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理解夫子之仁——论孔子仁学思想的三重视角
作者: 黄有年   谢阳举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君子之道   仁学思想   孔子   为政之道   文化之道  
描述: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在于仁。孔子仁学思想作为一种宏大精深的体系,其意蕴十分赡博,我们应该从三重视角来理解。第一重视角是个人人生的道德智识修养,这体现的是"君子之道"。第二重视角是社会事功,确切来说,就是治理"天下"所取得的效果,这体现的是"为政之道"。第三重视角是华夏文化,可以概括为"文化之道"。它既关乎中华民族精神命脉之维系,又关乎华夏族与蛮夷之区别。这三重视角虽有所区别,但它们又环环紧扣、互相阐发。在孔子仁学论阈中,一个具有崇高道德修养的夏族生命主体应该兼济"天下",他要致力于开发社会事功,并且乐于为发
论鲁国大司徒季康子与孔子儒家为政之道的互动
作者: 暂无 来源: 海岱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学派   鲁国大司徒   孔子   为政之道   季康子  
描述: 作为春秋末年的杰出政治家,鲁国大司徒季康子与周游列国归鲁的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常有互动。季康子虽然没有任命孔子为官,但是经常向孔子咨询国政,二人多有交流,以至于孔子儒家学派的为政之道对季康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季康子的执政方针,推进了鲁国以儒治国,成为此后历代封建王朝以儒学立国的先声,影响深远。
孔子的为政之道
作者: 李曰春   来源: 领导之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生涯   鲁定公   政治理想   禄在其中   鲁司寇   为政之道   汶上   制民之产   儒家学说   邑长  
描述: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孔子真正的政治生涯是从宰中都开始的。鲁定公九年,即公元前501年,孔子被任命为中都宰。中都,即今天的汶上,宰,一邑长官,相当于今天的县长。孔子是汶上县的第一任县长,汶上成为孔子实现政治理想的初始地。可以说,汶上是孔子儒家学说的试验区,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因此,孔子更加坚定了自己的
熙宁变法语境下的学术纷争与辞赋创作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学评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熙宁变法   北宋中期   政治革新   为政者   儒家思想   举贤任能   儒学思想   为政之道   话语空间   孟子思想  
描述: 北宋中期的政治革新是儒学实用主义在政治生活中的具体反映。从熙宁到元祐年间,政治革新导致的结党纷争,其背后是儒学各派之间的斗争。司马光等对当时如王安石的援佛道入儒的做法不能苟同,认为这样容易把士人引向玄虚之境。王安石等表现出的大举更张、力排异议,以及近乎独断专行的为政风格,营造出一种偏于法术的为政之道的话语空间,这使得熙宁新政似是而非地被罩上了法家用事的阴影。当新法扰民的担忧变成现实时,很容易唤起人们潜在的对儒家王道能否得到贯彻的焦虑。王安石及其后继者对于旧党的借题发挥置之不理,任由评说,甚至有的人还直接以法术之道游说君王。旧党人物多推崇孟子的仁政思想,希望朝廷能举贤任能,以民为本,简静牧民。
中华文化与为政之道
作者: 暂无 来源: 唯实(现代管理)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智慧   群众路线   历史文化   正确看待   领导干部   正确对待   教育实践活动   党性修养   为政之道   官僚主义  
描述: 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潜藏着深厚的为政之道,各级干部不妨抱着扬弃的态度,到历史深处含英咀华。为期一年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拉开帷幕,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在我看来,这其实也是促使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正确对待利益、正确面对群众、正确看待自己。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潜藏着深厚的为政之道,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不妨从中汲取和借鉴。"千万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为官发财应当
“子张之儒”述评
作者: 暂无 来源: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司马迁   政治家   子夏   述评   仁政   为政之道   《孔子家语》   《论语》   孔子弟子   《论语正义》  
描述: 孔子“一生不曾大得志,他收的门弟子很多,他的思想有人替他宣传,所以他的人格格外伟大。自从孔子没后,他的弟子再收弟子,蔚成一种极大的势力,称为儒家。”顾颌刚在这里所说的是符合历史实际的,其论断也是恰切的。 孔子的弟子,据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所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依据史料记载,孔子弟子有生平事迹的有三十多人。 孔子于公元之前479年去世后,据《史记·儒林传》记载:“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故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居楚,子夏居西河……。”孔子弟子分散各地,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