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元儒宋本生平考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淡江史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行谊表现   宋本   至治集   进士入仕  
描述: 宋本(1281-1334)為元代漢人儒士,他早年因父仕南土而隨居江漢之間,刻苦力學,學養日盛,德譽日隆,他的個人特質大抵成型於至治之前。參加科舉考試成為宋本的進身之階,至治元年(1321),他以進士第一進入仕宦之途,可說是元代由儒入仕的典型代表人物之一。 宋本在政治、學術及詩文撰述方面均有所表現。在政治方面,他的仕宦生涯前後十四年(1321-1334),歷任十四職,居官清廉耿介,不畏強勢,表現出優良的政治素養與風格,尤其身處權力爭橫的政治生態之中,他更是一股清流的代表。 在學術方面,宋本除參與官纂典籍及改革科舉制的實施細則之外,更積極為強化教育品質而奉獻心力。在詩文撰述方面,雖傳世之作品相當有限,但由其當代及明清以後的文人均予相當好的評價觀察,宋本詩歌的清新飄逸,文章的重貴立論,正是其個人特質的具體呈現。
《大戴礼记》校读札记
作者: 暂无 来源: 汉语史研究集刊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孔氏   校本   大戴礼记   校读   宋本   王引之   札记   校正   君子  
描述: 《大戴礼记》作为儒家礼仪资料汇编,素有"十四经"之称,编定于东汉年间,而其所收的文章,大多产生在公元前,其中很多属于戟国时期的作品。其文本在流传过程中多有舛误,今文、古文经记混杂,鲁鱼亥豕比比皆是。我们以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以下简称《解诂》)为底本,并比勘诸本进行了校读,遇有疑滞,皆择善而从。限于水平,弃取之间,或有未当,今选录几则,以求教于方家。一.《主言》王聘珍《解诂》:"《广雅》云:‘主,君也。’主言者,君天
郭沫若先生“管子集校叙錄”之商榷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月刊 年份: 195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管子   唐人   淮南子   十七年   莫友芝   弘治   注本   郭沫若   宋本   宋刻本  
描述: 管子一書,汉書藝文志列道家,隋書經籍志列法家,然通核全書,雖言道法為多,而實亦兼載兵家、縱横家、儒家、陰陽家、農家之言,蓋後之治管氏之學者掇拾成書,典雜家為近,故漢志孝經有弟子職,儒家有內業,今列管子書中,是其證也。傅子謂“管仲之書,過半便是後之好事者所加,以
管子校释叙録
作者: 暂无 来源: 船山学刊 年份: 193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管子   道家   侈靡   司马迁   朱子   校释   孔子   宋本   七略   魏晋  
描述: 管子书自司马迁作列传。刘向敍别录。并定著为道家言。班固要删刘歆七略。备汉艺文。发目类合黄老。无异说也。隋书识经籍。独出而入之法。张守节传七略亦云。党阮孝绪七录之误欤。其书论治要主因循。所谓缘地利。承天指。顺人心而反民性。反复推发。不离其宗。而开章明义。务张四维。雅同儒术。至说桓公侈靡为国。此视晏子以当年莫殚。累世莫究。剌讥孔氏者。又何以殊焉。夫孔子问礼老聃。而荘生喜摭阙里遗闻。以自矜重。儒道条流。非甚悬绝也。然而各名其家。儒任先。道任后。所从由者固异。司马谈论指要。盖详乎言之。孝绪承魏晋清言馀习。专以居简行俭名道。疑莫
《孔丛子》校证
作者: 暂无 来源: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御览》   子路   《孔丛子》   诸侯   水饮   钟惺   宋本   圣贤   梁丘   校证  
描述: 《孔丛子》乃世代通行之书,至今无人为之系统整理.唯清道光间金山钱熙祚为之校勘,文句多有改动,然可商榷者仍多.今读《孔丛子》所得数条,书录于案,以就教于方家.《嘉言篇》:“苌肱语刘文公曰:‘吾观孔仲尼,有圣人之表.其状河目而隆颡,黄帝之形貌也;修肱而龟背,长九尺有六寸,成汤之容体也.然言称先王,躬履谦让,洽闻强记,博物不穷,抑亦圣人之兴者乎?’”“履”,明钟惺评本作“礼”.按:“躬履”于此无意,当从钟惺本作“躬礼”.“躬礼”谓躬身施礼,犹言敬也.《旧唐书·曹华传》:“华令吏曰:‘邹、鲁,儒者之乡,不宜忘于礼义.’乃躬礼儒士,习俎豆之容,春秋释奠于孔庙,立学讲经,儒冠四集.”
張孝祥年譜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徽史学 年份: 195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集   荆州   张孝祥   中书舍人   宋本   宋史   居士   公元   安国   学士院  
描述: 張孝祥字安国,别号于湖。据《宋史》卷389《張孝祥傳》,涵芬楼景宋本《于湖居士文集》附录《宣城張氏信谱傳》(宋光宗紹熙五年历阳陆世良撰)及陶刻《景宋本于湖先生长短句》建安陈应行《于湖先生雅詞序》(序撰于孝宗乾道七年)。《于湖居士文集》卷15,《自赞》:“于湖,于湖,只眼細,只眼粗;細眼观天地,粗眼看凡夫。”原籍和州烏江县。《史傳》:“历阳烏江人。”《譜传》:“本贯和州烏江县。”《文集》卷37《代总得居士囘張推官书》:“承喻宗盟,深悉雅意。某家世历阳之东鄙,自先祖始易农为儒。或云唐末远祖自若湖徙家,盖文昌之后。文昌諱籍,見于《唐书》,烏江人也。”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