仁政,结果不欢而散。编剧的意思是:商鞅是在测试秦孝公弃儒用法的诚意与决心。编剧的先行观念,正是学界的一种普遍看法: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是截然对立的。本文就此提出质疑,意在重新认识法家思想及其与儒家思想之间的实质关系。一、法家与儒家之关系的实质关于商鞅见秦孝公,根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
孟子正义论
作者: 黄玉顺   来源: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四次会员大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当今国际国内的社会正义问题是如此之突出,以致正义理论的研究成为一个思想学术热点。正义理论所研究的是制度伦理问题,核心是社会规范建构及其制度安排(简称"制度规范"norm-institution)所依据的正义原则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传统思想、特别是向来以"礼义"即制度规范与正义原则为基本主题的儒家思想,显然具有特别重要的资源价值。但遗憾的是,人们或是根本无视这种思想资源的存在,或是严重误读了这种思想资源的实质内涵,致使当今学界充斥着西方正义论,而中国正义论却几乎完全缺席。为此,本文旨在重新探讨孟子的正义思想,以此为重建中国正义论、解决当今国际国内社会正义问题提供一种思想资源。
孟子正义论
作者: 黄玉顺   来源: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四届会员大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孟子正义论的基本观念架构是:仁→利→知→义→智→礼→乐。仁是作为所有一切之大本大源的仁爱情感;利是由仁爱中的差等之爱所导致的利欲及其冲突;知是作为正义直觉或正义感的良知,它渊源于仁爱中的一体之仁;义是正义直觉的伦理原则化、即正义原则,它是一体之仁在特定生活方式下、在差等序列上的推扩作用的结果;智是按正义原则来进行制度规范建构的理智活动;礼是通过“别异”而建构的制度规范;乐是通过“和同”而营造的社会和谐。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