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吕氏春秋
作者: 《微经典》委会   来源: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译文   杂家   《吕氏春秋》   注释  
描述: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包含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本套书除对原文进行校注外,还配有题解和译文,以使读者能够更加轻松地感受道家思想的深邃博大。
吕氏春秋全鉴 典藏版
作者:   战国   吕不韦   来源: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译文   《吕氏春秋》   杂家  
描述: 《吕氏春秋》,亦称《吕览》,是先秦的一部重要典籍,融合了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等各家思想,同时此书还蕴含了丰富的哲学、军事、教育、农业思想等,几乎包含了先秦学术领域的各个侧面,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崇文国学经典普及文库 吕氏春秋
作者:   战国   吕不韦纂   来源: 武汉:崇文书局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译文   杂家   《吕氏春秋》  
描述: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纂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完成于公元前239,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书中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但舍弃了其中消极的成分。同时融合儒、墨、法、兵众家长处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各方面的理论体系,书中的一些寓言故事至今仍脍炙人口。此次出版,系从《吕氏春秋》中选取了四十余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配以白话翻译,扫除了部分读者的阅读障碍。
细探《吕氏春秋》中的养生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健身科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养生学   八年   战国末期   《吕氏春秋》   不饥不饱   天地之间   吕氏春秋   点读   秦王政   养生观  
描述: 作为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吕氏春秋》由战国末期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手下门客集体编撰而成,该书成书于秦王政八年,计160篇,20余万字。在这本书中,有不少篇章是专门论述养生思想的,其思想体系不仅承袭了道、儒两家的内容,也旁采了墨、法等家之说,是先秦诸子著作中内容最丰富的,对于后世养生理念的发展影响颇深。时至今日,书中的一些养生观点读起来仍倍感贴切实用。
《吕氏春秋》: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苑创造(3-6年级阅读)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地万物   文抄   文信侯   分桃   《吕氏春秋》   先自   吕览   去私   一百六   者必  
描述: 【书籍简介】《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召集门下宾客,集体编纂的一部类似百科全书的著作,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内容驳杂,有儒、墨、法、兵、农、纵横、阴阳等各家思想。吕不韦认为书中包括了天地间万事万物古往今来的道理,所以十分得意,命令把全文抄出来,贴在秦国都城咸阳的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没有人来自讨没趣。这就是成语"一字千金"的由来。书中的名篇有《掩耳盗铃》《去私》《刻舟求剑》等,名句有"察
先秦蠢货扎堆为哪般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科技(百科新说)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先秦古籍   诸侯国   先秦文学   心向往之   《战国策》   《吕氏春秋》   宋国   大家齐   《韩非子》   列御寇  
描述: 先秦,是中华文化发展最迅速、最蓬勃、最灿烂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诸国林立的特殊历史背景,造就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学术格局。儒、墨、道、法、兵、名、杂、阴阳、纵横等各种流派一一涌现,名震后世的思想大家齐聚一堂,激扬文字,指点江山,令后人心向往之。这给了我们一种感觉:先秦是人才的摇篮,蠢才少之又少。事实真是这样吗?"蠢材"、"二货"满地走如果你是一个先秦古籍爱好者
辩证与互补:《吕氏春秋》的重要特征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隋志》   赵襄子   下贤   桓公   慎大   《崇文总目》   《吕氏春秋》   文献目录   《汉志》   议官  
描述: 》,以至《四库全书总目》均继续此法,将《吕氏春秋》列为“杂家”。何为杂家?历代目录对此多有描述,然而,却仍未避免歧见叠出。《汉志》将杂家描述为:“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1《隋志》描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