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考据学论稿
作者: 汪启明   来源: 成都:巴蜀书社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考据学   中国   研究  
描述: 本书从儒释道三家文献、国学文献、语言文字学三方面入手,研究其对中国人主流思想、民族文化传播等的影响,例证充实,论据充分,观点独到,不失为汉文化文献研究之重要参考读本。
清代考据学的兴起与诸子学历史地位的升降
作者: 暂无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诸子学   考据学   以子证经   学统重建  
描述: ,诸子学有了回归学术主流的契机 ;道咸以后 ,随着西学东渐的影响和晚清社会危机的出现 ,儒学受到广泛的批判 ,在思想一统世界瓦解中诸子学迎来了复兴。诸子学的兴起和历史地位的改变反映了中国传统思想体系学统重建的趋势。而清代考据学在诸子学的兴起中起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十八世纪江南学术职业化的考察——读艾尔曼《从理学到朴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化   考据学  
描述: 明清之际,中国的学术精神、内容、风格伴随着政治的剧烈变动亦陡然一变,由义理心性之学转向训诂考 据之学,由道德内省转向文献考证。这是中国知识阶层的关怀对象和认知对象的转变。这种“知识性认同”自然创 造出“职业性认同”,治学真正成为一种“职业”,表明儒学家的地位和角色发生转变。
王夫之与明清之际学术发展的新趋向
作者: 暂无 来源: 船山学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世致用   王夫之   考据学  
描述: 明清之际,由于儒学本身在发展过程中的自然演变和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化,学术发展出现了提儒经世致用和重视经典考据的新趋向。而身处这一学术研究发生变化的大背景下,王夫之的治学和著述,既无这一时期学术发展出现断变化的产物,也反映了这一时期儒学发展的新趋向。
唐代的禘袷论争及其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咸宁师专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禘袷   考据学   唐代   权力斗争  
描述: 所谓禘袷,于《周礼》为以现天子主祭,祭皇室累代先祖的仪式。大体上说,袷是集毁庙、未毁庙的神祖(牌位)于太祖(在周为始祖后稷)庙合祭(合食),稀是集毁庙的神祖(在周为王季以上)于太祖庙合祭的制度。但是,关于其实际情形,正如清代经学家毛奇龄《郊社禘袷问》说的,“禘袷二名先儒久相争执,予议论间亦无非散见其大意一于端”,考究起来很困难。这一问题,自古有纠纷,早在西汉元帝时期以来的宗庙争议中,就如刘歆、
日本江户荀学史与清朝荀学史之不约而同:以荻生徂徕的《读荀子》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岳论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读荀子》   考据学   小学   荻生徂徕   道问学与尊德性  
描述: 。徂徕《读荀子》付梓,江户日本注《荀》者踵现,稍后,清朝考据学界亦竞相注《荀》,杰作叠现。本文分如下三方面:首先,聚焦于徂徕《读荀子》,探讨其在包含中国在内的荀学注释史上的地位,探讨荻生徂徕《读荀子》与
论长洲理学别派的儒佛会通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彭绍升   净土   终极关怀   考据学   理学  
描述: 清代中期,随着考据学的隆兴,传统儒学中“学”与“思”的路径日益失衡,引发了一批学者对下学与上达之间断裂情形的忧思。在这种情景下,由于晚明三教会通思想的影响,一些学者试图从佛教中汲取相关资源来弥补当时
清代书院的儒学传播研究
作者: 于祥成   来源: 湖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考据学   讲会   儒学传播   理学   清代书院  
描述: ,程朱理学得以复兴并居于国家意识形态的地位;清中叶,考据学成为当时的学术主流;清代晚期,经世思潮兴起,汉宋兼采成为士人学者的主要选择。清代书院的儒学传播可分为面向士人的日常教育和面向地方社会的儒学传播
戴震与皖派经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乾嘉   清代   皖派   考据学   经学   由来   戴震  
描述: 一、戴学由来清代乾嘉学术以考据学为主流,又以考据学中的皖派经学影响最大。皖派之名由其学术领袖戴震的籍贯故里而来。戴震(1724—1777),字东原,又字慎修,休宁人。清时休宁是徽州的一个县。徽歙是
论嘉道时期皖派考据学发展的新动态
作者: 暂无 来源: 兰台世界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俞正燮   嘉道时期   春秋   皖派考据学  
描述: 鼎盛于乾、嘉两朝的考据学发展至嘉庆末年,面临“考据何以致用”这一时代问题的挑战。作为儒门经典文献且济世较深的《春秋》,此时成为今文学家、古文学家论争的焦点。著名皖派考据学者俞正燮在其《春秋》研究中
< 1 2 ...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