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於汤”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课程(小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方法   五年级   飞轮海   辰亦儒   思品课   炎亚纶   声地   汪东城   他们四个   告诉我  
描述: “於汤”是什么意思?不知道吧?就是上“百度”搜索,也没有答案。告诉你吧,这是三个五年级的男孩所组成的一个组合的名字。说到这个组合的成立,纯属偶然,但还得归功于班主任颜老师呢。一天中午,儿子汤
里耶秦
作者: 暂无 来源: 诗词月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里耶秦简》   当代文学   中国  
描述:纷呈三万六,幽幽隐井两千年。 兵徭苦役书儒劫,篆隶行文说杳然。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诗词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沁园春·逢劣质毛笔 笔汝来前,无计排怀,且与汝谈。看管沉斗润,价应不菲,身直锋颖,人应相怜。问汝何为,牌标名品,仅付商家贩十元?比人事,是遭明主弃,堕落尘烟? 冥冥或感余言,竟涕泣自書文一篇。曰:“外如金玉,中皆败絮,胸无点墨,愧对儒冠。常恐人知,感君谬赞,悔叫空空劣更奸。”惊回首,见毛锥自断,一霎嗒然。
大道至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温补   景岳全书   痈脓   逼血妄行   阴精   脉证   张从正   医灯续焰   大道至简   肺痈  
描述: 血本阴精,不宜动也,而动则为病。血主营气,不宜损也,而损则为病。盖动者多由于火,火盛则逼血妄行;损者多由于气,气伤则血无以存。——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血症》凡人觉胸中隐隐痛,咳嗽有臭痰,吐在水中,沉者是痈脓,浮者是痰。——明·王绍隆《医灯续焰·肺痈脉证》此论饮之所得,其来有五:有愤郁而得之者,有困乏而得之者,有思虑而得之者,有痛饮而得之者,有热时伤冷而得之者,饮证虽多,无出于此。——金·张从正《儒门事亲·饮当去水温补转剧论》
宝霖讲东莞孔氏和卢氏
作者: 李玉婷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宝霖讲东莞孔氏和卢氏
清寿山石雕大家玉璇
作者: 暂无 来源: 福建史志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刻技艺   杨璇   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代满族   印人传   杨璿   无从考证   民间手工艺   雕刻艺术   寿山石雕  
描述: 清代满族人崇尚华丽精致,钟爱文玩把件,民间手工艺因此得到提高发展,寿山石雕也因此迈入鼎盛时期。顺治年间出现的艺坛巨匠玉璇,继往开来,发展形成了寿山石独特的雕刻技艺,创造出儒工雕刻艺术,对后世影响
守敬的书法及其在日本的重大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三峡文化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文官治政的国家。在周朝,实际上已基本是文官治政了。汉代的乡举里选,举选的实际上也是文官(必须精通儒学)。隋唐的科举取士,考你能不能写诗,诗写得好,便能做官,这更是典型的文官治政了。那时的西方,还是贵族和教会把持政权,有的还处于蒙昧时代。在中国的文官治政时代,不做官的人在争取做官(比如参加科举)的同时也在学文。“儒为席上珍”,士农工商,士居四民之首,在中国有巨大的影响力。士必须通文,文的表现形式是书法。所以,在古代中国,法律上规定士人必须书法优秀,否则不能做
儒学的形态与开展
作者: 李承贵   来源: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儒学的形态与开展》是南京大学哲学系李承贵教授的论文集,共收入二十八篇文章。内容包括:孔子君子人格内涵及其现代价值;论的儒学观;《易传》中的人文智慧与“自然”关系;颜钧的平实之学等。
谈《论语》中孔子的孝道思想
作者: 刘晓洁   来源: 青年时代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语   价值    
描述: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的思想是中华民族历经风雨而永不磨灭的信仰。历代帝王的赐封和无数文人士子的推崇,让孔子成为天下至圣,然而,细细想来,孔子也是一个凡人,他虽被人们供奉在高处,但说的都是很现实的人间真话,纵观古今中外历史,孔子是最早构建人类精神家园的先哲,在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中,涉及仁爱、政治、哲学、教育、修身等多个方面,其中,孝也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语》中的孝不仅保持了“善事父母”这个最质朴、最原始、最本真的含义,并进一步充实“孝”的内容,使之系统化,全面的正确的理解《论语》中的孝
析孟子对孔子义利观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 梁健珩   来源: 发现(教育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义利观   孔子   孟子   伦理   儒家  
描述: 道德的根本问题是义利关系问题,孔夫子与孟夫子对于义利观的看法见解也代表了儒家对义利观问题最初的态度与研究.朱文公曾说过"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朱文公文集》卷二十四).可见,义利关系问题可以说是是儒家最基本的问题,义利关系问题也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孔子认为"义者,宜也"(《中庸》),所谓义,就是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事得其宜即为义,孔子还认为"义"也是维系君臣民关系的最佳手段.孟子在继承孔子义利观思想的基础上又对义利观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孟子认为,"义,人之正路也"《孟子·离娄上》),指出义是一种
< 1 2 ... 9 10 1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