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儒”字补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辞书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辞源》   《汉语大字典》   先秦   《辞海》   辞书   《汉语大词典》  
描述: 在先秦,“儒”有教官、教师之义,但此义为《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辞书所失收,故今为之补。
“纤啬”词义辨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词义辨析   《辞源》   孔氏   《史记》   苟子   君道   修订本   计数  
描述: “纤啬”一词,修订本《辞源》注:【纤啬】琐屑、悭吝。《苟子·君道》:“材人:愿憨拘录,计数纤啬,而无敢遗丧,是官人史吏之才也。”《史记》一二九《货殖传》:“宛孔氏之先,梁人也,用铁冶为业……有游闲公子之赐与名。然其赢得过当,愈于纤啬。”[第一段]
《辞源》修订本志疑小札
作者: 暂无 来源: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辞源》   孔氏   头皮   出典   修订本   年谱   曹操   南楚   东坡   旧版  
描述: 《辞源》修订本四册的出版,历五年(1979——1984)而终成全帙,海内学子无不额手称庆。这一巨大的工程,由商务印书馆组织四省(区)的有关专业力量通力合作。他们对旧版《辞源》作了进一步探本溯源、覆核原文、标注书名篇名、纠谬正讹、补充例证等多方面工作,使全书质量显著提高,嘉惠学林,厥功甚伟。 “辞源”者,抉发辞之本源也。倘以这一准则衡量,《辞源》修订本在“穷源”方面,似仍未臻于无懈可击。至于古汉语中常见辞语的释文亦有可推敲之处。全面检验与评价《辞源》修订本的得失,是专家学者的任务,这篇短文,仅就个人翻检所及,略陈数例,以求正于编者及方家。 一、〔老头皮〕条(《辞源》修订本第三册第2518页)释文,引杨朴诗,谓“见宋赵令畤《侯鲭录》卷六、孔平仲《孔氏谈苑》卷二。”今按,《孔氏谈苑》内不载此事,其误一。《侯鲭录》非最早出典,其误二。杨朴此诗之传世,当以苏轼劝妻止悲时引用为首见,《东坡志林》卷二《隐逸·书杨朴事》条云: 昔年过洛,见李公简。言真宗既东封,访天下隐者,杞人杨朴能为诗,召对,自言不能。
古书“竖”作詈语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语文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辞源》   语词   詈语   “竖子”   古书   战国策   《汉语大词典》   简称  
描述: 《史记·项羽本纪》:“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日:‘唉!暨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竖子”为詈语,即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辞源》:“暨子,对人的鄙称。犹谓‘小子’。”《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暨子,对人的鄙称。犹今言‘小子’。”举《战国策·燕策三》:“荆轲怒,叱太子日:‘今日往而不反者,暨子也!”’除“竖子”外,古书中以“竖”合成的詈语词还有一些,如“竖夫”、“竖儿”、“竖儒”等。
“雅学”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夏文化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辞源》   雅学   词条   《辞海》   大型工具书   20世纪80年代   《汉语大词典》   训诂学  
描述: “雅学”,是训诂学的一个分支,是小学家中常用的一个词。然而,一般辞书均不把它作为一个“词条”收入,即使像《辞海》、《辞源》之类的大型工具书,也难觅其踪迹,直到20世纪80年代的《汉语大词典》才予收释。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雅学”作以探究。众所周知,《尔雅》亦作《尔疋》。《辞海》说:“疋,同‘雅’,实即‘夏’古文的讹变,义为正。”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指中原地带。《尚书.舜典》:“蛮夷猾夏。”夏为正,其他则为蛮夷。雅,《说文》云:“楚乌也。一名鸒,一名卑居。秦谓之雅。”段玉裁注:“楚乌,乌属。其名楚乌,非荆楚之楚也。”这说明,“雅”是指一种乌鸦之类的鸟。由于“雅”和“夏”音同,均属上古鱼部,遂将“雅”借为“夏”,有“正”义。《荀子.荣辱篇》:“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夏。”王念孙《读书杂志》引王引之曰:“雅读为夏,夏谓中国也,故与楚、越对文。《儒效篇》:‘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其证。”关于《尔雅》,清代学者刘台拱《论语骈枝》、近代学者黄侃《尔雅略说》都认为,“雅”是“夏”的借字,“夏言”就是诸夏之言,即通行于华夏氏族的共同语,这种解释与“雅”为“正”的说法殊途同归。《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按事类编...
《辞源》修订史略
作者: 暂无 来源: 辞书研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辞源》   马克思主义   资料卡片   修订本   修订稿   修订工作   编辑加工   《易学启蒙》   《说文解字》   《说文》  
描述: 《辞源》修订史略沈岳如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西方文化渐为国人重视,“海上译籍初行,社会口语骤变”,报纸亦多新语。有识之士认为:“古以好问为美德。安得好学之士有疑必问?又安得宏雅之儒有问必答?国无辞书,无文化之可言也!”(见陆尔奎《辞源说略》)为诠注国学,...
“隐隐何甸甸”浅议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辞源》   荀子   焦仲卿   刘向   解释为   吱吱声   诗歌内容   《孔雀东南飞》   比喻   刘兰芝  
描述: 《孔雀东南飞》:“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句中的“隐隐何甸甸”历来的解释都是“行车的声音”,我认为欠妥,根据诗歌中叙述的事情,乃是一对恩爱夫妻生离死别的情景,把“隐隐何甸甸”单纯解释为“行车的声音”,与诗歌内容不大吻合。 在《辞源》中,“隐隐”一词的意思:即忧戚貌。其下有几个例句:荀子儒效有这样一句“隐隐兮其恐人之不当也”;刘向九叹远逝又这样写道:“志隐隐而郁怫兮,愁独哀而冤结。”从这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