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明代皇帝幸北京国子监
作者: 宋正鑫   来源: 2011地方学与地方文化——理论建设与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皇帝   明代   国子监   北京  
描述: 明成祖于永乐元年在北京建立国子监后,北京国子监就逐渐取代了南京国子监的最高学府和国学的主体地位。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五年首次在南京国子监行视学仪后,并将该礼仪颁为定制。北京国子监取代南京国子监的国学主体地位后,明代皇帝开始在北京国子监行视学仪,以彰显皇帝的崇儒重道和重视教育之意。
宋初的国子监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监生   后周   律学   国子学   国学   太学   宋初   重视教育   国子监   史料  
描述: 北宋沿用后周国子监作为国学。宋政权确立不久,太祖即增建学舍,舍内设有孔子像及十哲和先儒画像,并多次亲赴学舍视察,非常重视教育。但目前学术界对宋朝初期国子监的规则、构成和具体情况,尚有许多疑点,兹就笔者所知引述于后。
宋初的国子监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监生   后周   律学   国子学   国学   太学   宋初   重视教育   国子监   史料  
描述: 北宋沿用后周国子监作为国学。宋政权确立不久,太祖即增建学舍,舍内设有孔子像及十哲和先儒画像,并多次亲赴学舍视察,非常重视教育。但目前学术界对宋朝初期国子监的规则、构成和具体情况,尚有许多疑点,兹就笔者所知引述于后。
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北学刊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朝   国子监   尊孔崇儒   教育与政治  
描述: 忽必烈登基汗位并建立元朝,其文治方针便显现出树立蒙古文化正统地位的倾向。汉人儒士为维护汉法和争取儒治,也在努力弘扬儒学的道统地位。色目贵族则为了显示其政治特权,也绝不肯放弃在教育上的一席地位。元朝国子监的创办就是在这种多元政治势力的较量中经过三次较大的抗争而产生的。
北京的孔庙和国子监
作者: 刘鹏   来源: 北京档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永乐   时称   祭孔   封建皇帝   安定   国子监   场所   孔庙   北京   辟雍  
描述: 孔庙位于安定门内国子监街(明、清时称成贤街),与国子监为临,是国子监的一部分,原称国子监孔庙,是皇帝举行国家祭孔典礼的场所。元大德十年(1306年)建成的。明永乐九年(1411
试论明代国子监与朝鲜王朝成均馆之异同
作者: 暂无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均馆   教育   国子监   儒学  
描述: 古代中国和朝鲜半岛都通过官学对知识分子进行儒化教育,二者同根同源。本文主要是对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儒学教育机构进行比较,选取了明代的国子监和李朝成均馆作为考察对象,希图通过对其教育目标、学生和学官情况、开设课程等方面的比较以启迪现代教育。
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
作者: 王建军   来源: 《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暨中国教育史研究六十年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元朝   国子监   尊孔崇儒   教育与政治  
描述: 忽必烈登基汗位并建立元朝,其文治方针显现出树立蒙古文化正统地位的倾向。汉人儒士为维护汉法和争取儒治,也在努力弘扬儒学的道统地位。色目贵族则为了显示其政治特权,也绝不肯放弃在教育上的一席地位。元朝国子监的创办就是在这种多元政治势力的较量中经过三次较大的抗争而产生的。
清朝国子监礼仪职能考略
作者: 暂无 来源: 兰台世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礼仪   视学   临雍   清朝   国子监   释典  
描述: 清代伊始,清政府设置了教育机构——国子监。之后,出于加强儒学思想统治的需要,清代统治者不仅将国子监看作是一个教育机构,更将其作为宣传儒学思想、祭祀孔子等先儒先贤的神圣之所在。
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
作者: 暂无 来源: 教育史研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朝   汉族官僚集团   儒学教育   中国   国子监   古代教育史  
描述: 忽必烈登基汗位并建立元朝,其文治方针显现出树立蒙古文化正统地位的倾向。汉人儒士为维护汉法和争取儒治,也在努力弘扬儒学的道统地位。色目贵族则为了显示其政治特权,也绝不肯放弃在教育上的一席地位。元朝国子监的创办就是在这种多元政治势力的较量中经过三次较大的抗争而产生的。
吴澄国子监改革与元代的儒学生态
作者: 暂无 来源: 成大历史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和会朱陆」   吏事   治术   国子监   生态  
描述: 吳澄元至大四年在國子監推行改革,卻遭到了中書省臣李孟等人的打擊,這一場門爭的背後有明顯的政治因素,但勝利者所加之給吳澄的「罪名」卻是學術層面的,即吳澄推崇陸學而不合于朱學。這一事件引發了我們對元代儒學生態的思考。在元代前期,南方重內聖的儒士與北方重治術重史事的儒士是比較隔膜的。南人儒士逐漸認識到:若想用事於當時,則必須向元廷政治生態與北方儒學生態靠近,這勢必又要求他們從內聖性哲學中拔出腳來,向「儒吏並重」的現實做出妥協。
< 1 2 ... 8 9 1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