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二程与周濂溪邵康节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洛学源流   程颢   程颐   周濂溪   邵康节  
描述: 关于程颢程颐的学术师承 ,学术史上意见不一。朱熹推崇周濂溪 ,而特别强调二程与周子的师承关系 ,但朱子之说 ,后世渐有歧义。二程与周子的师承关系 ,实质是洛学与濂学的关系。在强调洛学的独创性上 ,明道和伊川是一致的 ;承认问学濂溪所得 ,则明道比伊川更为明著。二程得力于濂溪不仅在佛学 ,也不是为佛学而问学。从融会佛道的角度来说 ,二程从周子游主要取其儒学及其援佛会儒之势 ,而从邵子游主要取其以道会儒。较之周子 ,二程援儒会佛 ,更多的是对佛学的攻辟 ,这是二程倡导儒家道统 ,复兴儒学的双重需要。二程对佛学的攻辟主要在天道观、人性论、生命观和义利公私观、伦理观、道德修养论及天理论等方面。二程辟老较辟佛少 ,且常杂以称许 ,其原因或是二程 ,特别是伊川受邵子之陶融多 ,受周子之影响少 ,或因二程的民族文化意识 ,或三者兼而有之
论安乐哲〈孟子人性观念新诠〉-以周濂溪的「人性论」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有凤初鸣年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Roger   T﹒Ames   人性     安乐哲   孟子   周濂溪  
描述: 「孟子人性論」在中國哲學傳統裡,無疑是最為經典的著作之一。自宋明理學以降,《孟子》的地位與日俱增,「盡心知性之天」之說,更成為理學家闡發宇宙人生哲理的最終目標。安樂哲(Roger T﹒Ames)認為傳統以來將「性」譯作(nature),便不由的將它認作為天生本具、先天固有的東西,然而將「性」解釋成了被給定的東西,這些都是在宇宙起源論的觀點下,對「性」產生的靜態且被加以賦予的「本性」的解釋。是故,安樂哲深刻的反省到若是將「性」譯作「nature」背後所引發的一連串詮釋系統,是與《孟子》文本中的味道不相契的,甚至會因西方框架的束縛來委屈了中國哲學原有的特色和長處,從而架構出一套套變調走味的孟子心性理論。他亦指出我們現今所見關於「性」的詮釋,已是經由那些宋明理學家轉嫁而來。宋明理學家將「性」類比為「理」時,相對於對「性」的理解,帶有形上學的意味就相當濃厚了。然而,將「性」作為形上學的理解,便不免落入了客觀普遍的抽象式思考,而非返回具體真實的生命學問去踐履。周濂溪作為一個妙契宋明理學的開山始祖,始能回應先秦儒家的學術生命與道德智慧,然而在理解周濂溪的「人性論」方面,究竟是一次性的給足呢?還是一步步的開顯?這結果將會對孟子「人性」論的新義,作為繼往開來的嶄新面貌,還是成為後人對宋明新儒學家的形而上學思路避之唯恐不及,從而再次回溯歷史特性的閱讀和理解之中求其真。本文試由安樂哲「人性論」的新詮和舉周濂溪的傳統「人性論」為例並相互印證,藉以探討二端所發展出迥異的修養功夫,並重新回到歷史特性的閱讀和理解的脈絡上,強調「性」是成為一個可以擷取但有著無法保障存有的精彩性,最後,人也都註定了要在一個歷史的參與過程當中,去敞開並成就每一個人之所以成為一個「人」的不同的自我內涵和豐富成就。
周敦颐的思想地位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北宋中期   南宋中期   提点   濂溪故里   真宗   神宗   濂溪先生   湖南永州   周濂溪   广南东路  
描述: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元,学者尊称濂溪先生、周濂溪、周元公、周子。北宋中期真宗、仁宗、英宗、神宗时期在世,官至尚书虞部郎中、提点广南东路刑狱。周濂溪是湖南永州道县人,宋代称道州营道县营乐里,世称濂溪故里。周濂溪本人曾在湖南任桂阳县令、永州通判、郴州知州,至今永州朝阳岩、九龙岩还保存着周濂溪的石刻手迹。在永州期间,他写了《任所寄乡关故旧》诗,说道:"老子生来骨性寒,宦情不改旧儒酸。……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突出反映了他清正廉洁的为官准则。到南宋中期,
朱陆《太极图说》之辩的文化误区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太极图》   道家   《宋元学案》   文化观   河上公   《太极图说》   周濂溪   周敦颐   《无极图》   陆九渊  
描述: 南宋朱熹与陆九渊、陆九韶二弟兄之间,围绕《太极图说》一文与周敦颐(字茂叔,学者又称濂溪)的关系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太极图说》中,有“图”与“说”两部分,“图”称《太极图》,“说”的部分是对《太极图》所作的文字说明。陆氏认为,《太极图》与“说”部分之首句“无极而太极”中的“无极”一词,均是道家的,所以,《太极图说》“疑非周子所为。不然,或是其学未成时所作”,意即《太极图说》起码不能代表周敦颐的成熟思想。而朱氏则认为,周敦颐“不由师传,默契道体,建图属书,根极领要”,把“图”与“说”都看作是周敦颐的创造,视《太极图说》为周敦颐整个思想的纲要。由此,他否认文中有道家的东西。双方之辩,书信往复,训诂考证,“几近万言,亦可谓无余蕴矣”,但谁也没能说服谁。后之学者,“宗朱者诋陆”,“宗陆者诋朱”,遂成千古疑案。 其实,正如黄宗羲所说,朱陆“同植纲常,同扶名教,同宗孔孟”,于《太极图说》,“所争只在字义,先后之间,究竟无以大异也”。他们的政治伦理观是一致的,所争是无谓的。考这种无谓之争产生的根源,笔者认为,实基于双方都处在“儒与道不能相通”这一文化误区之中。正是这种僵化的思维模式,使他们陷入了“山重水复疑无...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