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中国古代生态智慧
作者: 暂无 来源: 绿色中国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关系   “天人合一”思想   思想观念   古代   天人合一观   中国传统哲学   思想文化   生态智慧  
描述: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包含丰富的生态智慧,其中“天人合一”思想所代表的和谐的、整体的生态观是中国古代生态智慧最为集中的体现,天人合一观念也是中国古人处理天人之事时始终贯穿的信念与基本诉求。在众多中国传统哲学对天人关系问题的论述中,多数哲学家都主张“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思想是当时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思想观念,它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共识。中国传统社会儒释道三家关于人与自然的认知和论述从不同角度论述和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
理学与道家、道教学术研究的新作:读《理学与道家道教》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术研究   天人合一观   宋明理学   天人观   本原论   道教内丹学   心性修养   道家道教   传统儒家   儒学  
描述: 儒家和道家是中国学术的两大堡垒。先秦百家争鸣的开放性学术氛围,为儒、道两家长期以来在思想上相互冲突与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后来,随着佛教的传入以及建立在道家思想基础上的道教学术的形成,儒、佛、道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学术态势。作为儒学发展理论高峰之一的宋明理学,不仅在儒、佛、道的相互冲突和融合中以儒学的新形态出现,而且其思想本身也是儒、佛、道三家相互冲突和融合的产物,带有明显的三教合
谈“天人合一”观在晋祠中的播布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圣母殿   古代中国人   天人合一观   中国古代建筑   原初意识   文物古迹   晋祠   古建筑   中轴线  
描述: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部的悬瓮山下,晋水源头,是一处蕴涵儒、道、释文化的奉祀祠庙,同时也是一处融光水山色和文物古迹于一体的古建筑园林型祠庙。
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倾向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安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思想   中国古代哲学   道家   天人合一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   王夫之   王守仁   孟子   最高价值   天人感应  
描述: 先秦时代,哲学流派主要有六家,分别是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其中最重要的是儒、墨、道三家。名家资料大都散失,法家主要是政治思想,阴阳家也仅有一些片断资料。儒墨并称显学,道家为隐士思想,虽非显学,但影响广远。儒家尚仁贵中,“仁”的本义是承认别人也是人,是古代人道主义的开端。仁又是差等之爱,承认等级差别。“中”反对“过”与“不及”,承认事物的发展有一个适度的问题。
中功一部功中的养生艺术
作者: 暂无 来源: 健康生活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系统工程   体育锻炼   天人合一观   中华养生   系统方法   生命科学   医学模型   艺术方法   中医养生   气功养生  
描述: 中华养生益智功及其特医为当代著名生命科学家、气功名家张洪宝先生所创编,该功法集中传统佛、道、医、儒、武等诸家传统功法之精华,融自身修炼彻悟后而总结出的一套养生益智的高级功法,仅中华养生益智功一部功(简称一部功)经千百万学员亲身
中医对生命主体性的认识
作者: 王左原   来源: 首届中医药发展国际论坛、首届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国际研讨会和全国中医药科研院所长联谊会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天道自然   良心   天人合一观   中医   认识世界   尽心知性   价值观体系   扩充   中国古代哲学   体验   思想   孟子   仁义本性  
描述: 中国儒、道思想几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尊崇,其天人合一及天道自然成为中国古代哲学认识世界的主要价值观体系。孟子的天人合一观是尽心知性知天,人只要能切实、充分地扩充人的良心(尽心),就能体验到内在的仁义本性(知性);而一旦体验到内在的本性,也就同时把握到了天(知天),
中医对生命主体性的认识
作者: 王左原   来源: 庆祝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立50周年首届中医药发展国际论坛暨首届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国际研讨会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天道自然   相互作用   医学理论   天人合一观   中医   哲学思想   知性   健康能力   价值观体系   养生治疗   人的主体性   中国古代哲学   体验   自我完善   运动变化   生命主体性   仁义本性   修身养性   生命力   整体形式  
描述: @@中国儒、道思想几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尊崇,其天人合一及天道自然成为中国古代哲学认识世界的主要价值观体系。孟子的天人合一观是尽心知性知天,人只要能切实、充分地扩充人的良心(尽心),就能体验到内在的仁义本性(知性);而一旦体验到内在的本性,也就同时把握到了天(知天),人具备主体性特性。良心、仁义本性是人本身所固有的,儒家思想追求修身养性,彰明人类固有的光明德性。“万物皆备于我”,从尽心、知性到知天,是以人的主体性为前提的,以整体形式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道家学说的天道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人与万物是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着的,它们有共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人,物也,万物中有知慧者”,人的知识、智慧、思想是人高于万物之所在。人源于物,但更超越包容了物,“道法自然”,向自然、向人类学习。中医学秉承了中国古代儒、道家哲学思想,把握人的主体性特性及事物间的内在关系是其基本思想,认识到生命个体具有自我完善、自我健康能力,这一能力在天人相互作用中以人的主体性反应表现出来,生命力就是自我健康、自我完善能力。因此对生命力即自我健康能力的发现、发展的方法,贯穿医学理论思想体系中,指导应用于医学养生治疗实践。因此,整体的、辩证的看待人依赖万物的同时更具有主体性特性,正是生命力的价值所在。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