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朱懋澄生卒年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学遗产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代后期   生卒年   宋懋澄   文学家   藏书家  
描述: 宋懋澄,字幼清,号稚源,一作自源,江苏华亭(今上海)人。他是明代后期的文学家,又是著名的藏书家。早年曾私习兵法,欲建不世之功,三十多岁才折节为儒。所著《九籥集》和《九籥别集》,清代均列为禁书。其中《九籥别集》中的文言小说《刘东山》、《珠衫》、《负情侬传》,都曾产生过较大影响,并成为白话小说和戏曲的重要素材。但是,这样一个较有影响的文学家,人们在提到他时,都只说他是万历壬子(1612)年的举人,而关于他的生卒年,均以"不详"二字概之。这对我们研究宋懋澄及其文学,不能不带来一定的困难。本
与俗龃龉——《丁元公贝叶罗汉册》赏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品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赏析   史料记载   生卒年   书画家     罗汉   传世作品   儒家经典  
描述: 丁元公,字原躬,生卒年不详,据相关史料及传世作品可大致推断其生于明天启年间,清康熙中叶逝世。丁元公原本是浙江嘉兴一介布衣,家里世代崇儒,他自小学习的也是儒家经典,早年间去州县做过小吏,后来才出家为僧。有关他的史料记载并不多见,仅散见于朝鲜人《皇明遗民传》,朱彝尊《明诗综》《静志居诗话》,李桓《国朝耆献类征》,李浚之《清
韩非子研究的回顾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献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书局   思想研究   生卒年   韩非子   政治发展   韩非思想   七十年   纵横家   回顾   韩学  
描述: 韩非在《显学》里曾经指出,当时天下的显学有儒、墨两家;实际上,以当日政治发展及国际局势而言,法家及纵横家才是天下的显学。秦以后,墨家衰落;汉一统天下,纵横家也日渐
隋唐绘画
作者: 暂无 来源: 流行歌曲(艺考)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要活动   花鸟画   生卒年   佛教文化   隋唐   唐代   初唐   绘画   阎立本   南北朝  
描述: 中国经过近四百年的分崩动乱,终于重新统一,是为隋唐两代。经过南北朝民族大迁徙之后的隋唐文化已不是纯粹的华夏传统文化,而是在原有文化基础上,融合了许多民族和外国文化的新型文化,具有自由奔放、豪迈壮丽的时代特征,这种文化的形成与隋唐社会的开放风气密切相关。唐代对儒、释、道三教并不偏废,均采取宽容态度。朝野上下,都体现出三教融合的思想趋势。唐代人对佛教仍保持着狂热的宗教热忱。南北朝发展起来的佛教文化,到了隋唐时期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佛教对唐代绘画艺术有着显著的影响。
著名医学评论家吕复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经   吕氏   医学   生卒年   学术特点   著名   伤寒论   五色诊   中藏经   评论家  
描述: 吕复,字元膺,晚号沦州翁,元、明之际鄞(今浙江宁波)人,生卒年月不详。复,少年孤贫,初业儒,后因母病,专攻医术。凡古今医书,晓夜研究,博学强记,学业精深,治病,活人无算。一生著述基富,有《内经或问》、《灵枢经脉笺》、《五色诊奇咳》、《切脉枢要》、《养生
欧阳兆熊其人其联
作者: 暂无 来源: 对联.民间对联故事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湘潭市   管理方法   生卒年   中国文学   左宗棠   医药局   曾国藩   湖南省   爱文学   江忠源  
描述: 欧阳兆熊,字晓岑,号匏叟。湘潭县锦石人,生卒年不详。清道光十七年(一八三七)中举人。家庭富庶,性情豪爽,仗义疏财,颇能周济贫儒。爱文学,工诗联,与曾国藩、左宗棠、江忠源、李续宾、罗汝怀等友善,与吴熙之父吴棠交谊颇深。其季子欧阳季林、长孙欧阳伯元,与吴熙亦有交情。清道光以后,欧阳兆熊名重全县,然论事持议常多偏颇,不为时局所用。其与曾国藩
凌汉章及其传人医事琐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针灸杂志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类   针灸   湖州市   生卒年   针术   手写本   明史   明代   泰山   凌云  
描述: 明代针灸家凌云,字汉章,号卧岩,成化正德间(公元1465~1506年),浙江归安双林人(今湖州市双林镇),生卒年月待考,据《明史·方技传》称:“年七十七卒于家”,“汉章幼业儒为诸生,弃去,北游泰山遇一道人,授以针术,治疾无不效”,并有“里人病嗽”,“男子病后舌吐”,“淮阳王病风”,“金华富家妇狂疾”以及“吴江妇临产胎不下”,经凌云针治而愈等记载,但未提到凌氏著述情况(引自光绪《归安县志》卷四十一·艺术类)。凌氏医术,世代相传,分枝繁衍,孙名
陈振孙生卒年新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献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致仕   陈振孙   生卒年   直斋书录解题   目录学家   著述研究   后村   刘克庄   新考   大夫  
描述: 陈振孙。字伯玉,号直斋,南宋著名目录学家。有关振孙之生卒年,自宋迄清似无人考及之者。宋人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七十五《外制》有《故通奉大夫宝章阁待制致仕陈振孙赠光禄大夫》一文,曰: 疏傅贤哉,方遂挥金之乐;魏公逝矣,可胜亡鉴之悲。于以饰终,为之揽涕。具官某,其文秋涛瑞锦,其姿古柏寒松。早号醇儒,得渊源于伊、洛;晚称名从,欲辈行于乾、淳。若凤仪麟获而来,以鳣舞狐嗥而去。生刍一束,莫挽于遐心;宝带万钉,少旌于耆德。尚期难老,胡不憖遗?噫!德比陈太
荣椿年生卒正与医论补遗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末民初   荣椿年   生卒年   医学一得   医论   张聿青医案   中医人物词典   借鉴作用   生卒年限   暑湿证  
描述: 清末民初无锡名医荣椿年,《中医人物词典》将其生卒年定为1800-1881年,然据考《锡山荣氏绳武楼丛刊·成思室遗稿》,荣氏当生于1850年,卒于1918年,荣椿年以儒以医终其一生,平生好读书著述,其医著《医学一得》从论套药之弊,峻剂宜早用说,论治暑湿症诸方面述数十年临诊心得,对后学者不无借鉴作用。
毛纶、毛宗岗点评《曹操献刀》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高二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江苏苏州   生卒年   三国演义   评点   毛评   点评   奸雄   曹操   毛宗岗  
描述: 点评者简介 毛纶,字德音,号声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活于明末清初,生卒年不详。毛宗岗,字序始,号孑庵。生于崇祯五年(1632),卒年不详。著有笔记小说集《孑庵杂录》。毛纶、毛宗岗父子因评《三国演义》而出名,他们评点的本子,被简称为“毛评本”。康熙四年(1665),毛纶废目,《第七才子书》的评点由毛宗岗执笔代书。次年,毛宗岗商请其师“葑溪浮云客子”撰写序文,成书刊行。康熙十八年(1679),李渔为《三国》毛评本撰写序文。此书由醉耕堂刊行,是现存最早的《三国》毛评本。 毛评本《三国》全书共一百二十回,书名为《三国志演义》,或称《四大奇书第一种》。目录前题署为“茂苑毛宗岗序始氏评”, “声山外书”,“吴门杭永年资能氏定”。 毛评本对罗贯中原本进行了多处的增删与修饰。卷首所载的《三国志演义凡例》,一一介绍了它的改动。约而言之,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删除了“之乎者也”等字和一些“冗长” “复沓”的词语;二、改写了一些“讹” “误”的纪事;三、增添了一些“事不可阙”的细节描写;四、增添一些已被选入《文选》的文字;五、把原本中“参差不对”“杂乱无章”的单句“提纲”合并,润饰为对偶的“精工”的双句回目;六、消去了伪托的李卓吾评语,并用自己撰写的新评语来校正旧评语中“唐突”刘备、 “谩骂”诸葛亮的地方;七、保留了原文中对“事之是者”和“尤可笑者”所加的圈点,而删去了原本对“事之非者”所加的涂抹;八、增加唐宋名人的诗词,删除了周静轩等人 “俚鄙可笑”的诗句;九、删去汉代尚未产生的七言律诗;十、删去一些“后人捏造”的、为“今日传奇所有”和“今人之所知”的情节;同时还删去一些“古本《三国志》所无” “非今人之所知”的情节。 毛评本卷首还载有一篇《读三国志法》。此外,对各回的文字也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评点。 毛评本既是《三国志》的修改本,又是《三国志》的评点本,由此拥有了两个功能,成为清代最流行、最热门、最受读者欢迎的版本。以后出版的《三国演义》,大多是以这个版本为依据的。 曹操献刀 时袁绍在渤海,闻知董卓弄权,乃差人赍密书来见王允。夹写袁绍致书,前应悬节出奔,后伏兴兵会盟,妙甚。○接叙出王允,尤妙。书略曰: 卓贼欺天废主,人不忍言;而公恣其跋扈,如不听闻,岂报国效忠之臣哉?绍今集兵练卒,欲扫清王室,未敢轻动。公若有心,当乘间图之。倘有驱使,即当奉命。 王允得书,寻思无计。一日,于侍班阁子内,见旧臣俱在,允曰:“今日老夫贱降,晚间敢屈众位到舍小酌。”非请众官吃司徒寿酒,正为天子前日曾吃李儒寿酒耳。众官皆曰:“必来祝寿。”当晚,王允设宴后堂,公卿皆至。酒行数巡,王允忽然掩面大哭。绝不说起胸中心事,突然放声大哭,一则想着前日天子吃寿酒之眼泪,一则引出今日众人吃寿酒之眼泪也。是至情,亦是妙用。众官惊问曰:“司徒贵诞,何故发悲?”允曰:“今日并非贱降,因欲与众位一叙,恐董卓见疑,故托言耳。董卓欺主弄权,社稷旦夕难保。想高皇诛秦灭楚,奄有天下,谁想传至今日,乃丧于董卓之手!此吾所以哭也。”于是众官皆哭。徒作楚囚相对,亦何益耶?坐中一人独抚掌大笑,众人皆哭,我独笑,的的妙人。曰:“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妙语解颐。允视之,乃骁骑校尉曹操也。毕竟此公全别。允怒曰:“汝祖宗亦食禄汉朝,今不思报国,而反笑耶?”操曰:“我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其言甚壮。允避席问曰:“孟德有何高见?”操曰:“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有心人。今卓颇信操,操因得时近卓。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人相府刺杀之,虽死不恨。”袁绍致书,孟德献刀,一样愤激,而操更壮。允曰:“孟德果有是心,天下幸甚!”遂亲自酌酒奉操,操沥酒设誓。允随取宝刀与之。操藏刀饮酒毕,即起身,辞别众官而去。写得慷慨动色,仿佛荆卿渡易水时。众官又坐了一回,亦俱散讫。 次日曹操佩着宝刀,来至相府,问:“丞相何在?”从人云:“在小阁中。”操径入,见董卓坐于床上,吕布侍立于侧。读书者至此,为曹操捏一把汗。卓曰:“孟德来何迟?”操曰:“马赢行迟耳。”亏此一句,后来好逃走。卓顾谓布曰:“吾有西凉进来好马,奉先可亲去拣一骑,赐与孟德。”多谢,少停当以宝刀奉答。布领命而去。好机会。操暗忖曰:“此贼合死。”我亦谓然。即欲拔剑刺之,惧卓力大,未敢轻动。有鉴于伍孚之事也。卓胖大,不耐久坐,遂倒身而卧,转面向内。一发凑巧。操又思日:“此贼当休矣。”我亦谓然。急掣宝刀在手,读至此,又为董卓捏一把汗。恰待要刺,不意董卓仰面看衣镜中,照见曹操在背后拔刀,意外出奇之事,写得情景如画。急回身,问曰:“孟德何为?”读书者至此,大为曹操捏一身汗。时吕布已牵马至阁外。夹写此句,更令读者吃惊不小。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好权变的是奸雄。○赐马献刀,大好酬酢。○刺卓何必宝刀?其所以请宝刀者,预为地也。献刀之举,未必不在曹操算中。卓接视之,见其刀长尺余,七宝嵌饰,极其锋利,果宝刀也,补写宝刀,忙中闲笔。○如此宝刀,固不当以董卓之颈血污之。遂递与吕布收了。操解鞘付布。先拔刀,后解鞘,明明行刺。董卓愚莽,故不省得。卓引操出阁看马。操谢日:“愿借试一骑。”妙。适未及试刀,今不得不急试马。卓就教与鞍辔。细。操牵马出相府,加鞭望东南而去。来便迟,去便快。○推托马赢,未必不为此时地也。奸雄妙算如神。布对卓日:“适来曹操似有行刺之状,及被喝破,故推献刀。”毕竟吕布略乖觉些。卓日:“吾亦疑之。”此是顺口话,适才并不曾疑。正说话间,适李儒至。此君若早来,孟德休矣。卓以其事告之。儒日:“操无妻小在京,唯其如此,所以去得放心,去得干净。○此句在李儒口中带叙出来,省笔。只独居寓所。今差人往召,如彼无疑而便来,则是献刀;如推托不来,则必是行刺,便可擒而问也。”李儒甚有机变,惜为董卓令坦。卓然其说,即差狱卒四人往唤操。差狱卒便是擒提之状。去了良久,孟德去远矣。回报曰:“操不曾回寓,乘马飞出东门。门吏问之,操曰:‘丞相差我有紧急公事。’纵马而去矣。”此段在狱卒口中补叙出来,省笔。儒曰:“操贼心虚逃窜,行刺无疑矣。”卓大怒日:“我如此重用,反欲害我。”儒曰:“此必有同谋者。待拿住曹操,便可知矣。”读书者至此,又为王允担忧。卓遂令遍行文书,画影图形,捉拿曹操,擒献者赏千金、封万户侯,窝藏者同罪。 且说曹操逃出城外,飞奔谯郡。路经中牟县,为守关军士所获。读书者至此,不特为曹操着急,且益为王允担忧。擒见县令,且不说出县令是谁,好。操言:“我是客商,覆姓皇甫。”何不云覆姓夏侯?县令熟视曹操,沉吟半晌,是何故耶?令人惊疑不定。乃曰:“吾前在洛阳求官时,曾认得汝是曹操,如何隐讳?且把来监下,明日解去京师请赏。”熟视沉吟后,却说出此数语,孟德奈何?把关军士赐以酒食而去。细。至夜分,县令唤亲随人暗地取出曹操,直至后院中审究。精细。此熟视沉吟时算定者。问曰:“我闻丞相待汝不薄,何故自取其祸?”操曰:“燕雀安知鸿鹄志哉!汝既拿住我,便当解去请赏,何必多问!”此县令须以此言动之。奸雄眼力过人。县令屏退左右,精细。谓操曰:“汝休小觑我。我非俗吏,奈未遇其主耳。”是有心人。操曰:“吾祖宗世食汉禄,若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偏是奸雄会说道学语。吾屈身事卓者,欲乘间图之,为国除害耳。今事不成,乃天意也。”曹操此时,竟是一位正人。县令曰:“孟德此行,将欲何往?”问得紧要。操曰:“吾将归乡里,发矫诏召天下诸侯,兴兵共诛董卓,吾之愿也。”词直气壮。○后文事先逗露于此。县令闻言,乃亲释其缚,扶之上坐,再拜曰:“公真天下忠义之士也。”微独县令信之,读书者至此,亦几信之。○写县令先沉吟,次密语,后拜服,最有次序。曹操亦拜,问县令姓名。县令曰:“吾姓陈名宫,字公台。至此方出姓名。好。老母妻子皆在东郡,此处先说老母妻子,遥对后白门楼中语。今感公忠义,愿弃一官,从公而逃。”不特相救,且复相从。宫之于操,其恩不可谓不厚矣。操甚喜。是夜陈宫收拾盘费,与曹操更衣易服,各背剑一口,细。乘马投故乡来。 行了三日,至成皋地方,天色向晚,操以鞭指林深处,二语是绝妙一幅画景。谓宫曰:“此间有一人,姓吕名伯奢,是吾父结义弟兄。就往问家中消息,觅一宿如何?”闲闲而来。宫曰:“最好。”二人至庄前下马,人见伯奢。奢日:“我闻朝廷遍行文书,捉汝甚急,汝父已避陈留去了。应上家中消息句。汝如何得至此?”操告以前事,曰:“若非陈县令,已粉骨碎身矣。”异日白门楼中,何不记此一语?伯奢拜陈宫曰:“小侄若非使君,曹氏灭门矣。曹氏幸不灭门,君家却即刻有灭门之祸。使君宽怀安坐,今晚便可下榻草舍。”应上觅宿句。说罢,即起身入内,良久乃出,写得举动可疑。谓陈宫曰:“老夫家无好酒,容往西村,沽一樽来相待。”言讫,匆匆上驴而去。更是可疑。操与宫坐久,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一发惊疑。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应上结义弟兄句。此去可疑,当窃听之。”微独操疑之,读书者至此,亦深疑之。二人潜步入草堂后,但闻人语曰:“缚而杀之,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