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吕氏春秋》的养生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养猪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思想   《吕氏春秋》  
描述: 《吕氏春秋》是战国时期秦国丞相吕不韦集结门下食客编撰的一部著作,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收儒、墨等诸家学说,故《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为杂家。吕氏春秋》中不乏关于养生的论述,对今人仍具有指导作用。《吕氏春秋》中养生主张效法自然,这是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书中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指出
论《吕氏春秋》对先秦诸子百家的学术批评
作者: 暂无 来源: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吕氏春秋》   先秦诸子   学术批评  
描述: 《吕氏春秋》一书,自《汉志》以来即隶之杂家。尽管对其主导思想,历来有属于儒家、道家、阴阳家及杂家等多说,但仍当以《汉志》所谓"兼儒、墨,合名、法"之"杂家"为准。《吕氏春秋》除论乐诸篇对儒家《乐论》思想的吸取之外,对儒家源于孔子的仁、义、忠、信等观念和思孟学派的"五行"学说及荀子"明分使群"、隆礼重法的思想,也都有明显的继承和发展;《吕氏春秋》对墨家思想的批评和扬弃,主要集中于《振乱》《禁塞》《大乐》等篇对墨家"非攻""偃兵""非乐"等观点的批判和继承上。《吕氏春秋》对于名家和法家的学术批评,也是一方面分别对名家和法家的学术思想进行了继承和扬弃,另一方面又将名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相关内容互相补充、加以整合。另外,《吕氏春秋》对纵横家、农家和小说家言也有所批评和继承。
重论《吕氏春秋》的音乐美学体系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州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吕氏春秋》   理论体系   音乐美学  
描述: 在中国先秦时期,《吕氏春秋》因广采诸子之言而被后世称为"杂家",但事实上,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思想汇编或大杂烩,而是有一个比诸子学说更稳健、也更具包容和超越精神的思想系统。单就音乐而论,它在音乐的自然起源和心性起源上打通了一条顺畅的通道,从而使儒、道在自然和心性之间制造的对立得以克服。它赞同墨家的节俭,认同儒家对侈乐的批判,但也肯定人嗜欲的正当性。这看似矛盾,但由于有"自有道者观之"这一更高的视点,有主张适情、性养等更趋中道的立场,诸子围绕音乐价值产生的争论至此也就被顺利消解。以此为背景,《吕氏春秋》重点探讨了音乐的自然和心性起源、音乐的空间地理分布、音乐的时间性及历史沿革、音乐的创作和鉴赏原则等问题。其中,自然、心灵、空间、时间、适音、知音是它介入音乐认知的主体词,也构成了其音乐理论体系的主干性内容。就其展现的体系性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来看,先秦诸子无人能出其右。
《吕氏春秋》乐论思想疏证
作者: 暂无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乐论     《吕氏春秋》  
描述: 《吕氏春秋》的乐论思想表现出特定时代的过渡性,对其乐论思想的深入考察具有重要的美学史意义。就文字层面而言,其主要来源应为以《乐记》为代表的先秦儒家乐论。然而其思想层面的复杂性则不止于此,《吕氏春秋》含有"乐由心生"和"乐由道生"两种不同的音乐创生理论,同时其乐论所体现出的道德观(对"德"之认知)与全书总体倾向存在偏离,但其在对待"人乐"与"天乐"的关系问题上,则实现了儒与道两个乐论体系的完整融合。
贤君抑或制度:诸子选贤思想中的根源性保障
作者: 暂无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吕氏春秋》   选贤   《韩非子》  
描述: 在选贤问题上,《吕氏春秋》主张以贤君来保障得贤,这与儒、墨呈现出一致性,但操作上的难度也彰显了其中弊端。与此不同,韩非则力图规避君主个人因素对选贤结果的影响,转而寻求一种法、术结合的制度运作。“贤不世出”为战国共识,诸子的不同理解以及对困难程度的预判影响了各自政治理论的走向。《吕氏春秋》片面乐观的认识,以及将其归因于“君主不知”,使其始终围绕君主展开理论建构。韩非则一开始就将矛头对准了世袭制下的君主,这促使他去寻求一种客观的制度运作。而《吕氏春秋》对贤者标准神秘、难知的认识否定了制度建构的可能。
周秦时代秦国儒学的生存空间:兼论《诗》在秦国的传播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学遗产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秦国   《吕氏春秋》   《诗》   儒学  
描述: 本文着重考察了周秦时代儒学在秦地的传播状况。文章认为,尽管从商鞅变法时代开始秦国就确立了以法治国的统治方向,但法家思想的盛行并未完全挤占儒者的生存空间。只是由于儒者一直未能跻身秦国的统治阶层,未能对秦国的政治统治发生影响,所以荀子才以"无儒"来概括入秦所见。秦王朝的"焚书""坑儒"的确影响了齐鲁儒生的心理,但仍有一批功名利禄之儒继续担任着秦博士之职,一直到秦二世时叔孙通出亡,才宣告了儒者与秦政权的决裂。在此基础上,本文还通过分析《吕氏春秋》引诗中的以"谚"为"诗",指出在秦王朝建立之前,《诗》的权威性在非儒士人的心目中已经建立起来,《诗》的传播也具有十分广阔的社会基础与传播空间。这为经秦火之后《诗》能够完整保存下来奠定了基础。
《吕氏春秋》中的养生之道
作者: 暂无 来源: 健康必读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代   养生之道   《吕氏春秋》   文化遗产  
描述: 对于养生,现在的人们越来越重视了,而我们所了解到的养生姿势都是通过人们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当然也包括从古代的一些名人、书籍中获取。《吕氏春秋》是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著作,又名《吕览》,其中的养生之道,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浅议《吕氏春秋》的德治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改革与开放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吕氏春秋》   德治  
描述: 《吕》的德治思想具有独特的内涵,在综合吸收儒、道、墨、法思想的基础上,《吕》对先秦的德治主张进行了批判的吸收与积极的继承,成为上承先秦诸子、下启秦汉思潮的重要的一环。
《吕氏春秋》中的儒家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法制与社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吕氏春秋》   吕不韦  
描述: 秦以法家立国,战国晚期昭王时尚未有儒,直到秦王政时期吕不韦通过编纂《吕氏春秋》才把儒家思想引入了秦国,并且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以后汉武帝时期确立独尊儒术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试论《吕氏春秋》的修辞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吕氏春秋》   杂家   修辞观  
描述: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前235)与其门人共同完成的一部著作。全书杂陈各大流派的学说思想而又自成体系,这一特点也体现在修辞学研究方面。《吕氏春秋》的修辞观以儒、墨、道、法为主,也吸收了先秦其他学术流派的思想。其修辞学思想来源于社会,受到社会的制约,又反作用于社会。
< 1 2 ... 4 5 6
Rss订阅